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寄生红火蚁的蚤蝇类群野外监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设计出了3个适于监测、收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天敌-蚤蝇Pseudacteon的诱集器,并提出了该诱集器的制作和野外设置的技术要求.测试了野外该诱集器对蚤蝇的监测、收集效果,证实该装置是可行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72.
溴甲烷对红火蚁的熏蒸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口岸进口原木和废纸上携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溴甲烷对其的熏蒸效果.在空箱内分别按6.01、12.01、22.52、25.53、28.53、31.53、34.53及37.54 g/m3的浓度投药;在实箱内分别按25.53、28.53及31.53 g/m3的浓度投...  相似文献   
73.
曲纹紫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在广东省苏铁上大量发生 ,一些苏铁园 ,苏铁的受害株率为 2 0 %~ 3 0 % ,有的高达 5 0 %~ 60 %。调查研究了曲纹紫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发生动态 ,结果如下。 ( 1 )幼虫分 4龄。据广州 9~ 1 0月的观察 ,卵的平均历期为 ( 1 5 2± 0 1 1 )d ,幼虫期为 ( 5 96± 0 1 9)d,蛹期为 ( 5 1 4± 0 3 8)d。成虫卵散产于苏铁嫩芽上。幼虫危害苏铁嫩芯 ,严重时苏铁的叶片、叶柄全部被吃光。 ( 2 )成虫在上午 9:3 0~ 1 0 :3 0活动数量最多。 ( 3 )曲纹紫灰蝶全年都能发生。成虫、卵、幼虫、蛹分别在 5月和 1 0月出现发生高峰 ,前峰高于后峰。其发生高峰期与苏铁的抽芯盛期相吻合。 ( 4 )防治策略 :合理采取措施压基数 ,综合防治控为害 ,即全年曲纹紫灰蝶防治的关键是掌握每年苏铁的第 1个抽芯高峰期 ,采取合理措施 ,压低曲纹紫灰蝶数量 ,持续监控发生动态 ,在第 2个发生高峰的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74.
测定了低温处理后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Fabricius)工蚁的存活情况以评价其耐寒能力.热带火蚁工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缔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 h,热带火蚁在-8℃时存活率为5.33%;当处理时间为1 h、2 h和4 h,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9℃、-8℃和-8℃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7℃,需要经过14 h工蚁才全部死亡,在-8℃,需要35min.结果表明,热带火蚁工蚁在低温暴露0.5 h条件下LTP50和LTP90为-7.39℃和-7.85℃,相差0.46℃;当暴露时间为4h时,热带火蚁工蚁的致死敏感高温区为-7.15℃~-7.54℃,相差仅为0.39℃.当热带火蚁工蚁暴露于-7℃的低温时,LT50和LY90分别为8.54 h和13.77 h;而当暴露于-8℃的的低温时,LT50和LT90分别为8.74 min和19.14 min.  相似文献   
75.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鑫  陆永跃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2009,31(4):381-383,394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相似文献   
76.
陈芳  陆永跃 《昆虫学报》2014,57(10):1146-1154
【目的】筛选出热胁迫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 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棉花粉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α-tub, β-tub, rpl32, GAPDH, SDHA和TBP共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7个不同温度处理(恒温18℃和 32℃, 以及37℃, 39℃, 41℃, 43℃和45℃热激处理1 h并在26℃恢复1 h)下mRNA表达水平的稳定性;应用geNorm, Bestkeeper, 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 在不同高温胁迫下2龄若虫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值M由小到大依次为α-tub(0.579)< GAPDH(0.654)< TBP(0.663)<β-tub(0.668)< rpl32(0.675)相似文献   
77.
广东吴川红火蚁消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广东吴川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蚁巢数量、蚁丘体积和工蚁的年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之中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在6~8月和10~12月;4~7月和10~11月新增活动蚁巢数量较大;蚁巢自然消亡出现在多个时间,其中以9月最多。4~11月红火蚁工蚁活动旺盛,用诱饵诱集法监测,5、6月和10、11月红火蚁工蚁出现2个明显盛期,而陷阱法中工蚁数量为单峰型,高峰出现在7月。2种监测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为0.88,达到极显著相关。气温、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与2种方法获得的工蚁数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8,0.86和0.93,0.94,0.95,均达极显著水平。红火蚁蚁丘体积4~6月、9~12月增大幅度较大,其中6月份蚁巢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Toll受体家族基因如何免疫响应绿僵菌Metarhizium的侵染。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绿僵菌对红火蚁大中小3种不同大小工蚁的致病力,并用显微镜观察了绿僵菌侵染后红火蚁3种工蚁的表型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Toll受体基因,并对Toll受体家族基因的理化性质、结构域、染色体位置、系统进化进行分析鉴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了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中Toll受体家族的发育历期和绿僵菌侵染后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绿僵菌在96 h对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8×10^7孢子/mL、3.1×10^7孢子/mL、1.5×10^7孢子/mL;绿僵菌侵染红火蚁第3天,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火蚁体壁细小的菌丝,虫体僵硬,寄主死亡后菌丝迅速蔓延并逐渐长成橄榄绿色分生孢子;RT-qPCR结果表明Toll受体基因在红火蚁不同发育阶段中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Toll受体基因在雌性生殖蚁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生殖蚁;RT-qPCR结果表明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Toll受体免疫响应绿僵菌不一样。在大型工蚁中,绿僵菌侵染后,Toll受体家族基因能显著上调表达,6 h是一个诱导高峰期,Toll2-1和LRR转录水平最高,响应绿僵菌最强;在中型工蚁中,绿僵菌不能刺激Toll2-2基因的表达,却能强烈诱导Toll1,Toll2-1,Toll6,Toll7和LRR基因的上调表达,Toll1和Toll2-1响应绿僵菌最强。在小型工蚁中,绿僵菌能显著诱导Toll受体家族基因基因的上调表达,在24 h时,LRR基因表达量最高,相比于对照,LRR基因表达提高25倍,LRR在6 h和24 h响应绿僵菌最强。以上研究表明Toll受体可以免疫响应入侵的绿僵菌,且不同的Toll对绿僵菌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Toll受体的功能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利用绿僵菌控制红火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9.
2003年9月中国台湾、2004年9月大陆相继被发现国际重大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为害。为有效防控该蚁的入侵、扩张与成灾,在过去的19年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基于广泛收集分析已有资料,本文总结了自发现红火蚁入侵危害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支撑机构/组织建立、科技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立项、研究领域及进展、科技成果产出、科学技术普及等总体情况,认为所构建的科技支撑体系在我国阻截与控制红火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 Roger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2022年1月份,小火蚁首次被发现入侵中国大陆,开发小火蚁的监测技术对于摸清该种入侵蚂蚁的发生程度与分布范围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火腿肠、花生酱、花生油和蜂蜜等4种饵料对小火蚁的诱集效果,并对不同生境小火蚁数量进行了调查。室内试验中火腿肠诱集效果最好,花生酱和花生油次之,蜂蜜最差。在野外试验中,花生酱和火腿肠的诱集效果最佳,放置30 min的诱集数量与60 min时无显著差异,并且饵料摆放瓶口处能诱集到更多工蚁,上午和下午更适宜进行诱集试验。利用花生酱进行野外调查发现小火蚁在山腰、山脚、屋内、田埂和路边等生境中均有分布。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火蚁疫情的调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