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722.
嗜水气单胞菌侵袭力与宿主细胞信号转导和骨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是淡水鱼暴发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该菌能够引致淡水鱼等的败血症和人的腹泻等^[1]。嗜水气单胞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如毒素、蛋白酶、S层蛋白等^[2],还发现它具有侵袭作用,有报道嗜水气单胞菌粪分离株能侵袭HEp-2细胞^[3],但对于鱼源菌株的侵袭特性知之甚少。仅有一些报道认为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致细胞病变^[4,5]。  相似文献   
723.
已在许多肿瘤中发现AKR1C2基因的异常表达.为研究启东肝癌中AKR1C2基因异常表达的意义及其在肝癌发生中作用.通过制备兔抗人AKR1C2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RT-PCR、RNA印迹、原位杂交、cDNA表达芯片、免疫共沉淀、体内外致瘤试验等方法,对68例启东肝癌标本、8例正常肝组织、QGY7703启东肝癌细胞株中AKR1C2表达及作用进行分析.并研究了AKR1C2蛋白、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间关系.研究表明正常及癌旁肝组织中AKR1C2蛋白为膜染色,偶见弱的细胞浆染色. 95.3%肝癌显示胞浆或核染的累积型.癌及癌旁肝组织中标记指数(LI)分别为61.4±27.8, 10.2±8.7(P<0.01).较高的LI与HCC侵袭性密切相关.蛋白质印迹显示癌组织中AKR1C2表达升高.RT-PCR显示,肝癌中AKR1C2表达指数(EI)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而且存在序列差异.RNA印迹显示91.2%为上调表达.原位杂交显示肝癌细胞胞浆中染色强于癌旁及正常肝.AKR1C2过表达与肝癌转移潜能有关.AKR1C2过表达刺激QGY7703细胞中DNA合成与阻止细胞凋亡.转染AKR1C2基因的QGY7703细胞在软琼脂上集落形成能力增强,并能促进QGY7703在裸鼠体内肿瘤形成能力.cDNA表达芯片显示转染AKR1C2后导致QGY7703细胞中一些基因表达改变.AKR1C2介导NF-κB阻止抗-Fas对QGY7703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细胞内AKR1C2能与Cdk4结合,产生免疫共沉淀.AKR1C2的异常表达在启东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4.
陆高参  兰盛  满志玲 《蛇志》2003,15(3):56-56
我院于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经常规治疗 3个月以上的 35例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病人加用多塞平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象 :70例患者均经胃镜确诊 ,排除严重心、肝、肾、青光眼、癫痫等疾病 ,且经严格使用洛赛克 (广东产 )、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 3个月后的 DU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35例。治疗组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40~ 68岁 ,平均 49岁 ;单发性溃疡 2 8例 ,多发性溃疡 7例 ;幽门螺杆菌 ( + ) 2 7例 ,幽门螺杆菌 ( - ) 8例 ;精神抑郁 30例 ,无精神抑郁 5例 ;病程 4…  相似文献   
725.
Toll样受体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确认的人类Toll样受体有10个,它们分别识 病原微生物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特式结构,其中TLR9与细菌CpG-DNA关系的发现,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简要地介绍细菌CpG基序与TLR9,鞭毛蛋白与TLR5和病毒与TLR5等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26.
对来自腹泻犬粪样的犬冠状病毒(CCV)南京株NJ17株及参考株1-71的M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所有已知CCV毒株及同亚群的猪冠状病毒(TGEV)和猫冠状病毒(FCoV)代表株的M基因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对M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CV1-71与近年在中国分离到的CCV毒株V1、V2及大熊猫源的毒株具有98.9%~99.5%的同源性,说明这些毒株可能是来自同一毒株的准种.NJ17与其他中国分离株及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7.0%~91.9%,显示国内可能存在一个相对独立进化的CCV毒株.序列比较发现,所有CCV毒株在可能的同源重组"热点"区内都有一个CTTTAG序列,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源重组模板交换位点附近的特征序列相似.CCV NJ17株M蛋白在N端50氨基酸序列与FCoV 79-1683同源性高,而在后212氨基酸序列与TGEV同源性高,提示该毒株可能在M基因上曾经发生过不同病毒的同源重组.CCV M蛋白的结构及功能预测表明,所有毒株都具有分泌型信号肽,有4个螺旋跨膜区,N末端和C末端均位于膜内.M蛋白的两末端具有较强的抗原性,M蛋白上存在多种功能性氨基酸修饰位点且相对保守.N末端的氨基酸变异很大,但是功能性修饰位点相对保守,提示N末端的功能可能与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727.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承平 《中国病毒学》2005,20(6):682-688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  相似文献   
728.
桃拉综合征病毒中国株ZHZC3全基因测序及分子结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8对引物分片段扩增桃拉综合征病毒中国分离株ZHZC3全基因组,病毒两末端序列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CE)获取.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拼接全序列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ZHZC3全序列除去3' poly (A)尾,由10202个碱基组成,有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107和1011个氨基酸的聚蛋白.与美国参考株HI94相比,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但在5' UTR缺失3个A,两者整体核酸同源性达97.9%.ORF1 中ZHZC3与HI94及巴西株(BLZ01)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7.7%,在ORF2中ZHZC3与HI94、BLZ01的核酸同源性则分别为98.3、97%.与国外株ORF2的部分序列比较发现ZHZC3和中国台湾株均与美国株HI94同源性最高.克隆分析6株TSV中国大陆株主要结构蛋白CP2基因,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存在三个高变区,中国大陆株更有其独特的氨基酸变异模式,312 (S), 449 (A), 451 (Q) 和468 (H).表明该病毒的整体变异性不高,但中国的流行株已形成其自己的遗传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学软件对CP2蛋白功能域和三维结构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分析CP2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ZHZC3株是第一个测定全序列的TSV中国株.  相似文献   
729.
目的 观察腹部外科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分布及血清脂联素(ADPN)、Toll-样受体4(TLR4)、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水平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腹部外科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8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数量及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ADPN、TLR4、sTREM-1水平,并分析肠道菌群数量和这3项血清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血清TLR4、sTREM-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血清ADPN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血清TLR4、sTREM-1水平均高于术前,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血清ADPN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腹部外科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ADPN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呈负相关(r=-0.564、-0.618,均P<0.001),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正相关(r=0.561、0.547,均P<0.001);血清TLR4、sTREM-1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TLR4:r=0.417、0.571,P=0.008、<0.001;sTREM-1:r=0.589、0.634,均P<0.001),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ADPN:r=-0.561、0.547,均P<0.001;TLR4:r=-0.394、-0.441,P=0.011、0.006;s TREM-1:r=-0.578、-0.657,均P<0.001)。结论 腹部外科患者术后存在显著的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多,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减少,同时伴有血清ADPN、TLR4、s TREM-1水平异常。且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ADPN、TLR4、sTREM-1水平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钙化积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性别以及糖化血红蛋白8%、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身高体重指数24 kg/m2为切点分为两组,进行冠脉动脉CT检查,计算冠脉动脉总钙化积分,依照钙化积分等于0为阴性组,大于0为阳性组。同时检测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等水平。比较冠脉钙化积分和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男性患者中:阳性组糖化血红蛋白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阳性组年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高血压病史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阳性、阴性两组之间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男性患者中:阳性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阳性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混杂因素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分别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按照年龄为60岁分为两组,两组间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冠脉钙化积分和骨代谢以及骨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