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间歇性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地下水位变化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作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2011—2015年逐月地下水埋深变化为研究内容,基于非稳定流理论,以河道附近水位边界条件作为初始求解条件,以余误差函数erfc(x)为求解函数,综合考虑地下水变化时间滞后效应及潜水蒸发作用,旨在构建间歇性输水河道地下水埋深变化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期间,在短期内,临近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较大,而远离河道地下水埋深波动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生态输水作用影响河岸附近地下水埋深变化存在一定时段的滞后期,且随着距离河道的增加,滞后期增长。(2)以河道为基点的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及潜水蒸发作用是影响沿岸地下水变化的诸多环境因子中最敏感的因子。(3)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非稳定流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达到了地下水模拟精度的要求,对塔里木河下游断面尺度上地下水恢复状况研究及后期生态恢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异叶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异叶青兰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及料液比等四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优化异叶青兰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异叶青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70%左右,料液比为1∶40,回流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5h。根据实验测得的异叶青兰花的总黄酮含量为27.4110mg/g。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最佳条件适合批量生产中该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23.
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是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一种早春短命植物。基于形态的相似性,有人建议将宽翅菘蓝作为Isatis emarginata同义体。目前宽翅菘蓝尚未得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其系统发育地位也不清楚。该研究对宽翅菘蓝的ITS区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菘蓝属物种的ITS序列对宽翅菘蓝的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3种方法分析表明:菘蓝属物种聚为两个分支;宽翅菘蓝与I.emarginata和小果菘蓝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形态相似性和较近的遗传距离,支持将宽翅菘蓝与I.emarginata合并为一个物种,并把宽翅菘蓝作为I.emarginata的同义种。  相似文献   
24.
c-Myc是一种泛在性的转录因子,它调控着许多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动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过表达c-Myc和Nbs1都能减弱阿霉素降低集落形成的能力.进一步的实验证实c-Myc的这种作用与Nbs1有关,Nbs1是c-Myc的靶基因.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显示,c-Myc招募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复合物到Nbs1启动子区,引起了组蛋白H4的乙酰化,定位在Nbs1启动子区的相邻的两个E-box对c-Myc的结合是必要的.上述结果说明c-Myc减弱阿霉素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调控Nbs1来实现的.这也提示了c-Myc在阿霉素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评价工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家庭食物环境评价工具,共包括6个维度(家庭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状况、家庭喂养模式、家庭食物规则、家庭饮食行为、家长营养素养、家庭食物可及性)和54道题目。选择北京市1所公立小学1~5年级学生家长进行评价工具问卷调查。结果:599名学生家长参与调查,其中98.7%为父/母亲。根据题目筛选标准,删除7道题目,保留47道题目。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8,分半信度为0.84;内部一致性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食物环境总分与各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3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1.97、GFI=0.88、AGEI=0.85、NFI=0.86、IFI=0.92、CFI=0.92、RMR=0.03、RMSEA=0.04、P=1.0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评价工具信效度较好,可用于评价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  相似文献   
26.
单羧酸转运体 (Monocarboxylte Transporters,MCTs)属于溶质运载蛋白家族(Solute carrier family,SLC)SLC16A亚家族成员.目前已发现该家族有14个成员;研究表明,MCTs具有偶联转运细胞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单羧酸与质子的功能. MCT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普遍增高,肿瘤细胞是以糖酵解代谢方式获取能量,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被MCTs运出胞外,以保护细胞免因酸中毒诱发细胞凋亡;细胞外乳酸也能被肿瘤细胞摄取和利用.由于肿瘤组织的血管不发达,使肿瘤细胞内外的乳酸堆积,导致肿瘤细胞存活在缺氧和酸性微环境中,MCTs对此种环境中肿瘤细胞的存活与转移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中MCTs的差异性表达及其机制,以及MCTs活性的调控机制,对于认识肿瘤细胞在缺氧和酸性微环境中存活与转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本文将对肿瘤中MCTs的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同时,结合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7.
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架构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遗传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遗传学教学架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进行了探讨, 认为以遗传信息为中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保证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凸显遗传学特色。根据遗传学25章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重新组合成4个模块, 即遗传信息的遗传、遗传信息的储存、遗传信息的读取、遗传信息的复制、变异与进化。各模块紧扣遗传信息这一主题-- 也是遗传现象的内在联系, 每个模块讲解遗传信息的一个方面。对比与其他课程重叠的内容, 提取其中涉及遗传信息的部分, 重点讲解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变化。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使课堂既充满遗传学特色, 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相似文献   
28.
林内穿透雨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穿透雨量是林内有效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量能占 90 %以上。由于林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难以对林内穿透雨量进行精确地测量。从林冠截留降雨的作用机理出发 ,在做出几个假设的基础上 ,用数学方法建立了林内穿透雨量模型 ,即 :当 P0 ,U>0 )当 P≥ U时 ,R=P- W其中 U=W( b 1 ) ,式中 b,W,U为模型参数 ,R为林内穿透雨量 ,P为大气降雨量 ,α为林分郁闭度。结合两个有实测资料的针叶树林分 ,又进一步介绍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同时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两者吻合性很好 ,验证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模型概念清晰 ,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在风速和雨强不太大的情况下 ,本模型适用于任何林分的穿透雨量的计算。然而 ,为了应用于无实测资料地区 ,尚须进一步研究模型参数与林分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苗保河    刘波  董庆裕  余松烈    李向东    张丽娟  何启平  朱陶  刘兴坦 《生态学报》2008,28(5):2160-2160~2168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11.76%;株高降低1.21cm,降低1.46%;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各密度群体间株高和分枝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百粒重差异不显著.波浪冠层群体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分别增加67.68μmol · m-2 · s-1和8.31μmol · mol-1,分别增加5.06%和2.45%;湿度增加0.33mbar,增高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增加1.86℃,增加0.69%,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降低0.51%.光照、温度、湿度和CO2等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变化,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转录组数据库,挖掘黑须污蝇基因数据,为更深入地研究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4000对黑须污蝇幼虫、蛹和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黑须污蝇幼虫、蛹和成虫转录组数据,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嗅觉相关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黑须污蝇幼虫、蛹和成虫中OBP99b,OBP56a和OBP99a 3个嗅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每个黑须污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量在4.96 Gb以上,G+C含量在35.35%以上,Q20含量在97%以上。与NCBInr, GO, KEGG, Pfam, Swiss-Prot和eggNOG数据库进行对比,共注释到73 303条unigenes。其中eggNOG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s最多,为35 066条,分布在23个蛋白功能中,其中的翻译修饰、蛋白质周转的unigenes所占比例较大;GO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s数为29 193条,功能包括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三大类50个分支,其中参与生物学过程和氧化还原过程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s数为15 068条,其中参与信号转导过程的unigenes比例较大。上述数据表明该转录组测序结果较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依据黑须污蝇幼虫、蛹、成虫转录组数据筛选到30个嗅觉相关基因,其中包含9个气味结合蛋白(OBP)基因,进一步基因注释发现OBP99b,OBP56a和OBP99a基因在黑须污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差异显著(|log2FC|>1,P<0.05),这在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中得到了验证。【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黑须污蝇幼虫、蛹和成虫转录组数据,筛选出黑须污蝇各发育阶段嗅觉相关基因,并验证了OBP99b,OBP56a和OBP99a基因在黑须污蝇幼虫、蛹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差异表达,为防治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