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母亲、新生儿和收集相关因素对高质量脐血(high-quality cord blood units,HQCBUs)的影响。方法:用logistical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广州脐血库(Guangzhou Cord Blood Bank,GZCBB)库存的4613例脐血的母亲、新生儿和收集相关因素,所有脐血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供者选择、采集、运送、处理、检测和冻存。结果:影响HQCBUs的因素包括分娩时顺产、孕周大于37周、新生儿为女性、较重的体重(3500 g)、脐血体积大(80 m L)、运送耗时短(12 hr)。α-地贫携带者对处理后细胞数(postprocessing total nucleated cell count,p-TNCC)1.25×109和CD34+细胞数6.01×106有影响,而羊水粪染和母亲分娩年龄小于25岁分别对p-TNCC1.25×109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s)23.24×105有影响。结论:我们鉴定出影响HQCBUs的因素,为GZCBB更新脐血采集标准、优化处理程序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HQCBUs的数量和比例及有效利用脐血库的资源。  相似文献   
22.
以不同生境中的鱼腥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态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该文测定了不同生境下主要环境因子指标及鱼腥草的叶长、叶宽、株高、基径、生物量和含水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各部分主要有效成分金丝桃苷、槲皮苷含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会对鱼腥草的形态建成及有效成分积累造成不同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利于鱼腥草对有效成分的累积;鱼腥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表现出叶茎根的规律。适宜的遮阴处理,既可避免强光照对鱼腥草生长的抑制,又可显著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整体增加对鱼腥草有效成分的收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在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2例ACM患者,给予戒酒和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NO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O的水平,并将NO水平的变化幅度与治疗后LVEDD和LVEF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浆NO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22.86±6.61μmol/L vs.26.23±6.52μmol/L,P<0.01)。治疗3个月后血浆NO水平的增加幅度与LVEDD的降低幅度(r=0.78,95%CI:0.60~0.89,P<0.01)和LVEF的升高幅度(r=0.75,95%CI:0.55~0.87,P<0.01)均显著相关。结论:血浆NO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ACM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在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2例ACM患者,给予戒酒和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NO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O的水平,并将NO水平的变化幅度与治疗后LVEDD和LVEF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浆NO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22.86±6.61μmol/Lvs.26.23±6.52μmol/L,P〈0.01)。治疗3个月后血浆NO水平的增加幅度与LVEDD的降低幅度(r=0,78,95%CI:0.60~0.89,P〈0.01)和LVEF的升高幅度(I=0.75,95%CI:0.55~0.87,P〈0.01)均显著相关。结论:血浆N0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ACM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克隆整合对异质性盐分胁迫下积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匍匐茎草本克隆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克隆整合特性对异质性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中将远端分株(较幼分株)分别处于盐分胁迫或正常土壤条件下,切断或保持其与近端分株(较老分株)间的匍匐茎连接。结果表明:盐分胁迫下,克隆整合提高了受胁迫远端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断的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与未遭受盐分胁迫处理相比,匍匐茎连接处理导致远端分株的根冠比显著降低。克隆整合还减轻了盐分胁迫对分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但盐分胁迫下,匍匐茎连接处理远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与匍匐茎切断处理远端分株并无显著差异,连接受胁迫的远端分株并没有引起近端分株生物量的明显损耗以及光合速率的补偿性提高。总之,克隆整合促进了积雪草遭受盐分胁迫的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这对于丰富和发展异质性环境胁迫下克隆植物的生态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 BaPS)技术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 阶段土壤的总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的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总硝化作用的 Q10值 差异不显著(p<0.05);总硝化作用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 壤pH值、 土壤有机质、全氮及C/N相关不显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反硝化速率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 平,反硝化速率与土壤中的C/N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全氮相关不显著。与反硝化作用相比,硝化作用对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氮损失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2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异质性重金属镉胁迫下, 克隆整合对匍匐茎草本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生长的影响。将远端分株(相对年幼的分株)分别置于对照和镉胁迫处理下, 并对远端分株与近端分株(相对年长的分株)之间的匍匐茎进行切断或保持连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 镉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积雪草远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株数和生物量; 克隆整合缓解了镉胁迫对远端分株生长的不利影响; 克隆整合不仅未导致相连近端分株的损耗, 而且相连近端分株的光合效率也没有表现出补偿性增加; 克隆整合降低了远端受胁迫分株的根冠比, 从而使之减少了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吸收; 匍匐茎切断和镉胁迫处理对近端分株、远端分株的叶柄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 克隆整合提高了积雪草遭受镉胁迫的远端分株的生长, 改变了其生物量分配格局, 并有助于整个克隆片段在异质性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该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异质性环境胁迫下克隆整合的生态适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形理论为土壤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本文以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209~2.7978。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仅与<0.001 mm颗粒含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pH相关性不显著,然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探讨了利用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来定量表征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
陈劲松  于丹等 《生态学报》2003,23(3):428-435
对青藏高原东缘5个不同海拔高度(2426m,2750m,3200m,3484m和3944m)上旷地和林下遮荫条件下葡匐茎草本野草莓的分株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旷地或林下遮荫条件下,野草莓分株种群的密度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小,旷地条件下野草莓分株种群密度显著高于遮荫条件下的分株种群密度。不同海拔高度上,野草莓分株种群密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旷地条件下,随海拔升高其根冠比呈二次曲线变化。林下遮荫条件下,海拔2426m处的根冠比最低。光照条件的变化对野草莓分株种群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Moran′I)研究和3944m处野草梅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野草莓分株群在多个尺度上呈现非随机分布格局,其中研究了海拔348m处d=1(0.2m)尺度的集聚分布格局频率最高;与海拔3484m相比,3944m处野草莓分株种群的集聚尺度更大,最后,结论克隆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陈劲松  董鸣  于丹  刘庆 《生态学报》2004,24(5):920-924
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两种不同分枝型匍匐茎植物野草莓 (Fragaria vesca)和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为对象 ,研究它们在高光照低养分斑块和低光照高养分斑块组成的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的克隆内分工。结果显示 ,与资源的空间同质性处理 (I)和 (II)相比 ,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处理 (III)和 (IV)中野草莓和过落黄的近端、远端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物量和分株数均获得显著增加。生长在低光高养条件下的远端分株 ,若与高光低养的近端分株相连 ,相比连接到低光高养的近端分株 ,它们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下部分 ;生长在高光低养条件下的远端分株 ,若与低光高养的近端分株相连 ,相比连接到高光低养的近端分株 ,它们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上部分 ;生长在高光低养条件下的近端分株 ,若与低光高养的远端分株相连 ,相比连接到高光低养的远端分株 ,它们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上部分。实验结果表明 ,资源交互斑块性生境中野草莓和过路黄均发生了克隆内分工。通过克隆内分工 ,克隆植物能有效的利用异质性分布的资源 ,缓解资源交互斑块性分布对克隆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