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6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3种入侵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入侵域农作物的生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胜红蓟3种入侵植物的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初生根的结构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g)的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叶片挥发物对根皮层起抑制作用,低质量浓度(5g)的三叶鬼针草挥发物对维管柱有促进作用,而黄顶菊挥发物对髓腔影响比较大,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20g质量浓度的三种入侵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初生根结构影响最大,均出现结构上的变异;对侧根的发育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20g质量浓度时没有侧根的发生。表明入侵植物对受体植物根结构的影响随植物种类和挥发物浓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3.
124.
香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60个水稻SSR标记, 对来自国内外的370份香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61个等位基因,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2~10个, 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63, 变幅为0.104(RM308)~0.885(RM2634)。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 籼稻的等位基因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 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6.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 香稻材料中总变异的43.08%是由于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引起的。不同稻区的遗传分化程度总体介于1.69%~14.40%之间。其中, 华南与西南、华中与西南地方品种间遗传差异的分化程度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明显分为籼粳两大类, 同时地域相同(稻区)、相邻省份的香稻材料基本归为同一类群。 相似文献
125.
应用氯仿处理,聚乙二醇沉淀,差速及蔗糖梯度离心,可以获得部份提纯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制剂,制剂呈典型的病毒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高吸收值在260nm,A260/280=1.3,电镜下病毒呈廿面体,大小约36nm,无外膜,用该制剂回接健康兔,能引起典型发病及死亡,用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酶处理,证明病毒核酸为DNA,病毒DNA的温度熔解曲线测定证明,DNA为双链,初步测定DNA的分子量约为13-15×10~(?)道尔顿。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了CO2浓度对吉利凤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加富处理后在大气环境中的恢复情况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如下:CO2加富处理的吉利凤梨,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在整个试验期间CO2加富处理组均比对照组高;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比对照组低;CO2加富处理的吉利凤梨株高、叶面积均高于对照组;CO2加富促进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的积累;CO2加富处理的吉利凤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降低,但叶绿素a/b没有明显变化;CO2加富处理的前30天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大幅度下降,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升高,处理90天后CO2加富处理组的Rubisco羧化活性低于对照;CO2加富提前了吉利凤梨花期。CO2加富处理结束150天后转移到大气恢复30天后CO2加富处理组下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等指标均已恢复到接近对照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7.
128.
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可溶性糖分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研究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糖代谢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而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在夏季休眠期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期时以积累蔗糖为主。肉苁蓉的糖分积累与梭梭不同,己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62.45%,而蔗糖仅为可溶性总糖的4.98%,故肉苁蓉为己糖积累型。寄主梭梭同化枝内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转化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低,其中寄生肉苁蓉的梭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肉苁蓉体内转化酶活性较低,而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且蔗糖合成酶活性高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为肉苁蓉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合成酶类活性,较高的分解酶类活性促进了蔗糖的分解,从而促进了糖分由寄主梭梭向肉苁蓉的不断转移。总体来看,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糖分的代谢主要以蔗糖合成酶为主,其它2种酶为辅协同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