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寄生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害虫天敌,在自然控制害虫数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针对寄生蜂种类繁多、寄主类型复杂、寄生方式多样等情况,发展了寄生蜂的采集和田间调查技术,并对不同采集方法的效果、不同寄主类型的调查细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Lucid Phoenix: 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检索表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cid Phoenix是一个编写和演示二叉检索表的计算机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它的组件、功能和特色。其生成的Phoenix检索表整合文本、超文本、图片等多媒体信息,采用最新的跨平台技术可直接嵌入浏览器网上传播和交互使用。它对于促进检索表资源的网络共享与利用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84.
Because Aulacus erythrogaster He et Chen 2002 is preoccupied by Aulacus erythrogaster Kieffer 1904, authors propose a new name Aulacus sinensis He and Chen as replacement name for A. erythrogaster He et Chen.  相似文献   
85.
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学新 《昆虫知识》2010,47(4):615-625
害虫生物防治是昆虫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原理、新方法的不断渗透、交叉与融合,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天敌昆虫及其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利用、昆虫信息素及其应用、生物农药及其推广应用、新兴生物技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生物防治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个亟待加强的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两者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率及其进化地位,为进一步探讨其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olbachia的16S r RNA、fts Z和wsp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我国3个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杭州、余杭和江苏无锡)和3个灰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新昌、湖北浠水和江西南昌)中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茶尺蠖和灰茶尺蠖都感染了Wolbachia,灰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为100%,但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在22%~95%,且PCR产物电泳得到的条带微弱。wsp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无差异;但16S r RNA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差异为0.362%~0.727%之间;茶尺蠖样本未成功扩增出fts Z序列,灰茶尺蠖样本获得2条fts Z基因序列差异为1.647%。基于Wolbachia的16S r RNA和wsp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本研究中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群所感染的Wolbachia全部属于B组的Pip亚组。【结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均被B组Pip亚组的Wolbachia感染,但感染率相差很大,这为研究Wolbachia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研究转基因水稻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取食行为的影响,分析转基因水稻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玉米蚜对苗期水稻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利用EPG技术对玉米蚜的取食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之间,玉米蚜选择非转基因水稻较多,但是差异不显著;反应时间则是非转基因水稻大于转基因水稻。而在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KMD1和KMD2)之间,玉米蚜极显著地选择KMD1。E1波累计持续时间的百分比反映了蚜虫花费在将唾液分泌到韧皮部筛管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这一点在KMD2和XS1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KMD2XS11);而np波累计持续时间的百分比则反映了蚜虫花费在移动和寻找取食位点上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这一点在223F-S21和XS13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23F-S21XS134);玉米蚜在G8-7和XS110上的取食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2个供试转基因水稻材料(KMD2和223F-S21)有利于玉米蚜的取食。  相似文献   
88.
在脊茧蜂属Aleiodes Wesmael中,有一些种类的触角具有稳定的浅色环,它们的体色一般都比较鲜艳。这些种类还可根据后翅径室及后足胫节距等特征再分成二类。属于后翅径室向外扩大,后足胫节距长于后基跗节1/3这一类群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报道了5种,它们是:A.brownii(Baker)、A.Luzonensis(Baker)、A.insignicornis(Granger)、和A.speciosicornis(Granger)。我们在整理Aleiodes属的标本时又发现了属于这一类群的新种7个,它们分别是:华脊茧蜂A.aglaurus sp.nov.、俏脊茧蜂A.fuscus  相似文献   
89.
本文观察了内寄生蜂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卵巢和毒液器官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为了解黄眶离缘姬蜂与其寄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基础。在光学显微镜下解剖雌性生殖系统,并结合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黄眶离缘姬蜂毒液器官主要由一个薄壁的毒囊、两条接于毒囊顶端的毒腺、通向产卵器的毒液导管组成。毒腺由分泌细胞层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层中存在大量的端器,主要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层、扁平细胞层以及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内肌纤丝规则排列,扁平细胞层内的细胞器极其稀少,内膜呈波浪状均匀加厚。黄眶离缘姬蜂的一对卵巢分别由8条卵巢小管组成,开口于两条侧输卵管,在卵巢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萼区内存在大量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黄眶离缘姬蜂的毒液器官属于II型毒液器官,是较高等的进化模式,其毒液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雌蜂的产卵行为相关。在萼区内发现的类似姬蜂病毒的颗粒,对研究寄生蜂调控寄主的免疫和发育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宁波地区烟粉虱及其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利用天敌对烟粉虱进行生物防治已经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于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对宁波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虫口数量及其寄生蜂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查得烟粉虱寄生蜂共7种,它们是恩蚜小蜂属Encarsm Forster的浅黄恩蚜小蜂En.sophia、日本恩蚜小蜂En.japonica、丽蚜小蜂En.formosa、黄盾恩蚜小蜂En.smithi和桨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 Haldeman的蒙氏桨角蚜小蜂Er.mundus、狄氏桨角蚜小蜂Er.debachi、盾黑桨角蚜小蜂Er.melanoscutus,其中优势种为浅黄恩蚜小蜂En.sophia、蒙氏桨角蚜小蜂Er.mundus和狄氏桨角蚜小蜂Er.debachi,这3种寄生蜂分别占收集到寄生蜂总数量的35.89%、49.66%和11.01%;此外,田间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烟粉虱虫13数量最高峰在2007年12月,自然寄生率最高峰在2008年10月,寄生率可达到13.86%;田间黄瓜上的烟粉虱虫口数量最高峰出现在2007年11月,自然寄生率最高峰在2007年8月,寄生率可达到8.22%;田间茄子上的烟粉虱虫口数量高峰出现在2007年7月和9月及2008年10月,自然寄生率高峰出现在2007年7月和9月及2008年9月,分别达到13.25%,10.30%和5.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