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及其加性和(或)显性效应值,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模型,并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预测)及固定亲本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阳性和增效位点进行套间预测的效果,绝大多数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55~0.45),且预测效果不稳定;(2)阳性和增效位点对第二套固定亲本组合的预测效果相近,均优于套间预测,其中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的预测好于对固定不育系;(3)对固定亲本组合大部分产量性状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其中增效位点对固定不育系组合结实率、固定恢复系组合有效穗数、阳性位点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穗着粒数、单穗重的预测在0.6以上。用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只需少数标记,应用方便,特别是对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摘要 目的:研究2015-2018年重庆万州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基因亚型及年龄分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重庆万州区进行两癌筛查以及前来我院就诊的女性,共计1203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分析各个年龄段HPV的感染状况、各个年龄段HPV感染基因亚型以及各个年龄段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情况。结果:接受HPV检测的1203例女性中共有457例出现HPV感染,感染率为37.99%,其中<30岁35例,感染率为36.84%;30~39岁117例,感染率为37.74%;40~49岁120例,感染率为35.82%;50~59岁127例,感染率为37.46%;≥60岁57例,感染率为45.97%,各个年龄段之间的HPV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7例患者中共有635个HPV感染基因,其中高危型感染基因共568个,占感染基因的89.45%,低危型感染基因共67个,占感染基因的10.55%。单一感染人数共333人,占总感染人数的72.87%,其中高危单一感染共301人,占总感染人数65.86%,低危单一感染共32人,占总感染人数7.00%。多重感染人数共124人,占总人数的27.13%。结论:2015-2018年重庆万州区女性HPV感染率为37.99%,其中≥60岁年龄段的女性HPV感染率最高,高危感染和单一感染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64.
基于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累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识别内蒙古植被枯黄期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在生态区尺度上分析枯黄期对气候因子和NDVI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内蒙古植被平均枯黄期主要集中在第260~280天。森林生态区枯黄期为第270~280天,从南向北推迟;草原生态区枯黄期最早,介于第257~273天,从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荒漠生态区枯黄期为第270~283天,东北向西南呈推迟态势。2001—2018年间,3个生态区植被枯黄期均呈不显著推迟趋势。植被生产力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大于呈减小趋势的面积。全内蒙古和各生态区植被枯黄期受季前2~3个月降水量的正面影响较大,与季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全内蒙古和各生态区,8和9月植被生产力的增加(或减少)将推迟(或提前)植被枯黄期,而6和7月植被生产力的增加(或减少)将提前(或推迟)草原和荒漠生态区植被枯黄期。  相似文献   
65.
应用磁珠介导的抑制消减杂交方法,以青藏高原白马雪山流石滩地区植物拟耧斗菜为实验材料,分别在白天与夜晚采样,以白天样品为目标,晚上样品为驱动样品,分离昼夜差异表达的基因。随机挑选了96个差异ESTs克隆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lastx网上数据库比对、Blast2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ESTs功能与物质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蛋白和核酸结合、转移酶活性相关,还有少数与逆境胁迫相关等。这为进一步研究高山植物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通过蛋白酶对草鱼进行酶解,对其酶解产物的功能特性和酶解液的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均优于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0.05)。经酶处理后鱼肉酶解液鲜甜味氨基酸占比增加,苦味氨基酸占比减少;利用SPME-GC-MS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成分,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酶解处理后醇类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增加,酶解液具有独特风味。经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后的草鱼肉酶解产物及酶解液均可作为食品基料应用于加工中。  相似文献   
67.
一种改进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高效基因转化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惠  赵原  种康 《植物学通报》2008,25(3):322-331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法虽已建立,但转化频率仍有待提高.本文以粳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0号和中花11号)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农杆菌菌株为EHA105,质粒载体是pUN1301/OsRAA1,其中含有标记基因GUS和筛选基因HPT.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BD2(NB 2 mg·L-12,4-D),继代培养基为NBD0.5,预分化与分化培养基为RE1(MS 1 mg·L-16-BA 0.25 mg·L-1NAA 0.5 mg·L-1KT 0.2 mg·L-1ZT)和RE2(MS 1 mg·L-16-BA 0.5 mg·L-1NAA 0.5 mg·L-1KT 0.2 mg·L-1ZT).另外,还分析了影响T-DNA转移的多种因素,如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预培养基和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等.采用优化的转化程序,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和植株转化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68.
凌瑶  高飞  王安虎  李成磊  陈惠  吴琦 《广西植物》2015,35(5):728-732
以苦荞栽培种‘西荞2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获得Ft4CL保守片段,采用RACE技术获得Ft4CL基因的3'末端及5'末端序列,并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苦荞花蕾总RNA中获得一条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um)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oumarate:Coa ligase,Ft4CL)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t4CL基因ORF全长1 60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理论标准分子质量为58.02kDa,等电点(pI)为5.23。该研究首次从苦荞中获得Ft4C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具有植物4CL同源基因的典型特征,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4CL的所有活性位点并归属于黄酮代谢支路。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苦荞黄酮代谢途径奠定基础,为采用代谢工程技术提高苦荞黄酮含量提供候选靶基因。  相似文献   
69.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排便点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重要的资源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导致其种群急剧下降。恢复林麝种群的根本方法是保护和恢复其栖息地。林麝的排便点分布在其整个活动区内,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林麝排便点位置,了解林麝栖息地选择偏好。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布置17个1 km × 1 km的样方,每个样方内至少1条样线,样线每隔400 m设置搜索样线,以发现排便点为中心设置1个10 m × 10 m 利用样方,若未发现排便点,在搜索样线中部设置1个10 m × 10 m 对照样方,并记录样方内的生境因子。采用Ivlev的选择性指数、广义线性模型及多重对应法分析林麝对生境因子的偏好。结果发现,林麝最为偏好的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E = 0.528),而规避常绿阔叶林(E =﹣1)、次生落叶阔叶林(E =﹣0.816)和常绿落叶阔叶林(E =﹣0.585)。此外,海拔、灌丛盖度和坡度也显著影响林麝栖息地偏好,其排便点集中分布在海拔2 000 ~ 2 600 m区间,并且偏好有一定灌丛盖度且坡度陡的生境。  相似文献   
70.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均随着灌浆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花后25d;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灌浆前期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而在花后20d之后影响较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4种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但氮肥过量时酶活性下降,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