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本研究系以贵州省疟疾流行区5个自愿供血者,实验感染8批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系统地观察与描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在蚊体内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以及扫描电镜下所见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的表面形态。发育各期的平均大小为:  相似文献   
12.
鸡疟原虫成孢子细胞和子孢子形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鸡疟原虫在白纹伊蚊体内发育的成孢子细胞和子孢子形成过程的形态特征。扫描电镜观察,成孢子细胞形状多样,呈长形、圆形、椭圆形,常为不规则形。子孢子较其他疟原虫短粗、稍弯曲。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在成孢子细胞形成初期,首先在卵囊被膜下层出现许多液泡,这些液泡逐渐增大且伸入卵囊的胞质内,而形成许多裂缝;继之,裂缝互相连接,而将卵囊胞质割裂为许多团块状成孢子细胞。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体表面长出,逐渐发育成长形子孢子,此时可见其前端内部出现棒状体和微线体等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的免疫学研究开始于二十年代,七十年代以后研究逐渐深入。动物对旋毛虫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引起成虫发育不全,生殖力下降,成虫外排,新生蚴及侵入肌肉内的幼虫数目减少,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本文就旋毛虫的细胞免疫及其近年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末叶英国学者Ross和意大利学者Grassi等先后发现蚊为疟原虫的媒介之后,疟原虫的蚊体期的研究得到很大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对疟疾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疟原虫蚊体期的形态及其发育时间的长短,又是疟原虫种的鉴别的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腐食螨是螨类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经常能采集到许多种类的腐食螨。但是,关于腐食螨与人的关系,以往国内外研究的都很少;仅近年来苏联学者在研究人和动物的传染病自然疫源地的工作中,不断地发现许多寄生性腐食螨对某些疾病的传播起一定的作用,而且它们所传播的病原体的种类之多不次于蜱类的。根据已调查的资料,知道腐食螨类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