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金钗石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地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生长的影响,在金钗石斛分蘖期,于80μmol·m-2·s-1、160μmol·m-2·s-1、320μmol·m-2·s-1、640μmol·m-2·s-1的不同光强下,各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梯度对石斛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斛的生长与代谢随温度由低到高,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80μmol·m-2·S-1光强下,石斛生长以25~30℃较为适宜;160μmol·m-2·s-1光强下则以20~25℃为适宜温度范围;320μmol·m-2·s-1与640μmol·m-2·s-1的中、强光照下,25℃处理石斛的生长优势尤为明显;不同光强下,石斛鲜重的增长大多以25℃处理更快,繁殖力则以20℃与25℃处理较高,各光强下的MD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先降后升,且均以25℃最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及叶绿素含量则表现出随温度由低到高而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含量最高点均出现在25℃左右;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光强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种光强下的暗呼吸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石斛生长的适宜温度均在25℃左右。光温处理引起石斛生理生化过程明显的相应变化表现出:高温和弱光照条件有利于石斛的株高增长,但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提高;石斛的生长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80=-0.9082、r160=-0.9816、r320=-0.8075、r640=-0.8586),与可溶性糖含量呈一定正相关(r80=0.7673、r160=0.8892、r320=0.8179、r640=0.9278),并且石斛的生长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高琳  张登山  龙怀玉  陈晓远  林昌华  周涛 《生态学报》2023,43(24):10081-10091
基于宁夏全区121个土壤剖面样点,研究不同深度(0—30、30—80、80—120cm)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方差分解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植被和土壤因素对宁夏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结果表明:(1)宁夏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空间分布趋势,0—120cm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5.49g/kg,变异系数达90.71%,含量偏低且空间异质性强。(2)各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年均气温、干燥度、碳酸钙、pH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全氮、全磷、全钾、钙离子、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3)各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有差异。土壤全氮、全磷、碳酸钙、阳离子交换量均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年均气温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土壤属性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气候和植被因素作用明显减弱,土壤因素作用增强并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结果有助于宁夏土...  相似文献   
103.
该研究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漏斗、坡地、槽谷)青冈种群为对象,采用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研究青冈种群结构,并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偏离指数C_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指数(C_a)等聚集度指标测定了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以评价该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更新潜力。结果表明:三种地形部位中,青冈Ⅱ级幼树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幼苗,中、大树占一定比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Ⅲ型,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三种地形部位青冈种群除槽谷有完整的径级结构外,漏斗和坡地的径级结构不完整,但均表现为幼苗数量少于幼树,幼树个体数量最多,中树和大树的数量最少,呈中间高而两端低的径级结构;不同地形部位青冈种群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分布格局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表现为随龄级的增加聚集程度减弱,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其中,幼苗、幼树、小树多呈聚集分布,中树、大树多呈随机分布。该研究结果为茂兰自然保护区青冈种群的合理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梓叶槭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明确梓叶槭种群的结构特征及其种群生存现状,该研究在黔、桂交界处的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森林群落,应用每木调查法从梓叶槭高度(H)、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等方面分析梓叶槭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规律,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梓叶槭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较低 [槽谷(0.255),漏斗(0.243),坡地(0.188)]为非优势种。(2)梓叶槭种群主要分布在槽谷森林、漏斗森林和坡地森林等3种不同地形部位的群落类型中,在槽谷森林中分布数量最多,其次是漏斗森林,坡地森林中长势较差且数量最少。(3)梓叶槭在不同生境均严重缺乏Ⅰ径级 [胸径(DBH) < 2.5 cm,H < 33 cm] 个体,但Ⅱ径级(DBH < 2.5 cm,H = 33 cm)个体占较大的比例,中、大径个体较少,表现为稳定型种群。(4)不同生境梓叶槭种群存活数(除Ⅰ径级)随着径级增加而降低,死亡率(qx)和致死力(Kx)曲线大致呈上升趋势,生命期望单调下降,且Ⅰ径级在不同生境的死亡率均为负数,说明其幼苗严重不足,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研究认为,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梓叶槭种群幼苗在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而且受到的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加之茂兰喀斯特生境的严酷性和土壤营养空间缺乏,造成梓叶槭生长速度缓慢,故梓叶槭种群的衰退与严酷的喀斯特生境、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索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中蔬紫生菜’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以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通过在白光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红蓝光(1:1、2:1、4:1和1:2),研究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蓝光比例为4:1时,紫叶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最大,电子传递效率最高,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而添加1:2的红蓝光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在白光基础上增加适当比例的红蓝光可提高紫叶生菜的光合特性或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体雄蟹成活、增重和生化组成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2%、0.4%和0.6%的雨生红球藻粉,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育肥饲料,投喂生殖蜕壳后雄蟹60 d,计算各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同时测定了组织中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成体雄蟹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2)雄蟹性腺中的粗蛋白及肝胰腺总脂含量均以雨生红球藻粉0.4%组最高,而肌肉水分含量随饲料中雨生红球藻粉含量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3)性腺中的脂肪酸C20:0含量随饲料雨生红球藻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而C16:1n7、C18:2n6和C18:3n3含量分别在雨生红球藻粉0.6%组、0.4%组和0组最高(P0.05)。(4)肝胰腺中的脂肪酸C14:0、C18:0和C18:1n7含量均以雨生红球藻粉0.2%组最高,而C18:1n9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以雨生红球藻粉0.6%组最高(P0.05)。(5)肌肉中的脂肪酸C14:1n5和C20:2n6含量在雨生红球藻粉0.2%组最高(P0.05),C16:0含量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HA/EPA)比例以雨生红球藻粉0.4%组最高,而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均以雨生红球藻粉0.6%组最高(P0.05)。(6)肝胰腺中的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头胸甲中的虾青素、叶黄素、玉米黄素含量随饲料中雨生红球藻粉含量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成体雄蟹成活率、增重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性腺粗蛋白、肌肉总多不饱和脂肪酸、肝胰腺和头胸甲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雄蟹育肥饲料中适宜的雨生红球藻粉添加量建议为0.4%左右。  相似文献   
107.
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是胃癌微环境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 NFs)的活化,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选取从人胃癌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AFs及NFs 各3组,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筛选出3组细胞中交集且差异倍数较大的基因12个,用Omicsbean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网络;最后用RT-qPCR验证CAFs和NFs中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NF-κB信号、炎症、细胞黏附、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因子等功能,上述功能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T-qPCR检测发现,与NFs相比,CAFs中BCL2A1、NKX3-2、CXCL12、TNFAIP3、FOS、CDH4及CLDN1表达上调;ATF3、CYFIP2、CCL11、KLF2及GDF15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胃癌CAFs与NFs中存在肿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胃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广西海岛红树林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宁世江  邓泽龙  蒋运生   《广西植物》1995,15(2):139-145
广西海岛有红树林植物20种,分隶14科、19属;按生态外貌和优势种的原则,可划分为8个群系,11个群落.  相似文献   
109.
大型奶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导了大型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研究的概况。该工程针对牛粪草多、浮渣多的特点设计了除长草、除浮渣装置。以保证了厌氧消化的稳定运行。工程每天可处理奶牛粪便80余吨、鸡粪及工业发酵废渣20余吨,生产沼气供应2868户职工家庭作燃气使用,平均沼气率为1.2m^3/m^3.d。经后处理的发酵残留物被充分利用,制成肥料、绿色营养土和鱼饵,这样既免除了二次污染,又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该工程为我国大中型沼气  相似文献   
110.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杨昌岩,裴朝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418500)龙春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侗族主要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