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离了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AGE分离得到7条色素-蛋白复合物带,分别是CPⅠa1、CPⅠa2、CPⅠ、LHCP1、LHCP2、CPa、LHCP3+3,和2条游离色素(free pigment,FP)FCa、FC。用改进的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到五条带。区带Ⅰ是FP;区带Ⅱ主要是小分子量的PSⅡ捕光复合物LHCP3+3;区带Ⅲ以PSⅡ捕光复合物的聚集体LHCP1为主,区带Ⅱ和Ⅲ的吸收光谱中除了Chla外,还含有大量的Chlb和管藻黄素,是管藻黄素-Chla/b-蛋白质复合物;区带Ⅳ在PAGE中只显示一条带,光谱中有Chlb吸收肩峰,含有66和56kDa两种多肽,是较小的PSⅠ复合物CPⅠa。  相似文献   
82.
【目的】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依据寄主植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及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来探明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策略。【方法】以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危害程度不同的8种植物(桑Morus alb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榆Ulmus pumila、黑杨Populus nigra、垂柳Salix babylon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寄主,通过室内饲养,测定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量、选择率及营养效应指标,划分其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对8种寄主植物中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差异,选择率大小则为洋白蜡和臭椿桑白榆西府海棠、垂柳和金银木黑杨。寄主植物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7)。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具有不同的营养效应。金银木饲喂组近似消化率(0.97%±0.01%)最高,相对取食量(2.92±0.49 g/g·d)也较高,但食物利用率(0.005%±0.01%)、食物转化率(0.005%±0.008%)和相对生长率(0.007±0.02 g/g·d)最低;西府海棠饲喂组相对生长率(0.34±0.04 g/g·d)最高,近似消化率(0.72%±0.10%)、食物利用率(0.16%±0.01%)、食物转化率(0.24%±0.06%)和相对取食量(2.19±0.38 g/g·d)均处于较高水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 E)和昆虫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营养效应差异,幼虫灵活的取食策略以及解毒代谢调节能力可能是其适应不同寄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4.
为了深入了解培养体系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渗透压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产物表达的影响。考察了不同pCO_2和渗透压条件下CHO细胞的密度维持、代谢、产物表达量和产品质量(糖型修饰和电荷异质化)的情况。pCO_2和渗透压升高均对最终抗体表达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渗透压升高对细胞后期活性维持不利,而pCO_2升高则对产物表达期抗体比生成速率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过程中胞内外代谢物的研究,发现pCO_2和渗透压升高均会降低碳源有效利用率。在产物的质量方面,当渗透压升高时,产物的糖基化水平下降,产物电荷分析中的中性电荷含量比例升高;而当pCO_2升高时,产物的糖型分布无明显变化,但其中中性电荷抗体含量降低。产物表达期的pCO_2和渗透压的升高对细胞维持、物质能量代谢及产物表达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培养体系中的CO_2累积和渗透压升高的情况发生,以确保培养规模放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5.
探讨了Tecra SEs SET(ELISA法)和Vidas SET2(ELFA法)两种葡萄球菌肠毒素定性检测试剂盒用于定量检测牛奶中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可行性。根据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的要求,对两种方法应用于定量检测时的检出限、校正曲线范围、相关系数和加标回收率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显示,Tecra SEs SET对牛奶中SEA的检出限为0.79 ng/mL,校正曲线范围为0.79~10 ng/mL,相关系数r=0.997,SEA加标浓度为0.80、2.5和10 ng/mL时的回收率分别为110%、81%和100%。Vidas SET2的检出限为0.09 ng/mL,校正曲线范围为0.09~1.0 ng/mL,相关系数r=0.998,SEA加标浓度为0.1、0.25和1.0 ng/mL时的回收率分别为90%、95%和104%。上述结果结合对阳性样品的检测表明:这两种定性检测试剂盒能满足牛奶中SEA定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陈敏  时宇 《生物化学杂志》1995,11(4):483-486
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生长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及hCGβ-mRNA含量的影响,发现EGF可明显刺激绒毛分泌hCG,显著增加hCG β-mRNA含量。生长抑素虽然对绒毛hCG分泌及hCGβm-RN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EGF,GnRH的hCG分泌及hCGβ-mRNA。提示EGF,SS在妊娠早期参与了hCG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87.
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儿期,儿童以及成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分布和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S-100抗体能够清楚显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在皮质内的交错突细胞大都单个存在,偶而看到交错突细胞成团存在.交错突细胞的周围,常见有淋巴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交错突细胞逐渐减少。HLA-DR抗体能与胸腺内多种细胞反应,如皮,髓质内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但它们染色强度不等.交错突细胞HLA-DR抗体的阳性反应位于质膜和突起部,染色强阳性,巨噬细胞反应不尽一致一般多为阳性,胞质内未见有吞噬淋巴细胞碎片.上皮细胞染色一般由弱阳性到阳性,核阴性,仅有质膜呈阳性反应,有关HLA-DR抗原表达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陈敏  唐文倩  沈杰  王丹 《昆虫知识》2016,(6):1402-1407
【目的】在昆虫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中,RNA原位杂交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该技术不仅能定性定量反应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而且能在细胞水平上检测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为了将该技术更好地在昆虫小器官研究中运用,我们以果蝇幼虫翅芽为例优化了改技术。【方法】解剖果蝇3龄幼虫翅芽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影响原位杂交结果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取材时期,探针的合成,预杂交/杂交的时间和温度,清洗时间,适当的对照等。通过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我们揭示了调控细胞记忆的trithorax基因在3龄翅芽广泛表达,并且受到转录因子Optomotor-blind的负调控。【结论】这一技术方法为研究昆虫小器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提供了便捷手段。  相似文献   
89.
以能源植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为实验材料,在NaCl胁迫条件下用外源IBA(100 mg/L),CaCl_2(浓度分别为0、1、2、5 mmol/L)处理杂交狼尾草幼苗,处理3周后测定植物的存活率、鲜重、干重、株高、生根数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经过IBA溶液预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幼苗的存活率、鲜重、干重、株高、生根数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幼苗;在NaCl胁迫下,随着外源Ca~(2+)浓度的升高,杂交狼尾草幼苗的存活率、鲜重、干重、株高、生根数以及Ca~(2+)含量都明显升高并在CaCl_2浓度为2 mmol/L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外源Ca~(2+)浓度的升高,Na~+含量、Na~+/K~+降低,当CaCl_2的浓度为2mmol/L时,Na~+含量、Na~+/K~+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外源Ca~(2+)和IBA对NaCl胁迫下杂交狼尾草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杂交狼尾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杂交狼尾草幼苗在NaCl胁迫下的成活率;缓解盐害的最适的Ca~(2+)浓度为2mmol/L。  相似文献   
9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7-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病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申请代码:H1904)"学科领域内的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希望能对一线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