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了解新疆哈密市某地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疆哈密市某地区1 8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疆哈密市某地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90±2.29、5.55±1.31、3.54±1.38分;营养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β=0.313,P<0.01),其次是接受营养健康教育的机会(β=0.193,P<0.01);营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接受营养健康教育的机会(β=0.292,P<0.01);营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亦为接受营养健康教育的机会(β=0.233,P<0.01)。结论:新疆哈密市某地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总体水平一般,表现为态度现行,知识和行为相对滞后,营养健康教育和文化程度是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今后应该重点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2.
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水分入渗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降雨入渗的研究 ,阐明植被对沙地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降雨量 4 3 4mm ,降雨强度 3 9mm·h-1时 ,降雨后 12 0h内流动沙丘和 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的水分入渗深度分别为 180cm和 15 0cm ,1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降雨入渗深度为 10 0cm。流动沙丘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剧烈 ;有植被沙地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平缓 ,水分下渗浅 .随着植被年龄的增加 ,浅层土壤截留降雨能力不断加强 ,最终形成不透水土层。降雨后短期内流动沙丘浅层土壤中含水量高 ,后期有植被沙丘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相似文献   
5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于 2 0 0 3年 8月联合对科尔沁沙地进行了生态科学考察。草地退化仍呈加剧态势。大面积开垦荒地造成科尔沁草地退化和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尔沁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主要河流供水量减少、沙地内部水体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科尔沁沙地的沙地面积在近些年呈减小的趋势 ,人工植被恢复力度日益加大效果显著但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沙丘面积还很大 ,且未治沙丘的治理难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5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人造资本是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本,与后两者对比而言,自然资本及由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缺乏完善的经济价值评估系统。近年来,在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共同关注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好的进展。本文从能量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介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方法和技术上的几个改进方面,主要包括生态服务单价的生物量订正法、空间尺度问题的转换、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改进以及动态模拟模型的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存在某些问题有待今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5.
对毛乌素沙地沙地柏群落的水分状况作了初步研究,在典型的沙地柏群群落中选取位于丘顶(水分条件较差)和丘间低地(水分条件较好)的两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观测了植物叶子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及水势等生理生态指标,并结合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探讨了水分与亏缺对沙地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沙地柏具有比多数沙生灌木国小的蒸腾速率和更强的抗旱性,但是在不能利用地下水的情况下,其过大的密度可经起大量蒸腾耗水  相似文献   
56.
该文报道了内蒙古被子植物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的2个新分布记录属,即石胡荽属(Centipeda Loureiro)和扇穗茅属(Littledalea Hemsley);十字花科(Crucifer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堇菜科(Viol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紫草科(Boragin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 9个科的11个新分布记录种,即裂叶独行菜(Lepidium lacerum C. A.Meyer)、腺粒委陵菜(Potentilla granulosa T. T. YuC. L. Li)、祁连山棘豆(Oxytropis qilianshanica C. W.ChangC. L. Zhang ex X. Y.H. Ohashi)、石生堇菜(Viola rupestris F. W. Schmidt)、河西阿魏(Ferula hexiensis K. M. Shen)、青海齿缘草(Eritrichium medicarpum Y. S. LianJ. Q. Wang)、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青藏蒿(Artemisia duthreuil-de-rhinsi Krascheninnikov)、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innaeus)A. BraunAscherson]、寡穗茅(Littledalea przevalskyi Tzvelev)、旋鳞莎草[Cyperus michelianus (Linnaeus)Link]。相关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中。  相似文献   
57.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科尔沁沙地18年生(成龄)和4年生(幼龄)人工小叶锦鸡儿以及天然小叶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法调查不同植被区小叶锦鸡儿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其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等方面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倾向于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地下,其中天然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大,4年生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小.2)小叶锦鸡儿灌丛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 ~ 100 cm土层中.3)4年生小叶锦鸡儿吸收根呈现浅层分布特性,在地下O~50 cm吸收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8年生和天然植被(P<0.05);18年生和天然植被吸收根更多分布于50 ~ 100 cm土层中.天然小叶锦鸡儿输导根生物量在50 ~ 100 cm土层中显著高于4年生和18年生植被(P<0.05).4)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地下生物量符合异速生长模型的幂函数.  相似文献   
58.
科尔沁沙地南缘主要固沙植物旱季水分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固沙植物水分来源以及物种间水分利用关系对揭示植物共存机理和固沙植被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两种典型生境(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共12种固沙植物,通过测定植物水、同期降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初步阐明半干旱沙区主要固沙植物旱季水分来源以及物种间的水分利用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中不同生活型固沙植物水δD和δ18O差异显著,但丘间低地乔木和灌木差异不显著.在丘间低地从乔木到草本水分来源逐渐变浅,乔木和灌木主要利用50~150 cm或30~50 cm土壤水,半灌木主要利用10~30 cm土壤水,草本主要利用0~10 cm土壤水;固定沙丘灌木主要利用0~30 cm土壤水,半灌木则主要利用50 cm附近土壤水.表明旱季固定沙丘植物比丘间低地植物更依赖0~50 cm土壤水.固沙植物水分来源与植物生活型、根系分布范围有关,其中根系分布范围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59.
陆星坦  杨明观 《遗传》1979,1(3):6-7
从当前蚕茧生产上广泛用的普通斑蚕品种群体中,发现一头雄性黑色斑蚕。保留这头黑色斑蚕继 代,再通过几种杂交试验,肯定黑色斑是自然突变体呈现一对基因遗传的显性性状,且纯合体致死。日 本发现过同样这种斑纹的自然突变体两次,遗传方式也完全相同,基因定为C-,位于第2染色体0.0处。 这次出现的黑色斑是有纪录的第三次。致死作用出现在卵期,存活的杂合体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60.
【背景】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促生长、抗旱和增强抗病能力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尤其对兰科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为进一步探究掌裂兰植物与真菌共生规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土真菌多样性。【结果】掌裂兰根部内生真菌隶属于7门89属,优势菌属为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16.93%)、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10.41%)、酵母属(Saccharomyces)(5.73%)、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5.32%)和镰刀菌属(Fusarium)(5.12%),其中Epulorhiza和Ceratobasidium为兰科植物菌根真菌;根际土真菌隶属于11门269属,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8.09%)、丛赤壳属(Neonectria)(6.79%)、Plectosphaerella (3.39%)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3.01%)。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