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这是《人类的近亲》一书的第一章。作者在这里生动地追述了她是如何决定远离家乡,深入非洲丛林去从事黑猩猩行为的考察的。应读者要求,特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82.
The inward rectified potassium current of Vicia faba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reated with acetylcholine (ACh) or the antagonists of its receptors were recorded by employing the patch clamp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h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s the inward K current, in contrast, AC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hibits it. Treated with d-Tubocurarine (d-Tub), an antagonist of the nicotine ACh receptor (nAChR) inhibits the inward K current by 30%. Treated with atropine (Atr), an antagonist of the muscarine (Mus) ACh receptor (mAChR) also inhibits it by 36%. However, if guard cell protoplasts are treated with d-Tub and Atr together, the inward K current is inhibited by 60%-75%. 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 (TEA), a strong inhibitor of K channels has no effect on the inward K current regulated by ACh,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inward K channels modulated by AChRs on the membrane of the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an ACh-regulated mechanism for stomat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83.
Asia-Pacific Biotech News 2000年9月18日号报道:泰国开始进行抗艾滋病疫苗AIDSVAX的实验。该疫苗是由美国VaxGen公司开发的,可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这类药物的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将在试验开始30个月后得出。 目前已开发了将近30个HIV疫苗,AIDSVAX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进入第三临床实验阶段的疫苗。VaxGen早先在美国进行的III期实验,其配方与此次有所不同,免疫目标为不同的HIV株系。 参加此次实验的2500名泰国志愿者都是静脉吸毒者,目前都被确诊为HIV阴性。在试验过程中,每人接受7次注射。选择静脉吸毒者的原因是这部分人群是HIV高发人群,在政府的戒毒项目(drug rehabilita-tion program)控制下便于对他们进行跟踪。 泰国约有150万HIV感染者和10万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特别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非常昂贵。如果实验证明疫苗有效,VaxGen公司将寻找合作伙伴以合理的价格把AIDSVAX推向市场。孙雷心  相似文献   
84.
85.
细胞骨架参与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一、细胞论对机体论、高等植物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高等植物的躯体包括着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系统等部分。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这些部分在形态上保持着一定的生长模式与均称,在功能上执行着密切的分工与合作。在不断改变着的环境下,各部分协调起来进行着各种合理的适应,在个体发育的进程中,幼嫩的与衰老的器官之间,特别是生殖体与营养体之间,不断地出现新老的更替,  相似文献   
87.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伤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78例确诊的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体温正常后7 d停药。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4.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92.3%,总有效率100%,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开始退热和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伤寒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无复发、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非耐药和耐药伤寒中有重要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王禹焜  张斯童  陈光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2193-2205
内切葡聚糖酶 (EG) 是纤维素酶的重要组分,在纤维素降解酶系中发辉重要作用。由于天然微生物来源的内切葡聚糖酶产量低,极大地制约了其生产和应用,所以对内切葡聚糖酶进行高效异源表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获得高效内切葡聚糖酶酿酒酵母工程菌,本研究从纤维梭菌中克隆了内切葡聚糖酶 (EG) 基因,全长1 996 bp,编码440个氨基酸,并与来源于酿酒酵母的PGK启动子序列、来源于pPIC9K质粒的α-信号肽序列以及来源于pSH65质粒的CYC1终止子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完整表达盒 (PαEGC),通过整合rDNA的方法构建内切葡聚糖酶酿酒酵母的表达载体,在酿酒酵母中进行内切葡聚糖酶的随机多拷贝表达。利用微滴数字PCR鉴定内切葡聚糖酶拷贝数,并探索拷贝数与蛋白表达量之间的关系。通过rDNA整合法获得了拷贝数为1、3、4、7、9、11、15、16、19、21、22、23的内切葡聚糖酶酿酒酵母工程菌,结果表明当拷贝数为15时,酶活性最高,为351 U/mL。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内切葡聚糖酶酿酒酵母工程菌,为其他工业酶异源高效表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0.
ITS序列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婷婷  陈光  刘春香 《昆虫知识》2011,48(3):710-715
随着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分子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作为遗传标记,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已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由于长度适中、易于扩增、进化速度快、变异性高等优点,核糖体基因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已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ITS序列的结构特点,重点对ITS序列在近缘种及种型快速鉴定、属及属上高级阶元系统学研究、谱系生物地理学及与其它基因联合分析昆虫系统进化关系等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