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3篇
  1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为了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不同施用强度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高抗品系抗药性发展动态的影响,为指导田间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室内培育的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品系成虫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的毒力作为毒力基准线,按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长短设置30 d、60 d、90 d、120 d 4个处理,以在不接触药剂常规条件下饲养的高抗品系作对照,采用药膜法进行抗药性汰选和毒力测定,每30天试验1次,共计试验10次,获得致死中浓度(LC_(50))和抗性倍数(R_m),分析抗性发展动态与汰选间隔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70 d后,不同间隔时间长度汰选处理,桔小实蝇高抗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汰选间隔时间越短,抗性增长越快。30 d汰选1次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从第1次的582.7 mg/L上升到1133.6 mg/L,抗性倍数从98.0倍上升到190.7倍;6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上升为828.0 mg/L,抗性倍数上升为139.3倍;9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为529.2 mg/L,抗性倍数为89.0倍;120 d汰选1次处理,致死中浓度、抗性倍数分别为511.3 mg/L、86.0倍;未进行汰选的抗性品系致死中浓度由582.7 mg/L下降到368.1 mg/L,抗性倍数也从98.0倍下降到61.9倍。建立了270 d后高效氯氰菊酯汰选间隔时间与桔小实蝇成虫抗药性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11.427X~(-0.529)。由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预测当果园中连续两次使用间隔时间在99 d以上时,应可降低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继续上升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索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入侵对南方典型旱作生态系统-香蕉种植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学效应,本文采用定点系统调查、采样的方法,收集、记录了红火蚁严重发生的高、中和低杂草覆盖度香蕉园香蕉植株上、杂草上、地表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并比较了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多样性主要参数与红火蚁未发生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红火蚁入侵区,高、中覆盖度类型区域香蕉植株上物种数有所增加,低覆盖类型物种数减少;高覆盖度类型区域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增加,而中、低覆盖度类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低覆盖度下降幅最大,为38.01%。与无红火蚁区域相比,红火蚁入侵区高、中和低杂草覆盖度区域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变化不大。与对照区域相比,入侵区高、中、低杂草覆盖度区域杂草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降幅均大于30%,个体总数降幅均大于50%,丰富度指数降低了20%,而优势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5%、37.5%、62.5%;入侵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降幅均近30%,个体总数降幅均在34%以上,丰富度指数降低了20%,高、中、低覆盖度区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分别上升了46.15%、61.54%、38.46%。红火蚁入侵对高、中、低杂草覆盖度香蕉园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对杂草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有显著负面影响,改变了这些地方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相似文献   
43.
在实验室饲养野生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蛹色为白色的桔小实蝇突变品系。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设计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正交和反交)、F_1代与突变型回交、F_1代自交以及F_2代突变型自交等实验,对蛹白化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型与突变型杂交F_1代蛹色全部为野生型;F_2代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98∶1,回交实验野生型与突变型性状分离比为1.19∶1;而突变体自交后代(F_3代)全部为突变体。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色白化突变品系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44.
深圳地区椰心叶甲寄主和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青  梁广文  曾玲  陆永跃 《昆虫知识》2006,43(4):530-534
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寄主植物有26属36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寄主有椰子(CocosnuciferaL.)、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O.F.Cook)、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F.V.Mueller))、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Hance)、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RoxburghexBuchanan)、金山葵(Syagrusromanzoffiana(Chamisso)Glassman)、菲岛鱼尾葵(CaryotacumingiiLoddigesexMartius)、刺葵(PhoenixhanceanaNaudin)、国王椰子(RavenearivularisL.)等。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鉴定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椰心叶甲捕食性天敌有11种,主要种类为蚂蚁Formicasp.、毛蠼螋Cheatospaniasp.、中华大螳螂ParattenoderasinensisSaussure;致病微生物有3种,主要是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nisopliae。  相似文献   
45.
为探明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olff)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的控害潜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17℃、22℃、27℃、32℃、37℃)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估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叉角厉蝽3~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捕食效能a/Th和日均捕食量均在32℃时最大。在同一温度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呈负相关,但猎物密度相同时叉角厉蝽3~4龄若虫的寻找效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17℃~37℃范围内,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叉角厉蝽密度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情况;在相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3~4龄若虫个体间存在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大,相互干扰作用增强,搜寻系数Q和相互干扰系数m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7℃时最大,分别为0.4719和0.788。本试验证实了叉角厉蝽若虫在温度为32℃、猎物密度为60(头/皿)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日捕食量最大,但随着温度升高,若虫的捕食量趋于饱和或出现下降趋势,在37℃温度条件下种内竞争和自我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6.
对性引诱剂监测桔小实蝇雄成虫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添加方式、监测点位置以及监测区域环境对应用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监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成虫动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期分批、多次添加性引诱剂的方式监测桔小实蝇雄成虫动态,可消除因监测区域内所有诱瓶同一时间添加性引诱剂而造成的浓度突变所引起的成虫出现干扰性高峰,获得更准确的虫情监测结果;监测点的设置位置明显影响监测结果,监测点应包括果园内和果园外;选择较大且环境复杂的区域作为监测点可获得更明确的年发生动态规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性引诱剂监测桔小实蝇雄成虫动态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7.
48.
在室内研究了红火蚁Solenops isinvicta种群对玉米、绿豆、芥蓝、芝麻、番茄、水稻、藿香蓟及象草等8种植物种子的选择性取食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火蚁对芝麻种子最为喜好,且刮啃率最高(82.4%),对芝麻、藿香蓟、象草及芥蓝种子具有较高的搬运率(分别为100.0%、72.0%、44.0%及41.6%)和丢弃率(分别为86.4%、50.4%、79.2%及88.9%)。通过观察回收种子的萌发,结果表明红火蚁对芝麻、藿香蓟和象草种子的破坏最为严重,导致其未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分别占总数的64.3%、56.0%及49.7%。因此,通过上述指标可以判断红火蚁入侵后对芝麻、藿香蓟和象草种子存在较大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9.
中国柑橘园柑桔潜叶蛾雄虫对性诱剂趋向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重要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引诱活性和引诱的日节律,结果表明该性诱剂对广州、深圳和江西新余地区的柑桔潜叶蛾雄虫有显著的引诱活性.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的诱捕数量日节律明显,4:00~6:00诱集到的雄虫数量最多,3:00~4:00和6:00~11:00诱集到少量雄虫,其它时间没有诱集到雄虫.  相似文献   
50.
【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的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的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的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