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盐胁迫对扁桃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温室条件下,分别用浓度为150、300、350 mmol/L的NaCl和Na2SO4处理‘石头扁桃’和‘桃扁桃’实生苗植株,处理10 d后分别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并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1)盐胁迫下,‘石头扁桃’和‘桃扁桃’chl a、chl b均在低浓度盐区含量最高,而在高浓度盐区含量最低,Na2SO4处理区chl a、chl b含量均低于NaCl处理区;(2)‘石头扁桃’和‘桃扁桃’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石头扁桃’下降的幅度较大;(3)‘桃扁桃’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石头扁桃’叶片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变化没有稳定的规律;(4)2个品种的叶片气孔导度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5)盐胁迫后,叶绿体基粒、基质片层扭曲,类囊体肿胀;随盐浓度的增加,形变加剧,叶绿体由椭圆形肿胀成圆形,叶绿体膜解体,且‘石头扁桃’叶绿体对盐胁迫比较敏感。综合分析发现,2种盐胁迫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机理不同,‘石头扁桃’的耐盐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氯沙坦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龄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口服强心剂和利尿剂,氯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和美托洛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0.5a、1.0a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液中的B型脑钠肽(BNP),并观察治疗后1.0a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B型脑钠肽(BNP)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0.5a和1.0a的心功能和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0.5a和1.0a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0.5a的心功能、LVEF以及BNP与氯沙坦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1.0a的心功能、LVEF以及BNP与氯沙坦治疗组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1.0a死亡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每年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日最少的是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其次为氯沙坦组。结论:氯沙坦与美托洛尔早期联合治疗高龄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氯沙坦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马免疫血浆外观和效价的稳定性影响,为马免疫血浆的采集、分离、贮存、运输及抗毒素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破伤风类毒素及肉毒A、B、E、F型类毒素制备的马免疫血浆,分别放置于2~8℃、20℃、37℃3种温度下,并分别于0、1、3、6、12个月取样,依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效价检测。结果破伤风及肉毒A、B、E、F型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放置12个月稳定性良好,外观及效价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要求。20℃与37℃下放置的马免疫血浆随着时间的延长,外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效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效价组比中、高效价组的效价下降明显,且温度越高效价降低幅度越大。结论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4.
【背景】菌种退化是草菇生产中面临的难题,探究一种简单高效的复壮方法是草菇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外源添加5种矿质元素对草菇退化菌株的菌丝性状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种矿质元素的最佳浓度并添加于PDA培养基中,测定草菇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MnSO4、Na2SeO3、CaSO4、FeSO4可有效提高草菇退化菌株D1和D2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降低O2·-、H2O2等ROS的含量,并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disulfide,GSSG)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65.
【背景】从健康甘草须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目的】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产酶遗传信息,为该菌深入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筛选,筛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采用三代Nanopore PromethION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并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菌株潜在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另外,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温度和起始pH对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甘草须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rugosus A78.1。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 146 938 bp,G+C含量为43.86%,共编码4 255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192个,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10个,分别属于GH1和GH3家族基因。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896、4 019和3 657个基因。该菌株基因组测序结果上传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96590。菌株A78.1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0.5%葡萄糖、1.0%酵母浸粉,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3%接种量、pH 6.0,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640±0.085) U/mL。【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产酶优化试验确定了Bacillus rugosus A78.1优良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及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的潜力,为该菌株在纤维素分解、糖苷类化合物水解等生物、化工和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6.
试验以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翻心黄的幼嫩花茎为组织培养的材料。采用 MS 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试验结果表明,白菜花茎在附加 IBA 0.5mg/L、KT0.5mg/L和IAA1.0mg/L、BA1.0mg/L、KT1.0mg/L 的培养基上能分化成株,从接种到分化出幼芽一般需要14天左右.在附加0.1mg/L NAA 的 MS 培养基上,幼苗根系发育良好,生根率达95%以上。生根苗移栽后能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记述了河南省小石蛾属1新种──钩突小石蛾Hydroptilahamistyla,sp.n.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8.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乙二醛-双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度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株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69.
采用形态、解剖及化学等传统分类方法,对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山脉采集的伊氏叶属地衣标本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7个分类单位,其中假杯点伊氏叶(Melanelixia subaurifera)为新疆新记录种,同时提供了地衣名录、分布地区和新记录种的描述。研究结果为新疆的地衣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