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针对多种强致病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灵敏的可检测多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本研究设计了针对21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检测探针,每种5条,长50 bp.并以甲病毒属的基孔肯亚病毒和黄病毒属的黄热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检测模型,摸索了合适的病毒基因处理与扩增方法.将提取的病毒RNA先用DNase Ⅰ处理,以去除掉其中的DNA分子,然后利用病毒属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引导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宿主细胞基因成分的干扰.进行随机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分别出现了4条基孔肯亚病毒探针信号和5条黄热病毒的探针信号,说明所设计的检测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这种病毒基因样品的处理和扩增方法也为此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罗芳丽  曾波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生态学报》2008,28(5):1964-1964~1970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和2m深度水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 m)2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5、15、20、40 d和60 d等5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采用Chlorolab-2液相氧电极(英国Hansatech公司生产)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1) 水淹60d后,秋华柳和野古草的存活率均为100%,而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和马唐分别在水淹40d和15d后全部死亡.(2) 在相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速率(放氧速率)显著高于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Scop.)) (3) 在长期水淹的条件下,秋华柳和野古草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在水淹60 d后,水淹2 m的秋华柳和野古草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但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其水下光合速率分别为0.202 μmol · m-2 · s-1和0.139 μmol · m-2 · s-1.同时,研究也表明在水淹40 d和60 d后,秋华柳表现出比野古草强的水下光合能力.研究表明,秋华柳和野古草在存活率和水下光合方面对长期水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探讨嗜好性植物和低嗜好性植物在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了芹菜和薄荷不同种植方式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大棚辣椒田中以3∶1、5∶1的密度间作芹菜,辣椒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量显著下降,而以8∶1的密度间作对辣椒上烟粉虱成虫没有明显影响;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种植5行芹菜,15 d后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29%以上;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分别按3∶1和5∶1的密度间作5行芹菜,15 d后3∶1和5∶1的间作芹菜的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38.57%和25.71%。结果表明,芹菜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在辣椒间作芹菜的同时,在棚的一端间作薄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烟粉虱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54.
植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重要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寻求解释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便对其进行遗传操纵。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离等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从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作图群体类型及其特点,QTL定位方法,植物QTL研究现状,以及QTL精细定位、克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植物QTL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5.
本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 只小熊猫中,21 只发病,5 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依据调查结果对小熊猫进行治疗,小熊猫预后良好。结论:(1)小熊猫对霉菌毒素(DON 和F-2 毒素)极其敏感,应予以高度重视;(2)DON 和F-2 毒素存在相互增强作用,对小熊猫的毒性作用主要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并可导致小熊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应激因素能提高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人血清中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在小鼠模型中诱导产生白三烯B4(LTB4)。方法:LPS包被ELISA板,利用血清中补体C4、C3沉积实验检测补体成分被LPS活化的情况,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LPS后不同时间点ELISA定量检测LTB4,评价补体系统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与结论:血清系统ELISA检测发现LPS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且以凝集素途径为主;动物实验中LTB4被LPS诱导后1~3 h达到峰值,之后回落。C1INH对血清补体活化和动物模型中LTB4的产生均有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57.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生殖生长时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时期,外源供氮水平供应增加,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随之增加;叶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叶片铵态氮含量和外源供氮水平间有显著正相关;根系DNA及RNA含量均随供氮水平升高而升高;孕穗期用不同氮素水平处理15 d,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及经济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8.
CBX7(chromobox 7)在细胞寿命延长和癌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获取足量的全长CBX7蛋白并用于结构研究极为艰难。实验阐述了CBX7功能结构域CBX7(aa 145~227)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详细过程。同时,通过Ni-NTA亲和层析对融合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并利用SDS-PAGE及Western-blot进行了鉴定分析。纯化后的融合蛋白样品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进一步分离剩余杂质。本实验得到的高浓度CBX7蛋白可用于结晶,为后续CBX7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ABCC4、ABCC5 是ABCC(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family class C, ABCC)蛋白转运体家族的成员,介导众多内源性 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从细胞内向外转运。ABCC4和ABCC5 在体内分布广泛,参与机体对药物和内、外源物质的吸收、分布和 排泄等。ABCC4、ABCC5 的一些突变会引起转运体表达、功能的改变和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近年研究发现ABCC4、ABCC5 与某些肿瘤的多药耐药相关,转运体的过表达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对多种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导致临床化疗效果不佳。本文就 转运体ABCC4和ABCC5 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0.
罗芳丽  王玲  曾波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张艳红  Arnd Kuhn 《生态学报》2006,26(11):3602-3609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ud.)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半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地上部分一半被淹没)、水下0.5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0.5m)、水下2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m)4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02、0、40d和60d等4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处理下野古草的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含量、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与羧化效率。结果发现,在水淹前期,水淹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直到水淹60d后,才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且影响程度随水淹深度的不同而不同。野古草在水淹20d和水淹40d后,各水淹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降低,其中水淹20d后,半淹处理的野古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还高出16.1%。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半淹,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51μmol.m-2.s-1和9.15μmol.m-2.s-1。结果表明,水淹20d和40d对野古草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影响。水淹处理60d后,与对照植株相比,半淹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有明显降低。在整个实验期间,半淹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尽管在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降低,但降低后的数值仍不低于甚至高于一些自然生长的未受水淹的植物物种。研究表明,野古草对水淹具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是一种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