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环境(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实验大小鼠的一般生理表现和抗应激能力以及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初步判定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人类模型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和200只SPF级BALB/c小鼠分别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内,通过以下实验对比观察不同等级环境对实验大、小鼠及其应用的影响:每周测量动物的体重增长情况;饲养35d后,测定大鼠15项血液学指标、14项血液生化指标和9个脏器的相对重量;以抗缺氧实验和游泳实验判断对小鼠体质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以5.氟尿嘧啶急性毒性实验和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测试其对药物作用的异同。结果在5周观察期内,屏障环境饲养小鼠和大鼠的体重增长均明显快于普通环境的对照动物(P〈0.05);普通环境饲养大鼠的血液RBC、WBC、PCT、PLT、GOT、GGT、GPT、CK、TB值高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而CHO、LDL-C和HDL-C值低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不同微生物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游泳耐力和抗缺氧实验结果接近,但是屏障环境组动物所获数据的变异较小;不同等级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反应和5-氟尿嘧啶中毒反应相似,而屏障环境组动物的麻醉维持时间较短,LD50较低,95%可信限狭窄。结论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的实验大、小鼠在一般生理表现上出现部分差异,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屏障环境条件中,动物的药物反应更敏感、所获数据更稳定,因此,初步认为严格微生物控制条件下的SPF级动物可以作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52.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Y-chromosome haplotype using 19 Y-SNPs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from 22 provinces of China. Our data indicate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Y chromosome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southern populations are much more polymorphic than northern populations. The latter has only a subset of the southern haplotypes. This result confirms the genetic difference observed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ethnic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I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irst settlement of modern humans of African origin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ast Asia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and a northward migration led to the peopling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53.
假木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有关假木贼属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对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也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54.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椴树叶分解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椴树叶分解过程适合用指数衰减方程来表达,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上升,在1-5号标准地,椴树叶分解常数分别为-0.391,-0.339,-0.257,-0.198和-0.125,即随海拔升高,分解速度下降,光水条件的实验表明,60%-80%的庇荫条件下,分解较快,浇水多的比浇水少的分解快,在实验区条件下,水分条件比光照条件影响更明显,与红松针叶的分解实验相比,二者规律极为相似,而且分解速率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蚜害等级危害对设施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蔬菜的科学防控、按质定价及制定蚜虫经济阈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蚜虫量调查,进行蚜害分级,并测定不同蚜害等级下辣椒叶片和果实的SPAD值,采收后记录单株果数,称重,计算座果率及单株果重等产量指标;同时测定不同蚜害等级下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K56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支持造血和成骨分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XO并进行鉴定.在体外,诱导BMMSCs的成骨分化,根据是否加入EXO分为3组:BMMSCs+PBS、BMMSCs+EXO(25μg/mL)、BMMSCs...  相似文献   
57.
用来自变铅青链霉菌TK24的质粒plJT02(tsr、mel~+)转化吸水链毒菌应城变种10-22的原生质体,未能得到转化子。但改用来自弗氏链霉菌ATCC 10745的plJ702转化10—22原生质体却得到了转化子。转化频率约10 ~3—10~4转化子/微克DNA。在这些转化子中,只有约1/1000是黑色菌落(mel~+),绝大部分为白色菌落(mel~-)。分别挑出黑色、白色2种菌落,只有从前者能提出电泳可见的plJ702质粒带。2种菌落的质粒提取物,均能转化TK24原生质体并正常表达黑色素。在非选择性条件下,从10-22(pIJ702)黑色菌落的群体中,获得了少数白色菌落,经证明它们是10-22的宿主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plJ702转化子出现均一的黑色菌落。  相似文献   
58.
59.
答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这一内容时 ,各班都有一部分学生提出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 ,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还有细菌等微小的生物。”那么 ,人类和其他陆生生物就不生活在大气圈中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马上给予作答 ,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展开讨论。通过对课文中 (图 ~ 11)生物圈的范围进行观察 ,分析和分组讨论 ,最后统一了认识。我们认为 ,海平面和陆地以上部分都属于大气圈的范围。在这个大气圈中 ,不仅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在生活 ,人类和一切…  相似文献   
60.
裂解气相色谱法和聚类分析在病毒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56株不同地方分离株昆虫病毒(其中NPV29株,CPV11株,GV16株)进行了识别分析.利用欧氏距离系数的8种系统聚类算法所得聚类树状图谱,结果表明,通过裂解指纹图特征峰的分析,可明显地区分NPV、CPV、GV彼此间的差异和相同亚群的不同分离株间的异同.用聚类分析进一步证明裂解气相色谱法对昆虫病毒识别的可行性,从而为病毒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准确、快速、重复性好的一种现代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