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相对于蜕皮间期, 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 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 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 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 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 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 出现空洞, 肌原纤维边缘降解, 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 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 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瘤背石磺的形态、习性和生殖行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3年5月~2004年5月研究了上海崇明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别对其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滩涂的芦苇丛里,摄食泥滩上的有机质和单胞藻类;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和雌、雄交接器三部分:生殖器由两性腺、卵黄腺和蛋白腺组成;雄性交接器由输精管、附性腺、阴茎、刺激器等组成,雄性生殖孔位于右侧第一触角中部;雌性交接器由输卵管、受精囊、阴道等组成,雌性生殖孔位于肛门右侧约5.0mm处的腹足与外套膜的交界处。本文并详细描述了石磺的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43.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但古代文献中关于玉器加工工艺的记载甚少。人们只能借助模拟实验和加工痕迹的显微分析,来解读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至迟出现于商代的砣具,是一种旋转加工工具,它可显著提高玉器表面纹饰的加工效率。以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利用砣具雕刻玉器表面纹饰(雕花)时,其锯片的硬度远低于玉石的硬度,必须添加解玉砂来辅助雕刻。然而,本文的模拟实验表明,即使不使用解玉砂,硬度低于玉石的铁锯片也能为玉器雕花;同时发现使用砣具配合解玉砂并不利于雕花操作,因此对于古代用砣具配合解玉砂来雕花的观点需要审慎解释。再者,古代也有硬度能达到或超过软玉(摩氏硬度为6-6.5)的钢,这种钢砣使用时更无需添加解玉砂。此外,显微分析表明,用现代金刚砂锯片雕花会留下独特的加工痕迹,应可作为鉴伪证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毛蛋白(FimA)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重组质粒pET-32a/CTB-FimA,表达纯化CTB-FimA融合蛋白并对其黏膜免疫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根据GenBank查找FimA基因和CTB基因,利用(Gly4Ser)3连接肽序列构建pET-32a/CTB-FimA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确定IPTG诱导浓度及温度,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可溶性;采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目的蛋白CTB-FimA;用纯化的目的蛋白作为免疫原鼻腔滴注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黏膜免疫效果。[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pET-32a/CTB-FimA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IPTG最适诱导浓度为0.5 mmol/L,最适诱导温度为23℃,重组蛋白CTB-FimA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Expasy软件ProtParam工具预测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2.08 kDa,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313;每升发酵液表达CTB-FimA蛋白约100 mg;免疫...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莺琼盆地新生代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综合梳理,划分出6个特征明显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分子对地层的时代进行划分,探讨了各个时代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孢粉组合显示,莺琼盆地陵水组/三亚组出现的孢粉组合差异大,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突变,由偏凉干向偏暖湿变化,是古近纪/新近纪的界线。  相似文献   
46.
为科学评价中国灌木辣椒种质,选取有代表性的8份辣椒材料,开展了中国灌木辣椒农艺性状鉴定和疫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灌木辣椒长势强,株高均在1.0 m以上,叶片阔大,花瓣白绿色;果实直立向上,单果质量在0.51~2.04 g之间,平均为1.26 g;果实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之和在565.00~1821.00 mg/kg,平均为1328.33mg/kg,是一年生辣椒B9431的407倍;对疫霉菌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抗至高抗,其中,海南野生灌木辣椒H108表现高抗。基于表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将中国灌木辣椒与一年生辣椒及美洲灌木辣椒有效区分开来。本研究结果为中国灌木辣椒优异基因的发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7.
对2010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留置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880例患者共有61例发生CVCRI,发生率为6.9%;分离出病原菌株65株,其中G+菌28株,G-22株,真菌15株;将这61例视为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及插管时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免疫功能和导管留置时间是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
最近几年来,关于真核mRNA 3′UTR在肿瘤细胞恶性表型抑制中作用的研究, 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进展. 目前已经发现,3′UTR参与一些已知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功能调控; 一些抗癌基因的失活来源于其3′-UTR的结构变化;而且又发现了一些基因的3′UTR在转染恶性细胞后表现抗癌基因活性. 此外,3′UTR在mRNA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也已研究得更加深入.现将最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的一部分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9.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50.
广西西端海岸四种红树植物天然种群生境高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范航清  李春干 《生态学报》2012,32(3):690-698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化为-0.05和-0.72变化为-0.10,而地处北仑河口保护区内的石角样地受到保护,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坡度从-0.23变化为-0.10变化不大。石角和交东两个样地中的桐花树集中出现在高程15至40 cm和33至36 cm范围内;秋茄集中出现在高程43至60 cm和37至51cm范围内;木榄集中出现在高程94至106 cm和111至119 cm范围内。所有样地中的白骨壤在高程6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20 cm,且分布密集;桐花树在高程20至4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秋茄在高程4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木榄在高程60至100 cm范围内,且分布密集,树高最高达280 cm。通过对各样地剖面上红树植物种类出现频度的分析和林木高度的测量,4种红树植物天然林临界滩涂高程分别为:桐花树为-7 cm;秋茄为+33 cm;白骨壤为+23和+26 cm;木榄为+44 cm。对应的浸淹时间分别为8.5、7.0、7.0、6.0h。在石角和交东分别有30.0%和56.7%的桐花树分布于平均海平面以下,秋茄也能分布在此高程下,平均株高也达1.75 m。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桐花树、秋茄可以大量生存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