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和评价赖诺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H合并HF患者69例,在给予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赖诺普利治疗组,B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组赖诺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肝肾功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赖诺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赖诺普利或坎地沙坦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植物经济谱能够阐述维管植物在资源获取和储存之间的权衡策略, 为理解生态位分化和物种共存机制等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对武夷山49种木本植物的单叶面积(ILA)、比叶面积(SLA)、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等5个叶片性状以及根组织密度(RTD)、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碳含量(RCC)、根氮含量(RNC)和根磷含量(RPC)等6个细根性状进行测定, 探讨木本植物叶片与细根经济谱是否存在以及常绿和落叶物种间的植物经济谱差异。结果表明: 沿着性状贡献率相对较大的PC1轴, 能够定义出叶经济谱(LES)、根经济谱(RES)和整株植物经济谱(WPES)。大部分常绿物种分布在经济谱保守的一侧, 而大部分落叶物种聚集在获取的一侧。此外, 叶片PC1、细根PC1和整株植物PC1的两两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常绿和落叶物种具有共同的异速指数, 但不存在共同的异速常数。这些结果揭示了亚热带物种叶片与细根的策略遵循着WPES的协调整合, 表明叶片、细根以及整株植物之间是采取协同变化的资源策略, 而分布于经济谱两端的常绿和落叶物种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WPES。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对比不同放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筛检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肺内磨玻璃样结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剂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检查与低剂量PET/CT检查,记录成像特征、辐射剂量并判定筛检价值。结果:低剂量PET/CT对肺部增厚、边界不规则、钙化、囊变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剂量PET/CT(P<0.05)。低剂量PET/CT与常规剂量PET/CT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 %和96.9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PET/CT的有效放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常规剂量PET/CT(P<0.05)。低剂量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值低于常规剂量PET/CT(P<0.05)。低剂量PET/CT与常规剂量PET/CT分别筛检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与37例,筛检敏感性分别为98.1 %和69.2 %,特异性分别为100.0 %和97.8 %。结论:低放射剂量PET/CT在肺结节中的应用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检效果。  相似文献   
84.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主要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通路,作为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不仅通过将长寿命蛋白和衰老细胞器降解为小肽或氨基酸为细胞提供再生资源,而且也可作为防御机制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寄生. 自噬缺失与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关系密切,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拟就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机体免疫的关系加以综述,以期为研究细胞自噬的发生、参与机体免疫、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毒治疗的靶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5.
采用水培法,对Pb和Cd单一及复合胁迫(500 mg·L-1Pb、25 mg·L-1 Cd、500 mg·L-1pb-25 mg·L-1Cd)条件下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幼苗不同部分的生长及Pb、Cd、Zn、Cu、K和Na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Pb单一胁迫条件下,溪荪幼苗地下部分干质量较对照降低了18.2%,地上部分干质量和耐性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Cd单一胁迫条件下,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6.4%和14.1%,耐性指数降低了7%;在Pb-Cd复合胁迫条件下,溪荪幼苗不同部分的干质量以及耐性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Pb单一及Pb-Cd复合胁迫条件下,幼苗不同部分的P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b单一胁迫处理组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Pb含量分别比Pb-Cd复合胁迫处理组高19.8%和16.0%.在Cd单一及Pb-Cd复合胁迫条件下,幼苗不同部分的C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b-Cd复合胁迫处理组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含量分别为Cd单一胁迫处理组的2.02和5.74倍.经Pb和Cd单一及复合胁迫后,幼苗不同部分的Zn、Cu和N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而K含量则低于对照;地上部分的Zn、K和Na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但Cu含量在幼苗不同部分的变化趋势则有所不同.比较结果表明:Pb-Cd复合胁迫对溪荪幼苗的Pb积累有促进作用、对Cd积累有抑制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溪荪对Pb胁迫的耐性相对更强,对Pb和Cd及其他金属元素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可用于Pb污染环境尤其是湿地Pb污染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86.
细菌素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素被发现在食品防腐保鲜、疾病治疗和其他许多相关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各种制备细菌素的方法也被广泛报道。本文概述了细菌素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暴露于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s鳃、肝胰脏和肾脏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活性变化。实验中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其中对照组1个(0μg/L),处理组4个(0.5μg/L、1.0μg/L、3.0μg/L、5.0μg/L)。每组随机投放40尾草鱼,分别于1d、5d、12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和肾脏的ACP活性。结果显示,鳃ACP活性低浓度(0.5μg/L、1.0μg/L)短时间(1d)暴露下显著增加(P<0.01),高浓度(3.0μg/L、5.0μg/L)暴露时显著下降(P<0.01);肝胰脏ACP活性暴露1d时,除0.5μg/L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暴露5d、12d时,各处理组均显著上升(P<0.05、P<0.01);肾脏ACP活性除0.5μg/L组在暴露1d、5d时无显著变化(P>0.05)外,其他处理组在暴露时间内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能够通过影响草鱼鳃、肝胰脏和肾脏中酶的活性,干扰这些器官的代谢平衡,进而对这些器官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调查本地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及耐药性分析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对所分离的金葡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刚果红平板法,定性检测生物膜粘附能力,探讨金葡菌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50株金葡菌进行生物膜检测发现,15株为生物膜阳性,均检测为ica A基因阳性,35株生物膜阴性.生物膜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及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生物膜阳性菌的MRSA阳性率高达66.7%,显著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但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 本地区金葡菌生物膜阳性菌株比例较高,生物膜阳性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生物膜阴性株.  相似文献   
89.
陈友铃  陈晓倩  吴文珊  王钊  卢冰 《生态学报》2013,33(19):6246-6253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8年2月,我国南方和越南北方普遍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冻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越冬虫量大大减少,而广西北部湾稻区在3—4月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稻飞虱迁入峰。结合2008年越冬考察、灯下监测以及田间系统调查结果,通过HYSPLIT模型与GrADS软件对此阶段出现的稻飞虱大规模迁入过程进行轨迹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8年广西早期迁入稻飞虱虫源与越南北部虫源关系不大,主要来自越南中部及老挝南部;(2)850hPa高空温度较高,低空急流频繁,以及过早出现的台风是造成钦州4月份稻飞虱大规模远距离迁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除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外,为我国华南稻区提供早期迁入虫源的越南中部稻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