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糖科学(glycoscience)和糖技术(glycotechnology)的飞速发展令人瞩目;糖技术医药产品不断推出,糖技术公司的诞生如雨后春笋。人们把糖生物学(glycobiology)称做是继蛋白质、核酸之后,生物化学最后一个“伟大的战线”。那么糖技术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和产品,这些大大小小的糖技术  相似文献   
102.
柑橘Citrus spp.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其果实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然而,柑橘果实采后容易发生腐烂、失水、营养损失和病害,导致果实品质劣变,商品价值降低。本文就柑橘果实采后外观色泽,果实水分,果肉糖、酸、维生素C含量变化,果实病害青霉病、褐斑病、枯水病、油斑病发生,以及低温贮藏、热处理、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化学保鲜剂、生物技术保鲜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柑橘保鲜效果、保持柑橘果实采后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提供科学依据与生产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3.
污染环境中细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04.
1982年8月30日至4月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京主持召开了我国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学术交流和工作会议。来自该站的科技人员和一些宣传出版单位的代表及外地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国生物界的著名老科学家汤佩松、马世骏、阳含熙、贾慎修、侯学煜等前后参加了会议并对该站的科研成果作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代表们总结了该站建站三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讨论和制定了该站今后的科研工作计划。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共48篇,在大会上宣读的有25篇,内容有:有关土壤、植物区系、植被和草地资源方面的本底资料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我本人虽然是蒙古族,但是家族早已告别了游牧生活,以务农为生,童年的经历告诉我狼非常可怕,而且可恨。  相似文献   
106.
1963—64年,笔者在云南蒙自对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 subfurcatus)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今将所得结果加以分析整理,作一初步报导。 根据蒙自城内小白腰雨燕(以下简称雨燕)集中居住的情况,为方便观察,划分为18个区,每区4—368个燕巢不等。其中1号区100个,内有76个作为繁殖习性观察,余者  相似文献   
107.
生物传感器     
在生物圈中,存在数以千计的物质,它们影响着生物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这些物质进行快速自动分析,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过去二十年中,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融为一体,产生了一代新的传感元件—生物传感器(Biosensor),从而导致了分析生物学技术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从四川攀枝花芒果园中表现为丛枝、小叶和黄花等症状的坡柳植株发病样品中,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 F2/R16m R1和R16F2n/R16R2,对发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同时设计植原体抗原膜蛋白基因(AntMP)的保守引物AntMP-F/AntMP-R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坡柳样品巢式PCR的第一轮、第二轮DNA条带大小分别为1 400 bp和1 200 bp左右,经NCBI序列相似性比较均为植原体16S r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T957205和KT957206;PCR结果显示抗原膜蛋白基因大小约600 bp,与目标基因大小一致。将测得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16SrⅠ~ⅩⅤ组植原体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四川坡柳丛枝植原体(DOVI-SC)属于16SrⅠ组(即翠菊黄花组),与已报道的5个16SrⅠ组(AY101386,AY566302,AY389822,L33760和KP662119)同属一个组。利用植原体亚组分类鉴定软件iPhy Classfier对获得的2条植原体16S rDNA序列进行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KT957205,KT957206与16SrⅠ-B亚组洋葱黄化植原体(NC-005303)相似度分为1.0、0.97,归属于16SrⅠ-B亚组。本研究对引起四川坡柳丛枝的植原体病原进行检测,为坡柳植原体病害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以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