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4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脂肪作为机体内最大的分泌器官,可以通过释放激素,细胞因子等调节其他的组织器官.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可以释放外泌体并通过体液循环传递信号至其他组织器官,调节其靶器官的生理功能,且针对不同的靶器官,外泌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机体的稳态是各组织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泌体的发现,为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互作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但是,脂肪外泌体的作用依旧存在着许多未知效果.从脂肪组织外泌体的发现,鉴定,以及脂肪外泌体与肝脏,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脂肪外泌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探索生命的奥秘.  相似文献   
282.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Amass)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对植株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SLA、叶氮和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rea、Amass、Nmass、PNUE、SLA和Narea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树冠不同高度的叶片性状参数差异较大;在相同SLA下,Nmass和Narea在冠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并出现平行位移现象;Aarea和Nmass都以中层值最大,表明冠层光合能力分布格局以中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83.
在比较研究标本室标本、野外考察、杂交实验和DNA片段序列分析的基础上,确认高地黄(Rehmannia elataN.E.Brown)与裂叶地黄(R.piasezkii Maxim.)为同种植物,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284.
铁皮石斛无菌播种产业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的蒴果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移栽的途径快速成苗进行工厂化生产,对各阶段培养基进行筛选,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后生长60~180d的铁皮石斛种子在离体条件下均能萌发,其中授粉150~180d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87.2%~94.4%,适宜的萌发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马铃薯汁200g/L+AC 1.0g/L;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1mg/L+香蕉汁100g/L+AC 1.0g/L,繁殖系数约为20倍/50d;原球茎在MS+6-BA 1.0mg/L+NAA 0.1mg/L+马铃薯汁200g/L+AC 1.0g/L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分化的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增殖;将已分化的芽苗转接到壮苗培养MS+6-BA 0.5mg/L+NAA 0.2mg/L+香蕉汁100g/L+AC 1.0g/L上培养1代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 0.8mg/L+无机盐A 0.2~0.5mg/L+香蕉汁100g/L+AC 1.0g/L上,培养50~70d后,生根率100%,无机盐A可以有效地控制愈伤或原球茎的形成,明显提高生根苗的数量和质量。在桂林地区,生根苗以3~5月和9~10为最佳移栽期,以通过高温处理并堆沤腐熟的松树皮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285.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 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 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 文库的构建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出了与普那霉素高产密切相关的新基因所在的柯斯质粒,并通过 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确定了该基因所在的酶切片段,对酶切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获得了 与天蓝色链霉菌中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同源新基因的全长克隆,该新基因包含有1个2 12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Spy1.对该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286.
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在肝脏组织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结合质 谱技术,检测该蛋白在肝脏中的结合蛋白,结果提示,肌球蛋白Ⅵ与HSPC300/hHBRK1共沉降,Western 印迹杂交证实了质谱的结果.构建HSPC300/hHBRK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His-hHBRK1融合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证实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在肺癌95D细胞的胞浆共定位,提示其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结合.肌球蛋白Ⅵ参与细胞迁移、高尔基分泌泡的运输和维持高尔基体稳定性等作用.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为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参与细胞迁移和胞内物质运输提供了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287.
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是细胞核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自由通过NPC或采取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核, 而分子量为50 kD以上的蛋白质则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核. 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核的 蛋白质必须在其氨基酸序列上拥有特殊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以被相应的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s) 识别. 核定位信号具有多样性, 包括经典核定位信号(classical NLS,cNLS), 内输蛋白β2识别的核定位信号(又称PY模体-NLS)和其它类型的NLS. 每一类NLS具有相似的特征, 但并不具有完全保守的氨基酸组成. 不同的NLS, 往往对应着各不相同的核输入机制. 而对同一蛋白质来说, 也可能同时拥有几个功能性的NLS. 研究核定位信号一方面可以帮助揭示新的大分子物质核转运机制,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现一些蛋白质的新功能. 本文对常见NLS的分类进行了总结, 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NLS预测软件及鉴定NLS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288.
神经酰胺转运蛋白(ceramide transfer protein,CERT)是介导神经酰胺(ceramide)非囊泡转运的载体.它包括3个功能区域: PH、FFAT和START.PH和FFAT分别发挥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靶向作用,羧基端的START主要用于与神经酰胺结合.CERT的转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依赖于PKD和PP2Cε诱导的丝氨酸重复区域(S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氧化应激刺激的CERT三聚体形成,以及PI4KⅢβ催化的高尔基体接头PI4P的生成等.CERT功能障碍会导致细胞易受氧化应激的损害.本文拟从CERT的结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揭示CERT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89.
HIV-1复制需要HIV-1整合酶将其环状DNA整合进宿主DNA中,这其中包括2个重要反应,即“3′-加工”和“链转移”,两者均由HIV-1整合酶催化完成.阻断其中的任一反应,都能达到抑制HIV-1复制的目的.因此,了解HIV-1整合酶的完整结构和聚合状态,对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及设计新型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迄今为止仅有HIV-1整合酶单独结构域的晶体结构可供参考,而其全酶晶体结构尚未获得解析.本研究利用分子模拟技术,通过蛋白质 蛋白质/DNA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构建了全长整合酶四聚体的结构模型、HIV-1 DNA与整合酶复合物的结构模型,进一步从理论上证实HIV-1整合酶是以四聚体形态发挥催化作用,明确“3′-加工”和“链转移”在HIV-1整合酶上的催化位点.同时,通过与作用机理相似的细菌转座子Tn5转座酶等的结构比对,推测HIV-1整合酶的核心结构域中应有第2个Mg2+存在,其位置螯合于Asp64与Glu152之间.在HIV-1整合酶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有望进一步设计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  相似文献   
290.
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对正常大鼠和肥胖大鼠下丘脑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产生下丘脑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后,从凝胶上切取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胶内酶解,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对酶解后的肽段进行分析,再经数据库(NCBInr)检索,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正常组表达图谱可检测到1 160±15(n=5)个蛋白点,肥胖组表达图谱可检测到1 070±10 (n=5)个蛋白点,与对照组相比,匹配率大于80%.并且成功鉴定了17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7 种在肥胖组表达上调,10种表达下调.它们分别属于代谢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抗氧化蛋白、信号传导蛋白、蛋白酶体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以及未知蛋白等.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蛋白质表达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提示了在肥胖发生的过程中,下丘脑神经中枢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信号活动和特定改变,为深入认识肥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