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338篇 |
专业分类
9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城市热岛作为一种整体涌现性的地球表层系统环境问题受到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广泛关注,基于空间异质性对城市冷热岛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城市热环境的形成机制,然而城市冷热岛在空间上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强度还有待研究。以深圳市西部城市区为例,应用地表温度和景观分类数据,通过构建二维矩阵识别"源-汇"热景观,并采用"源-汇"热贡献指数和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城市"源-汇"热景观的演变过程,"源-汇"热贡献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两者在空间上的整体相互作用强度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8-2019年,城市热源、汇在空间上呈现由包围到反包围的变化,热源景观呈现基质化,其面积增长210.45%;热汇景观则表现为破碎化趋势,其面积减少48.07%。与之对应的热汇景观地表温度与区域的平均温度的温差逐渐增大,从1988年的0.49℃上升到2019年的1.91℃。(2)源、汇对热环境的贡献规模呈增长趋势,热源景观的贡献程度会随着热岛规模从零星状向区域化的转变过程中提升,形成温度聚集效果;而热汇景观的贡献程度会随着冷岛规模的破碎化过程中被抑制。(3)1988-2019年"源-汇"热景观的作用对基本保持稳定,但总作用强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0年间增长了8倍。从热汇景观一对多影响热源景观转变为热源景观一对多影响热汇景观,且作用强度也越来越强。研究发现城市热"源-汇"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与"源-汇"热景观的贡献程度有密切关联,因此控制热源景观规模和维护热汇景观规模对调控城市热环境,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器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人工种植的银木(Cinnamomumseptentrionale)种群中,其枝叶精油主要化学组成在各植株间存在很大差异,发现精油存在1,8-桉叶油素,樟脑,异丁香酚甲醇和9-氧代橙花叔醇等四个化学类型.除异丁香酚甲醚类型外,其余类型均为第一次报道.综观樟属其它种的化学类型研究可见,化学类型在樟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种内多型性和种间共性. 相似文献
103.
分析 2 7株不同来源的迟缓爱德华菌 (Et)的外膜蛋白 (OMP) ,可分为A~H 8个型。 2 1株致病株与 6株非致病株有明显不同的图谱。致病株OMP条带多而深浓 ,并且相同来源的菌株有几乎一致的图谱。其中国内致病株以E型为主 ,与ATCC参考株相似。非致病株OMP条带则浅而稀疏 ,来源虽不同 ,但图谱极类似。另外 ,6株非致病株对磺胺、庆大、四环素等抗生素普遍耐药 ,而致病株除少数几株外 ,均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4.
Flt3配体的同源二聚体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t3配体 (FL)是一种早期造血生长因子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 ,驱动受体二聚化 ,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体内 ,可溶性的FL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将 2个相同的编码可溶性FL的基因片段 ,通过连接序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构建成FL FL基因 ,并在毕氏酵母 (Pichiapastoris)中表达。SDS PAGE试验表明 ,FL FL融合蛋白 (rFL FL)分子量约为 4 3kD ,与预期相符 ,并为Western印迹试验所证实。骨髓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试验提示 ,rFL FL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 ,约是单体FL(rhFL)的 10倍之多。另外 ,FL FL融合蛋白还能促进和延长饥饿的Raji细胞存活 ,与rhFL相比 ,也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AS,比较两组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以及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降压开始后20 min(T1)、降压开始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时间点时,两组静脉血氧含量(Cjv O2)较降压前即刻(T0)时间点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较T0时间点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24h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EA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情况,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6.
寄生蜂毒液和卵巢蛋白在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成分和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分析了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和卵巢蛋白的分子量组成.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毒液蛋白图谱显示约有7条蛋白带介于43~1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三条带为97kDa、64kDa、45kDa;卵巢蛋白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位于30~2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两条带为39kDa、43kDa.并对毒液和卵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兔出血症病毒NJ85株衣壳蛋白变异性分析及立体结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子克隆技术从兔出血症病毒(RHDV)中国早期流行株NJ85中成功克隆出v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基因长度为1740nt,编码579aa.利用GenBank数据库,NJ85与WX84、TP二个RHDV中国毒株vp60基因DN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7%和97.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1%和98.6%,与其他国家16个毒株的vp60基因DNA序列的同源性在83.7%~97.0%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0.5%~99.0%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进一步分析vp60基因的六个分区,A、B、D、F四个区变异率较低,C、E二个区变异率较高.在遗传进化上,历年来的RHDV毒株在氨基酸水平上分析可分为三个支谱系,在核苷酸水平上趋向四个支谱系,谱系没有呈现地域或时间特征.三个中国毒株分布在二个不同的支谱系中.与RHDV同为兔病毒属的欧洲野兔综合征病毒(EBHSV)组成了另一个谱系.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NJ85 VP60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和二级结构,根据同源模型预测分析了三级结构.NJ85 VP60的二级结构以β片层为主,三级结构稳定.病毒衣壳表面有32个杯状凹陷, 由90个二聚体组成,二聚体由VP60单体以A/B5和C/C2两种方式构成,单体在二聚体中的构象有A、B、C三种形式.单体含有S、P两个结构域,两者通过柔性绞链连接,P结构域由VP60的C端部分形成,P分为P1和P2二个亚结构域,P2位于病毒衣壳表面,含有病毒株特异性抗原表位和红细胞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从口源性口臭(Oral Malodor)相关菌种中筛选主要代表菌,用以建立口臭细菌学(Oral Bacteri-ology)临床辅助诊断的指示菌(Indicator bacteria)。方法用感官检测(鼻闻法)(Organoleptic test)、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和硫化氢检测仪(Easicult S)等4种方法,在实验室检测常见的8种牙周及龋病致病菌,通过检测鼻闻臭味程度、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及有异味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lf acid)含量来确定指示菌。结果鼻闻: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us,P.i)和具核梭杆菌具核梭亚种(F.subsp nucleatum,F.n)恶臭明显,其他菌有微臭或无味。气相色谱检测:P.g、P.i、F.n和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s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中有异味的丁酸(Butyric acid)含量在40%~66%,其他菌,其他产物含量较低。硫化物检测:P.g、P.i和F.n的VSCs量在1 000ppb以上,硫化氢检测:P.g、P.i和F.n的H2S在600 ppb以上,其他菌两项检测均在36 ppb以下。结论 P.g、P.i和F,n是主要产臭菌种,可作为临床口臭的细菌学辅助诊断的指示菌,供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均为寒温带著名的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与红松相比,西伯利亚红松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两树种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抗寒生理机理,本研究以5年生的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处理,3个胁迫温度(0℃、-20℃和-40℃)和3个胁迫时间(6、24和48 h),20℃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光合特性和气孔特性。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光合指标和气孔密度在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中的差异显著(P<0.05),低温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指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温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开度与气孔面积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胁迫前(20℃)和0℃低温胁迫下,红松中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但在-20℃条件下胁迫6 h,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测定指标显著高于红松。随着温度的降低与胁迫时间的延长,两树种的各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红松中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胁迫前(20℃),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均为椭圆形,随着温度的降低,两树种的气孔开度和气孔面积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10.
应用3对引物,从禾谷镰孢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MBCR)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1631bp,包含3个内含子,编码447aa,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5.12%~99.30%。MBCS和MBCR菌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MBCR菌株未发生任何位点的突变,说明G. zeae对MBC的抗药性机制并非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由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