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表达对低氧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p53、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在41℃温浴1h诱导HSP70高表达,然后低氧培养,Western-blot检测细胞HSP70、p53、p-p38的表达。结果:温浴可以诱导HSP70高表达;HSP70高表达可抑制p53和p-p38表达。结论:HSP70保护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p53和p-p3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序列,分别针对ail、hly、cpe、3a基因设计4对引物和4条探针。通过重叠PCR扩增各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上述4个基因,建立xMAP液态芯片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xMAP液态芯片对质粒DNA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与多重PCR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在3.5 h内同时完成对4种病原菌的检测,特异性好,且敏感性要高于PCR方法,灵敏度最高可达200CFU/ml。结论:xMAP液态芯片技术是病原微生物的多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制备以Ⅰ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Ⅰ)为导向部分,以绿脓杆菌外毒素的结构域Ⅱ(PEⅡ)为转膜区,以丝瓜毒素luffinS2为毒性部分的重组嵌合毒素GnRH-PEⅡ-luffinS,体外实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重叠PCR法扩增GnRH-PEⅡ-luffinS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挑取阳性克隆诱导表达,产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蛋白经重组肠激酶(rEK)切割去除Trx融合蛋白,XTT法检测重组毒素对HeLa、A549、HepG-2、SP2/0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GnRH-PEⅡ-luffinS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纯化后的纯度为94%。GnRH-PEⅡ-luffinS对HeLa、A549、HepG-2和SP2/0的IC50分别为13.50μg/ml、13.74μg/ml、16.79μg/ml和26.07μg/ml,而对CEF无作用。结论:重组嵌合毒素GnRH-PEⅡ-luffinS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4.
应用xMAP液念芯片多重快速检测四种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序列,分别针对ail、hly、cpe、3a基因设计4对引物和4条探针。通过重叠PCR扩增各目的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上述4个基因,建立xMAP液态芯片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xMAP液态芯片对质粒DNA和标准菌株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与多重PCR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在3.5 h内同时完成对4种病原菌的检测,特异性好,且敏感性要高于PCR方法,灵敏度最高可达200CFU/ml。结论:xMAP液态芯片技术是病原微生物的多重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断降低,林龄结构趋于不合理;从景观格局来看,1949年和1986年两期景观相比,红松林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总边缘长度减小,边缘密度增大,呈严重的破碎化,大部分红松林景观转变为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相似文献   
46.
持久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简单地可分为短暂土壤种子库和持久土壤种子库。即使给予理想的萌发条件如季节、温度、湿度等,土壤种子库中也仍有部分种子保持休眠状态,休眠的种子组成了持久土壤种子库。持久土壤种子库具有在承受了空间或时间上不可预测的干扰的植被中发挥繁殖能力的潜势,因此,其在植被承受干扰后的恢复、管理和重建中常常起关键作用。研究持久土壤种子库能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同时,可以为深入了解植被更新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从持久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分类方法、指示因子、生态意义,以及持久土壤种子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进行综述,试图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微生物法生产γ-癸内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sp.)转化蓖麻油生成γ-癸内酯的过程.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确定底物蓖麻油的最适加入时间;分批培养菌体转化,γ-癸内酯产量为2.4 g/L;采用转化液接种进行二次转化,γ-癸内酯产量可提高到4.0 g/L;考察了溶氧条件变化对γ-癸内酯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随着现代科学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大量涌现,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开拓医疗诊断思路,丰富诊断治疗手段,扩展医护人员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效果,是医疗技术上水平、上等级、上档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就充分体现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重要性,而电脑化医疗设备的管理就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领域[1,2]。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使之跟上时代管理的需要,对于加强电脑化医…  相似文献   
49.
科尔沁沙地78种植物繁殖体重量和形状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闫巧玲  刘志民  骆永明  王红梅 《生态学报》2004,24(11):2423-232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78种植物的繁殖体 (2 3种为种子 ,5 5种为果实 )重量和形状 ,其重量差别很大 ,最小的单粒重不足 0 .1mg,最大的超过 130 mg;形状差异也很大 ,最小的方差不足 0 .0 3,最大的超过 0 .18。综合本研究和以前研究的全部 14 0种植物的研究结果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计有 2 4种植物繁殖体单粒重小于 1mg并接近圆球形 (方差小于 0 .0 9) ,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 ;2 1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0 70 )与 2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2 9)间的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2年生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1年生植物也与多年生草本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0 9)之间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3有 5 5 %的豆科植物、70 %的藜科植物繁殖体接近圆球形 (方差 <0 .0 6 ) ,所有的菊科、萝摩科植物繁殖体都很扁、长 (方差 >0 .0 6 )。豆科植物显著比菊科、禾本科、藜科植物繁殖体的重量大 (P<0 .0 5 ) ;4繁殖体附属物在植物的传播和定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种萝摩科植物和 3种杨柳科植物具有绢毛 ,6 0 %的菊科植物具有冠毛 ,6种植物有翅 ,8种植物有宿存花柱或宿存花萼 ,这些植物可能易于被风传播 ;5 4 %的禾本科植物具芒 ,减小了传播可能 ;苍耳、雾冰藜、鹤虱、蒺藜、  相似文献   
50.
中国部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百分比为指标,分别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类平均法和可变法等7种方法,对中国46个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树状聚类图,求得各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经度范围内(中国东半部地区),两个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所处的纬度相关,即纬度相近其亲缘关系也相近,反之即疏远。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中国46个地区植物区系之间亲缘关系的结果与经典的理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