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洋产电菌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的脱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新筛选得到的海洋产电菌Shewanella marisflavi EP1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该菌株关于偶氮、蒽醌、三苯基甲烷等染料的脱色能力及脱色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这些染料均具有较好的脱色能力,最高脱色容量达到925 mg染料/(g细胞干重.d)。EP1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木糖、乳酸、甲酸、柠檬酸等多种碳源将单偶氮染料丽春红2R脱色。脱色的pH、温度和NaCl浓度范围分别是:pH 6-10、15°C-40°C、0-8%。最优脱色条件:乳酸,pH 8、35°C、1%-2%NaCl,10 h内脱色率高达99.95%。分光光谱结果表明,在0-8%NaCl浓度范围内EP1脱色机制为降解脱色。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手段, 在转录组水平分析了溶藻弧菌感染24h后大黄鱼头肾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共获得190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其中641个上调表达基因, 1262个下调表达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 一些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 包括补体(C1qbp、C1QL2和C7)、热休克蛋白(hspd1、hspa4、hspa5和hspa9)、抗菌肽(Hepcidin-1)、C型凝集素受体(Clec4e和MR1)、己糖激酶(hex1)、精氨酸酶(Arg-II)和线粒体翻译延伸因子(TUFM)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 而许多与获得性免疫相关基因, 包括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FcR5和CCL17)、T细胞调控(TCRα、TCRβ、CD3ε、CD3γδ、CD3ζ、ZAP-70和ITK)及免疫球蛋白参与抗原识别(Ighv 5A、Ighv 914和Ighv XIG14)等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果表明, 在感染早期, 大黄鱼先天性免疫在抵御溶藻弧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此时获得性免疫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由虹彩病毒所引起的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呈日趋严重的态势,该文在证实了引发我国大黄鱼大规模流行病的病原为一种虹彩病毒及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11,760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l.AY779031)的基础上,通过与已报道虹彩病毒核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了以虹彩病毒ATPase基因保守区序列(295bp)作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改进PCR模板的制备方法和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大黄鱼虹彩病毒PCR快速检测技术,并开发成简便、快速、实用的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相当于30个病毒粒子,模板制备时间约30min、回收率为52%、半个工作日即可得到准确的结果,无非特异性扩增带,适用于大黄鱼虹彩病毒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苗种的检疫及水质环境的监测,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FL电击转化野生型酵母菌SMD1168后,得到多株酵母工程菌SMD1168/pPICZαA-FL.经高浓度ZeocinTM筛选、表型鉴定、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鉴定,最后得到高效表达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酵母工程菌SMD1168/pPICZαA-FL-7.工程菌72 h培养上清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表达产物大小约为80 ku,比预期的63.8 ku大.凝胶薄层扫描结合Bradford蛋白质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占工程菌培养上清总蛋白的13.49%,表达量可达11.7 mg/L.间接ELISA结果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有效地区分伪狂犬病病毒gE标准阳性与阴性血清.  相似文献   
15.
两种品系油菜植株成分与蚜虫种群消长及成蚜翅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两种品系油菜植株成分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种群消长及成蚜翅型的关系。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桃蚜种群消长与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硬脂酸等含量有关;桃蚜成蚜无翅率与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等含量有关。2.萝卜蚜种群消长与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含水量有关;萝卜蚜成蚜无翅率与含水量。亚麻酸。苏氨酸、油酸,天门冬氨酸、丝氯酸、亚油酸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GenBank搜索发现,斑马鱼中有6个nrf同源基因,即nfe2、nrf1a、nrf1b、nrf2a、nrf2b和nrf3。为了研究6个nrf在物种之间的关系,实验对6个Nrf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6个Nrf蛋白的分子进化趋势与物种进化趋势一致,尽管在硬骨鱼类中由于基因组倍增的原因,nrf1和nrf2基因各产生了两个拷贝,但Nrf蛋白仍然是比较保守的。此外,实验选取斑马鱼胚胎发育十个不同时期(1 cell、2 cell、3.5 hpf、6 hpf、12 hpf、24 hpf、36 hpf、48 hpf、72 hpf、96 hpf),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6个nrf在一细胞期都有转录信号,且胚胎发育早期(48 hpf之前)全身广泛表达。72 hpf后,nrf1b、nrf2a、nrf2b、nrf3和nfe2基因的表达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部分躯干、肠处,nrf2b还在脊髓处有微弱的表达。总体来说,6个nrf基因的表达部位基本重叠。研究还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了6个Nrf蛋白对胰外分泌酶原基因(tryl)转录的调控,结果显示nrf1a、nrf2a、nrf2b与nfe2的过表达能使tryl的表达上调,而nrf1b与nrf3的过表达能抑制tryl的表达。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斑马鱼6个nrf基因的功能叠加、互补及其功能歧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 (0、10、100和1000 μg/kg饲料)的4种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6.41±0.10) g的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幼鱼56d, 探讨AFB1对花鳗鲡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脏组织结构及鱼体肌肉中的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实验组幼鱼均未表现出行为及体色的异常。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存活率、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μg/kg毒素组和100 μg/kg毒素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含量≥100 μg/kg显著影响花鳗鲡幼鱼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对照组和1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组织学观察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表现出严重的空泡化。随着饲料AFB1水平的升高, 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均显著升高。1000 μg/kg毒素组幼鱼肝脏和肌肉中AFB1积累量分别为17.75和5.98 μg/kg, 均超过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 μg/kg)。由此可见, 饲料中AFB1≤10 μg/kg对花鳗鲡幼鱼是相对安全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是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 ,由p4 0和p35两个亚基经多对二硫键连接而成 .根据hIL 12的结构特点 ,采用LiCl二次转化将hIL 12的p4 0和p35两亚基基因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细胞中 ,并经同源交换分别插入酵母基因组AOX1区域 ,构建成含hIL 12双亚基基因的酵母工程菌PichiapastorisX33 p4 0 p35 .经 0 .5 %甲醇诱导 ,p4 0和p35两亚基在同一酵母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并组装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L 12p70分子  相似文献   
19.
四川山鹧鸪的冬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四川山鹧鸪调查在四川省马力县黄连山林区。冬季单只、成对活动。其数量在原始林为每平方公里2.75只,人工杉木林和自然更新林为每新林为每平方公里0.75只。主食草子、根等物,夜栖树上。冬季的主要天敌为猛禽。野外考察还发现沐川县为新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4种成分丁香酚(eug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肉桂油(cinnamon oil)和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以及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这些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毒力的影响,为无公害防治枸杞(Lycium spp.)害虫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采用二项选择法测定上述4种精油成分(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这4种化合物及其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力;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这些化合物处理后枸杞棉蚜成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离体活性。【结果】α-松油醇(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明显,1, 2和3 h的驱避率分别为58.1%, 58.6%和55.7%; 3 h时测试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成蚜的驱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α-松油醇>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处理4 h时的LC50值为0.48 mL/L,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对枸杞棉蚜成蚜的LC50值分别为1.23, 6.24和11.97 mL/L。对枸杞棉蚜成蚜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来酸二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2.75, 2.86, 1.78和1.56;水杨酸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3.41, 2.67, 2.00和1.89。毒力比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49.9倍,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的触杀毒力最高。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成蚜AChE和ATPase活性有不同的作用,丁香酚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结论】α-松油醇对枸杞棉蚜驱避作用最好;丁香酚、α-松油醇、肉桂油和香茅油这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很大;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混合后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所测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