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覆盖措施对雷竹林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不覆盖雷竹林为对照,测定了林地覆盖期间(覆盖后30、60、90 d)雷竹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并用气压分离过程技术(Ba PS)测定了土壤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覆盖措施和覆盖时间对雷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均有显著影响,而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覆盖能促进雷竹林土壤反硝化作用,但长时间覆盖会抑制雷竹林土壤硝化作用;覆盖总体上会降低雷竹林土壤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程度,并使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覆盖雷竹林土壤硝化速率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量、p H值、铵态氮含量和总孔隙度,反硝化速率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是土壤p H值、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林地覆盖会显著影响雷竹林土壤的氮循环过程,可能会增加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告了团毛菌科中的二个新种:Perichaena membranea sp. nov.; Perichaena poronema sp. nov及二个国内新纪录种:Trichia erecta Rex和Arcyria abietina (A.Wigand) N. E. Nannenga-Bremekamp.新种有拉T文描述及扫描电镜照片,讨论了新种与相近种的关系。模式标本收藏于HMAS北京和HJAU长春。  相似文献   
103.
杜仲内生真菌类群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采自江苏和陕西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5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分属于9个属。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杜仲组织中以及从杜仲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4.
3种地被类观赏竹对大气臭氧浓度倍增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模拟环境背景大气O3浓度(CK,40~45 nL.L-1)的倍增1倍(TR-1,92~106nL.L-1)和倍增2倍(TR-2,142~160 nL.L-1)情景,分析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和白缟椎谷笹竹叶片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明确竹子对大气O3浓度倍增的生理响应规律及耐受O3胁迫能力的种间差异性,为园林观赏竹种选育和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大气O3浓度倍增45 d时,随着O3浓度的升高,3种地被类观赏竹叶片O2.-和MDA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均表现出增大趋势。叶片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美丽箬竹呈下降趋势,而黄条金刚竹和白缟椎谷笹竹呈升高趋势。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竹呈下降趋势,黄条金刚竹呈升高趋势。(2)大气O3浓度倍增1倍时,美丽箬竹和黄条金刚竹未表现出伤害症状,而白缟椎谷笹竹表现出明显的伤害症状;大气O3浓度倍增2倍时,3种地被类观赏竹叶片活性氧含量大量积累,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膜脂过氧化加剧,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3)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MDA含量是反映地被类观赏竹耐受O3胁迫最重要的生理指标,耐受O3胁迫能力表现为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白缟椎谷笹竹。  相似文献   
105.
分株数量或生物量比例差异会明显影响克隆系统对资源异质性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地下茎木质化、连接稳固的竹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相连克隆分株通常会生活在异质光环境中, 但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对异质光环境的响应及其分株比例效应则未见报道。该研究以地下茎相连的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克隆系统为实验材料, 设置2个遮光率(分别为50% ± 5%和75% ± 5%)和3个分株比例(遮光与未遮光分株比例分别为1:3、2:2、3:1)处理, 分株数量为4株。分别测定了遮光处理后30、90、150天遮光和未遮光分株叶片光响应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 分析了异质光环境下美丽箬竹光合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分株比例对美丽箬竹光合生理有显著影响, 且其与遮光、处理时间交互作用显著。美丽箬竹克隆系统遮光分株比例越大, 即遮光相对分株数量越多, 其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越大, 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越小, 其光合效率越高, 光能利用能力越强,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则相反; 随遮光分株比例的增大, 遮光分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高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则持续下降,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遮光率提高, 相同分株比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遮光分株叶片AQE、Pn maxPnGs、胞间CO2浓度(Ci)和光合色素含量总体升高,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叶片Pn maxCi以及Car含量则总体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光环境下, 遮光分株光合效率和弱光利用能力明显增强, 而未遮光分株则相反, 克隆系统内分株间发生了明显的克隆分工, 且2:2、3:1分株比例克隆系统较1:3分株比例对异质光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可通过差异性调节分株光合生理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 提高遮光分株光能利用和光合效率来适应异质光环境, 以提高克隆系统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分株相连的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盆栽苗为试材,设置3个盆栽基质相对含水率(90%±5%高水势、60%±5%中水势、30%±5%低水势)和3个水势差处理(90%~60%、60%~30%、90%~30%),研究美丽箬竹克隆分株抗氧化系统对异质水分环境的响应规律,分析水分生理整合发生条件、方向和强度。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美丽箬竹叶片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POD活性总体上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呈降低趋势;随分株间水势差的增大,低水势处理分株叶片CAT、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POD活性、MDA含量降低,高水势处理分株的变化规律相反,中水势处理分株叶片抗氧化生理指标总体上变化不明显;在异质水分环境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存在水分生理整合作用,分株首先保障自身的水分需求,当克隆分株同时存在水分丰盈、亏缺时,会发生强烈的从高水势向低水势分株的水分转移,分株间水势差越大,整合强度越高;克隆分株在水分生理整合上存在"利己"和"利他"行为。本研究为商品竹林水分人工供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李敏  高扬  张鲜  王睿  陈双林  闫淑珍 《菌物学报》2021,40(2):357-371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地处北亚热带,位于秦巴山区向江汉平原的东延区域,属“三峡库区”,气候湿润,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适宜黏菌生长。为全面掌握该县黏菌的物种资源组成,从而加强对“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于不同季节在该县进行了10次黏菌多样性调查和标本采集,同时收集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共获得黏菌标本215份,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6目9科25属56种。黄褐筛菌Cribraria aurantiaca Schrad.、多变无丝菌Licea variabilis Schrad.和盖碗菌Perichaena corticalis (Batsch) Rostaf.等25种为湖北省首次记录,宽肋筛菌Cribraria martini Nann.-Bremek.为中国亚热带地区首次报道的物种。对不同生境中黏菌分布状况的分析表明,该地黏菌物种发生最多的月份为6月,发生最多的基物为腐木,在不同海拔高度中黏菌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8.
高扬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21,40(10):2537-2549
黏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菌物,生态功能独特。随着物种资源调查的极大拓展以及分子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成熟应用,黏菌的生态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黏菌物种分布与群落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于经典分类和分子标记研究黏菌的物种演替、群落结构和生态作用等提供重要参考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9.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生产高品质高节竹笋,提高竹林经济效益,该研究通过调查并测定了覆土1a、覆土2a和不覆土栽培的高节竹林竹笋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分析了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栽培1a和2a的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及可食率分别较未覆土栽培高节竹笋提高了107.58%、165.73%及8.77%、13.63%,而且高节竹笋个体重量及可食率覆土栽培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覆土栽培高节竹笋长度总体显著高于未覆土栽培高节竹笋,且覆土栽培年限之间并无显著差异;高节竹笋基茎则为覆土栽培1a与未覆土栽培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覆土栽培2a的高节竹笋。覆土栽培高节竹笋蛋白质、单宁、草酸、总酸、纤维素、木质素和各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总体上有明显降低,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则明显提高;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有所升高,而苦味氨基酸比例则有所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覆土栽培能明显改善高节竹笋外观形态质量,增加香味和甜味,减少酸涩味和粗糙度,竹笋品质和适口性明显提高,且覆土栽培2a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0.
克隆植物分株间隔子长度(即相邻分株间距离)可能对生理整合产生显著的影响,其抗氧化系统与光合色素的变化可能影响植物对水分异质性的响应能力。该研究以克隆植物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为材料,设高[H,(90±5)%]、中[M,(60±5)%]和低[L,(30±5)%]3个基质相对含水率和2个水势梯度(H-L和M-L),测定了3种间隔子长度(10、25和40cm)根状茎相连克隆分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分析美丽箬竹水分生理整合的水分梯度效应、间隔子长度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显示:(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分株叶片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而叶片SOD活性则与之相反;叶片P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总体上呈"N"型变化,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OD活性呈倒"N"型。(2)水分梯度和间隔子长度均会对美丽箬竹分株间水分生理整合产生影响,随分株间隔子长度增大和水势梯度差减小,低水势受体分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而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供体分株水势越高,分株间间隔子越长,供体分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越高,而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在异质水分环境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发生了从高水势向低水势分株的水分转移,分株间水势梯度差越大、间隔子长度越短,水分传输的整合强度越高,低水势受体分株获益越明显;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分株间水分生理整合强度在处理前期增强,而在处理后期减弱,反映出供体分株与受体分株间损耗-受益在时间序列上是有变化的,且处理前期损耗-受益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