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萌生更新是木本植物在原位进行更新的有效手段,使群落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以往研究侧重于实生更新,森林中木本植物的萌生更新特征及其在森林群落中的地位仍未得到足够理解。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数据,分析木本植物萌生更新的数量特征,同时对不同分类单元、不同功能类群的萌生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样地内64%的物种、20%的实生个体已经发生萌生更新现象,且萌生茎的数量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24%;(2)物种水平与科水平上,萌生能力均表现为显著差异(F=13.11,P0.001;F=27.45,P0.001)。腺蜡瓣花、柳叶蜡梅、宜昌荚蒾、窄基红褐柃、美丽马醉木等物种的萌生能力较强,蜡梅科、忍冬科、木兰科、壳斗科等类群的萌生能力较强;(3)不同垂直结构层次(林冠层、亚乔木层、灌木层)的萌生能力差异显著(F=117.5,P0.001),灌木层物种的萌生能力是林冠层与亚乔木层的1倍左右。不同生活型(常绿组分与落叶组分)的萌生能力差异显著,常绿类群的萌生能力显著高于落叶类群(P0.001)。萌生更新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能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更新与演替的机制之一。灌木物种与常绿物种有着较强的萌生能力,暗示着萌生可能是植物适应荫蔽环境的生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2.
以往的遗传工程主要是设计生物的基因蓝图,转移DNA的过程,其关键是DNA的重组操作。自198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Kramer,Mills和Miele建立RNA重组技术以后,人们认为遗传工程的内容必将极大地丰富起来。一、Qβ复制酶和MPV-1 RNA RNA 重组技术是在需求大量 RNA 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细胞内的RNA是DNA的转录产物,而转录要求一定的条件,进行的规模也很有限。即使在转录活跃的情况下,一个DNA分子一次产生一个RNA分子,RNA分子的量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因此要想得到足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了运用FORTRAN-77语言,在SIRIUS-1微机上计算遗传信息的冗余结构D_1、D_2、D_3的程序。计算出人线粒体DNA(16569个核苷酸残基)的H_1=1.930554,H_2=3.849254,H_3=5.760944,D_1=0.069446,D_2=0.011853,D_3=0.007011。 D_1、D_2的结果表明,人线粒体DNA的信息结构远比脊椎动物DNA的低级,这支持线粒体的共生起源学说。并对D_3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其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4.
<正> 多肽、蛋白质如同氨基酸那样,是两性电解质。其游离基团除末端氨基和末端羧基外,主要由侧链的游离基团所构成。掌握多肽、蛋白质的酸碱性质和等电点,对其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有重要意义。目前多肽和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一般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因此,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计算  相似文献   
25.
根据同源分子间的氨基酸差异或核苷酸差异资料,可以计算某种分子的氨基酸替换速率或核苷酸替换速率.本文具体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以氨基酸替换速率或核苷酸替换速率表示的某种分子的进化速率,大致保持每年每位置替换数恒定,这一现象只有用中性学说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6.
原生质(Protoplasm)来自希腊文Protos(第一,原始)和Plasm(形式,形成),原是用来称呼在细胞壁内看到的粘液状物质的。当时认为那种粘液状物质就是生命物质的原始形式,故称原生质(旧译原形质)。原生质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是在人们对生命的物质基础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因此,关于原生质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原生质是指除细胞壁以外的构成细胞的活物质。这样一来,原生质概念就和稍后提出的原生质体(Protoplast)概念等同了。有人认为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的代谢产物,不是活物质,根据原生质的本义应排除在原生质之外。于是争论不休。这两种观点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出发点则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原生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活物质,同时又把原生质局限在细胞壁以内。应当指出原生质是一个不够完善的概念,这一点只要分析一下血浆(血液中的非细胞成分)算不算原生质即可看出。由于血浆属细胞间质,不在细胞内,所以不应算原生质。但血浆与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群落分析的基础是提取纯度高、损失少的基因组DN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较常用的DNA提取方法,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寻找一种灵敏、快速、经济实用的制备浸矿细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提取6种浸矿菌的基因组DNA,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回收率和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不同浓度梯度的一种菌,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结果:相同处理量(108个)的革兰氏阳性菌(1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古菌(1株)经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差异较大,煮沸裂解法所得的6组基因组DNA更纯,其OD260/OD280的值更接近1.8-2.0(纯DNA的OD260/OD280在1.8—2.0之间),前者所提DNA回收率最大可达后者的16.7倍;煮沸裂解法只需较少菌(102个)便能让实时定量PCR检测到所提DNA模板浓度,比试剂盒法灵敏。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此外,前者提取的DNA浓度随细菌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而后者随茵浓度增大,所提DNA量增加有限,因此,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可直接采用简单快速的煮沸提取法,为实验节约成本和时间。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肝脏胆盐载体FIC1(ATP881)、BSEP(ABCB11)和MDR3(ABCB4)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肝脏胆盐载体在人类胎盘胆汁酸排泌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选择正常妊娠6~12周的孕妇(早孕组)15例和妊娠38~40周的孕妇(晚孕组)20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RT.PCR)检测绒毛和胎盘组织中上3种载体的mR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后两种载体蛋白在上述35例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这两种载体在胎盘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在所有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检测到3种载体的mRNA。MDR3mRNA在正常绒毛中的表达量较低为(0.15±0.04),正常晚期妊娠胎盘中表达量为(0.58±0.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早孕组相比,FIC1mRNA表达水平明显由(0.65±0.03)下降至(0.23±0.04),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BSEPmRNA表达无改变(0.06±0.01和0.05±0.01)(P〉0.05)。MDR3蛋白、BSEP蛋白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两种载体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晚期妊娠胎盘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母体面游离缘。MDR3、BSEP蛋白在绒毛和晚期妊娠胎盘中的表达趋势与其mRNA相似,MDR3蛋白Western印迹条带的光密度值为(11357±3618)(早孕组)和(46753±2834)(晚孕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SEP蛋白早孕组Western印迹条带的光密度值为(1296±436),晚孕组为(1798±5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种肝脏胆盐载体FIC1、MDR3和BSEP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可能参与了胎盘胆汁酸的排泌功能。妊娠期间MDR3、FIC1和BSEPmRNA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29.
陈建华 《遗传》1985,7(3):41-46
严格地说,“分子进化”有两层含意。一层含意是 指生命起源时期的化学进化,即有机分子由简单向复 杂的演变〔们;另一层含意是指生物进化过程中,构成生 物体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演变。由于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已经搞清了许多生物大分子的一 级结构。从某些同源蛋白质(或核酸)的比较中,人们发 现,不同生物之间,同源蛋白质(或核酸)结构上的差异 各不相同,亲缘关系近的差异较小,反之则差异较大, 即这些生物大分子象生物的表型一样,能反映物种间 的亲缘关系,体现物种的演化过程。现在,当提及分子 进化时,一般都是指后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30.
产喜树碱喜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喜树内生真菌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宿主植物里的内生真菌是很重要的药用资源。喜树是中国的传统药用植物。从喜树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大约50种菌株,其中一株产喜树碱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为青霉属,这是首次在喜树植物中发现产喜树碱的青霉属菌株。为研究简单序列重复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方法在喜树内生真菌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了十株喜树内生真菌进行SRAP多态性分析。SRAP引物共扩增出1 295条带,而这些菌株也被分为三大类。这些结果表明,SRAP研究喜树内生真菌具有高效性,是讨论喜树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