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唐鱼野生种群在海南岛的新发现及其生态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在海南岛发现了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唐(Tanichthys albonubes Lin) 群,属种均为海南新记录.该属全球只有两种,种与种群间都呈间断分布,对研究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及古地理等均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由于早年过度采集作观赏鱼,加上珠三角地区的急速都市化发展,唐鱼曾被认为是野外已灭绝种.近年被重新发现后,迄今只知分布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零散地点和越南广宁省下龙湾附近.海南岛足这个珍稀种首次在亚洲大陆以外被发现的地点,亦是唐鱼野生种群已知纬度最低的分布点.发现海南唐鱼的地点是一条低地小河,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生植物茂盛,与广东省报道的唐鱼生境类似.发现海南种群的小河鱼类丰富,全今记录有共生鱼类20种,包括大量掠食性物种,但唐鱼足该地的优势种之一.在不同月份都可以发现体长10mm以下的仔鱼,显示海南岛的唐鱼无明显的繁殖季节.海南岛跟亚洲大陆隔离历史长,其唐鱼与亚洲大陆种群在形态、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问的系统发育关系如何,海南唐鱼的保护重要性是否更为突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2.
唐鱼野生种群在海南岛的新发现及其生态资料(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在海南岛发现了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Lin)的野生种群,属种均为海南新记录。该属全球只有两种,种与种群间都呈间断分布,对研究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及古地理等均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由于早年过度采集作观赏鱼,加上珠三角地区的急速都市化发展,唐鱼曾被认为是野外已灭绝种。近年被重新发现后,迄今只知分布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零散地点和越南广宁省下龙湾附近。海南岛是这个珍稀种首次在亚洲大陆以外被发现的地点,亦是唐鱼野生种群已知纬度最低的分布点。发现海南唐鱼的地点是一条低地小河,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生植物茂盛,与广东省报道的唐鱼生境类似。发现海南种群的小河鱼类丰富,至今记录有共生鱼类20种,包括大量掠食性物种,但唐鱼是该地的优势种之一。在不同月份都可以发现体长10 mm以下的仔鱼,显示海南岛的唐鱼无明显的繁殖季节。海南岛跟亚洲大陆隔离历史长,其唐鱼与亚洲大陆种群在形态、分子水平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如何,海南唐鱼的保护重要性是否更为突出,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近年从进口竹藤检疫中多次截获的5种竹长蠹:双窝竹长蠹 Dinoderus bifoveolatus (Wollaston)、小竹长蠹D. brevis Horn、日本竹长蠹D. japonicus Lesne、竹长蠹D. minutus Fabricius及小点竹长蠹D. ocellari Stephens,分别介绍了头、前胸背板、鞘翅、腹面及足的主要鉴别特征,并编制了这5个近似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54.
温敏雄性不育水稻培矮64S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温敏雄性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培矮64S在高温引起雄性不育与正常可育花药发育过种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当培矮64S生长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引起雄性不育,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粉母细胞中有较多的液泡、较多的Ca2+沉积和较少的线粒体,并且有较多的Ca2+沉积在不育花药的中间层、表皮层和绒毡层中.到四分体与单细胞花粉时期,不育花药的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有较多的Ca2+沉淀,连接组织中的Ca2+沉淀也大大增加,所有不育花粉外壁较厚而发育都不正常.在单核细胞早期,不育花粉的四分体细胞中有较明显的大液泡出现.不育花药中的Ca2+在花药发育的各时期均比可育花药要多.这些结果说明在高温生长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发育的异常、花药中Ca2+沉积的增加、绒毡层与花粉外壁发育的异常可能与培矮64S花粉败育相关.  相似文献   
55.
以耐冷性强弱不同的栽培稻为参比,通过自然冷胁迫与(或)人工冷处理,比较了茶陵野生稻与不同类型栽培稻经冷胁迫后的秧苗成活率、净光合速率和光系统Ⅱ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变化,对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作出评估.结果表明:经冷胁迫后,茶陵野生稻上述指标值的变化小于典型籼稻和爪哇稻,大于典型粳稻.说明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强于籼稻和爪哇稻,但弱于粳稻.  相似文献   
56.
鹤顶兰花粉管在子房中的生长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镜对鹤顶兰(Phaiustankervilliae(Aiton)Bl.)花粉管在子房内的生长途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管在子房中的生长途径可以分为3个阶段:(1)沿子房壁轴向生长阶段,从授粉开始至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花粉管经过合蕊柱到达子房,经由胎座基部沿子房壁轴向生长;(2)沿子房径向生长阶段,二核胚囊之后,花粉管在胚珠之间穿梭,以径向生长为主;(3)朝珠孔定向生长阶段,胚囊成熟时,花粉管朝珠孔定向生长进入胚囊。实验结果说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受胚珠的分子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香枳和胃片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酚红为标记物,测定小鼠的胃内色素残留量观察香枳和胃片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其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香枳和胃片对小鼠的胃排空、小肠推进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尤其是高剂量组药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对小肠的促动力效应与阳性对照西沙比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香枳和胃片对小鼠的胃肠运动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8.
马三梅  王永飞  叶秀粦   《广西植物》2006,26(4):392-394
对广州地区水蔗草在不同季节的无融合生殖胚囊和有性生殖胚囊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融合生殖胚囊和有性生殖胚囊的频率在不同季节差异十分显著。两年中,无融合生殖胚囊出现的频率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59.
倒刺鲃生活史各阶段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对分布在西江水系中上游广西柳江段龙江中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倒刺鲃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消化道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满度等生物学参数。通过其食物组成、出现率和饵料类群变动或更替的数量特征,细分出倒刺鲃各发育阶段的食性特点:仔鱼和稚鱼阶段为杂食性偏动物食性;早期幼鱼为明显的杂食性;青年鱼则趋向于杂食偏植物食性;成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食性鱼类。倒刺鲃幼龄及青年个体在周年中保持2·0~5·0的食物充塞度,而成鱼的摄食强度则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1月的平均充塞度只有0·3,在10月则为5·0。倒刺鲃幼龄个体周年中肥满度变化不明显,条件系数全年维持在2·201~2·406;青年个体周年中的肥满度5~8月间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条件系数的变幅为2·337~2·365,但从9~12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451逐渐增大到2·852,在1~4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693减小到2·306;成鱼的肥满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的条件系数为1·775,12月的则高达2·894。在倒刺鲃的整个生活史中,藻类在消化道中的出现率均达100%,平均湿重百分比在25·0%以上,可能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  相似文献   
60.
姬小蜂科中国大陆一新记录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erythrinaeKim是刺桐属植物的重要致瘿昆虫,2005年7月,中国大陆深圳首次发现其严重为害杂色刺桐Erythrinavariegata等,我国已将刺桐姬小蜂确定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胯姬小蜂中国大陆新记录属Quadrastichus和刺桐姬小蜂中国大陆新记录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描述了刺桐姬小蜂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探讨了该种的危害情况及加强检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