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该研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DRM1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检测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2,4-D、IAA、KT)处理下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以揭示DlDRM1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结构域重排甲基化酶1基因(命名为DlDRM1)全长序列,并利用RT-PCR法从‘红核子’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获得DlDRM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990493);DlDRM1基因cDNA全长2 574bp,包括494bp的5′UTR,184bp的3′UTR,可编码包含6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lDRM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分子式为C_(3104)H_(4839)N_(851)O_(984)S_(2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眼DlDRM1与脐橙DRM相似度最高(76.85%),二者亲缘关系也最为接近。(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DlDRM1在龙眼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DlDRM1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且在非胚性愈伤向胚性愈伤转变过程中DlDRM1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DlDRM1基因与体胚胚性呈负相关关系,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浓度的IAA和2,4-D能够促进DlDRM1基因的表达,而KT则抑制DlDRM1的表达。(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lDRM1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02.
沉积物中重金属源解析对甄别人为活动与自然变化对近海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污染物源解析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方法和地质统计分析3种主要研究方法,剖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性,提出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b同位素示踪在重金属来源定量化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梳理了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的主要研究结果,发现河口和海湾是沉积物重金属受人为来源影响剧烈的典型近海区域,不同定量解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背景值估算、Pb同位素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沉积物重金属的人为来源贡献率接近或超过50%.当前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源解析研究还存在源识别端元模糊、解析结果缺乏相应的可靠性评价等问题.据此提出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源解析研究应使用多种解析技术手段综合、集成与优化,提高源解析的准确性;建立完善指标体系,筛选代表特定人为活动和自然过程的指标;甄别人为源重金属入海方式及过程,为沉积物数据信息的解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exenatide)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8)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 mg·kg-1)建模,72 h后以血糖≥ 16.7 mmol·L-1为糖尿病成模标准,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n=10)、3 μg·kg-1艾塞那肽干预(Ex-1)组和6μg·kg-1艾塞那肽干预(Ex-2)组;艾塞那肽组连续皮下注射艾塞那肽(bid)12周,NC组和DM组注射等容积溶剂;测定各组大鼠糖脂代谢变化和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尿素氮(BUN)、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24 h UMA)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及ELISA法测定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艾塞那肽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值均下降(P < 0.05),肾功能指标明显好转(P < 0.05)且肌酐清除率下降(P < 0.05),提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同时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AGEs浓度下降(P < 0.05),氧化应激指标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 < 0.05)。结论:艾塞那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GEs生成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基于CRISPR/Cas9n double nick技术构建人DNAH2(Homo sapiens dynein,axonemal,heavy chain 2)基因敲除的U2OS稳定细胞株,旨在研究DNAH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首先设计并合成A、B两个sg RNA(Single guide RNA)以及各自的互补链,退火连接形成DNAH2 sg RNA-A、B双链,再分别与带有BbsⅠ粘性末端的p X462线性载体相连,形成p X462-DNAH2-A、p X462-DNAH2-B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质粒共转染至U2OS细胞后,加入嘌呤霉素,以有限稀释法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株,再以蛋白印迹实验检测DNAH2蛋白的表达,最后通过PCR-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突变特点。结果显示A、B sg RNA双链成功插入p X462载体,U2OS-DNAH2-KO单克隆细胞株中DNAH2蛋白不表达,DNAH2基因发生移码突变,从而证实利用CRISPR/Cas9n double nick系统成功构建人DNAH2基因敲除的U2OS稳定细胞株,为研究DNAH2基因提供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05.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准确评估其营养状况,对维护羊草草原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羊草幼苗为材料,利用能同时表征2个光系统光化学活性的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缺氮和缺磷处理下的叶片光化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氮处理20天后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近50%。同期缺磷及缺氮处理对PSⅡ功能的影响总体大于PSⅠ。与对照相比,缺氮叶片的Φ(Ⅱ)和Φ(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0.3%与38.5%;ETR(Ⅱ)与ETR(Ⅰ)分别降低30.8%和28.9%。缺磷处理组Φ(Ⅱ)和ETR(Ⅱ)的降低幅度约为缺氮的1/2。这些定量研究结果对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区分羊草植物氮磷缺乏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准确评估其营养状况,对维护羊草草原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羊草幼苗为材料,利用能同时表征2个光系统光化学活性的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缺氮和缺磷处理下的叶片光化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缺氮处理20天后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近50%。同期缺磷及缺氮处理对PSⅡ功能的影响总体大于PSⅠ。与对照相比,缺氮叶片的Φ(Ⅱ)和Φ(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0.3%与38.5%;ETR(Ⅱ)与ETR(Ⅰ)分别降低30.8%和28.9%。缺磷处理组Φ(Ⅱ)和ETR(Ⅱ)的降低幅度约为缺氮的1/2。这些定量研究结果对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区分羊草植物氮磷缺乏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在肺癌细胞中沉默PHP14,并研究其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hRNA稳定沉默肺癌细胞株A549中PHP14的表达,并利用Annexin 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和凋亡诱导条件下的凋亡情况;通过皮下接种裸鼠,探讨PHP14沉默对肺癌细胞体内成瘤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HP14沉默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PHP14稳定沉默的肺癌细胞株,发现PHP14沉默可促进肺癌细胞诱导性凋亡,并抑制肺癌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并且发现PHP14沉默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表达实现的。结论:PHP14沉默可促进肺癌细胞诱导性凋亡,并可能通过抑制Bcl-2影响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外源NO诱导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组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转基因白桦愈伤组织中外源基因BGT转录的影响,并对此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甲基转移酶基因DRM、MET表达量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mol·L-1SNP处理后,转基因白桦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高浓度NO对白桦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伤害;甲基转移酶DRM和MET基因上调表达,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由10.6%增加到16.5%,外源基因BGT表达量在6 h时显著增加,3 d时仅为对照的0.46倍,说明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的表达对高浓度NO响应明显且受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和甲基转移酶MET、DRM基因对高浓度NO的响应模式,分析了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为转基因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外源基因表达影响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卞晓萌  郭佳佳  赵勇  李长林  李伟 《菌物学报》2016,35(10):1273-1279
报道了分离自渤海沉积物的4个中国真菌新记录种:黄褐隐囊菌Aphanoascus fulvescens、小翅孢壳Emericellopsis minima、弗氏光黑壳Preussia flanaganii和湿生假散囊菌Pseudeurotium hygrophila。其中,隐囊菌属Aphanoascus为中国新记录属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考察了不同潮汐模式下海萝藻体光合活性的日变化、海萝光合活性与藻体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干露和光照对光合活性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 早、中、晚潮汐相比,中午潮时最大量子产量(Fv/Fm)下降速度最快.早潮干露初期Fv/Fm下降较慢,随后加快;晚潮干露时Fv/Fm始终较快下降.各种潮汐模式下,Fv/Fm当日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呈现了可逆的下降,即动态光抑制.Fv/Fm及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随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当含水量低于90%时,Fv/Fm和ΦPSⅡ下降迅速,但含水量6%左右的藻体重新浸没后仍能恢复光合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可以耐受72 h的干露,具有很强的干露耐受能力.藻体含水量(TWC)与Fv/Fm及ΦPSⅡ的函数关系为:Fv/Fm=0.68+(0.0044-0.68)/\[1+(TWC/66.96)5\],R2=0.99;ΦPSⅡ=0.585+(0.004-0.585)/\[1+(TWC/73)10\],R2=0.99.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光强和干露交互作用对藻体光合活性影响显著,随光照增强和干露时间延长光抑制程度增大,强光(1000 μmol pho·m-2·s-1)和长时间干露(6 h)叠加时,藻体光合活性降低程度最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