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5篇 |
免费 | 303篇 |
国内免费 | 1711篇 |
专业分类
5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49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69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45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24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2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1958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山东蒙山植物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采用典型取样法,沿海拔梯度对蒙山自然植被进行调查,发现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主要植被类型为麻栎群落、赤松(Pinus densiflora)群落、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群落、黑松(Pinus thunbergii)群落和刺槐-麻栎(Robinia pseudoacacia-Q.acutissima)群落,麻栎群落略占优势,已具备继续向温带落叶阔叶林演替的条件基础.蒙山各层次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整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以蒙山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森林群落总体重要值为测度指标,均判断蒙山植被演替正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蒙山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近似中海拔高的单峰格局,这除受温度、湿度、人为干扰与面积外,蒙山植被亚顶极群落演替现状与所调查区域仅有800 m的海拔梯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萎蔫短小杆菌落葵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asellae pv. Nov.)和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及植物病原棒形细菌4个属的15个菌株进行分类研究: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共产生225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04%。遗传相似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这两个新致病变种与萎蔫短小杆菌属亲缘关系近,最小相似系数为0.6511;与其他属细菌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植物病原棒形细菌新近提出的分类地位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氯化苦咪酸(TNCB)是诱导接触性超敏反应(CHS)实验模型的常用试剂,IL-17参与CHS的致病过程。利用TNCB致敏C57BL/6小鼠,4d后无菌分离淋巴结细胞。同时制备并体外活化同源小鼠成熟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BMMC),成熟的BMMC具有肥大细胞特异性表型(FcεRI+/c-kit+),活化后可分泌TNF-α和IL-6等生物活性介质。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下,活化的BMMC与淋巴结细胞体外共同培养72h,结果显示,与未致敏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组相比,BMMC与TNCB致敏淋巴细胞的共同培养上清中IL-17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1)。由此提示,活化的肥大细胞通过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促进TNCB致敏淋巴细胞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丫啶橙(AO)染色、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MLT的促凋亡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MLT处理前后细胞的p53 mRNA、Fas mRNA的水平。结果:AO染色后H22细胞呈现明显核浓缩的凋亡形态;培养液LDH活性检测及FCM分析均提示MLT诱导H22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p53、Fas表达增强。结论:MLT能促进H22细胞p53和Fas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6.
平行观察了三甲基奶油黄(3′-Me-DAB)诱发大鼠肝癌不同期的病理形态变化及染色质组分含量变化。染色质非组蛋白含量以及非组蛋白与组蛋白的比值,随细胞癌变而逐渐增加,而且这些变化出现在细胞形态变化之前。表明非组蛋白含量的增加和细胞基因表达失常、从而出现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77.
78.
铜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研究了铜(Cu)胁迫下玉米(Zeamays)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 ̄20μmol.L-1Cu处理10天明显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并减少玉米幼苗的干物重,以及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含Cu量;玉米幼苗吸收的Cu大部分积累在根系,在地上部分布较少。Cu处理还降低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ETR、qP和qy值。在10天的Cu处理期间,根系中SOD、POD、CAT和GR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中的SOD、POD、CAT和GR活性在处理前期不受Cu胁迫的显著影响,处理后期则因Cu胁迫而增强。实验表明抗氧化酶在抵御过量Cu引起的氧化胁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与释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近江牡蛎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混合暴露条件下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 近江牡蛎对重金属Pb、Cu、Ni、Cd、Cr和Hg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可较好地指示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水平,但对重金属Zn和As的积累能力很小,不能真实反映溶液中重金属Zn和As含量的变化水平.在随后35 d的释放阶段,8种重金属在近江牡蛎体内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释放能力较差.双箱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合暴露条件下近江牡蛎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但不适合对其释放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热激蛋白基因Hsps在生物体抗逆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阐释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热激蛋白基因Hsp90在其对环境温度适应性及抗药性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瓜实蝇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瓜实蝇的Hsp90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序列特征,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高温胁迫、阿维菌素诱导和抗性及敏感品系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瓜实蝇Hsp90基因cDNA全长2 654 bp,命名为Bc-Hsp90,GenBank登录号为KP864677,含2 1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5个氨基酸蛋白,具有HSP90蛋白家族共有模式和1个基序标签,C-末端具有MEEVD基序,属于胞质型热激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c-Hsp90基因高度保守。不同高温(32-40℃)胁迫处理1 h和2 h后,瓜实蝇成虫体内Bc-Hsp90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并在38℃和40℃表达量最高;阿维菌素长期筛选的RS品系,Bc-Hsp90表达量是对照SS品系的2.13倍,但RS品系以LC90剂量诱导后,Bc-Hsp_(90)表达量显著下调,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96 h后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推测Bc-Hsp90在瓜实蝇耐热性和抗阿维菌素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