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51.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铬(0、30、50、80 mg·kg–1) 胁迫对盐肤木根长、茎长、地上及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的影响,探究了铬胁迫下盐肤木对铬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受能力,为应用盐肤木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盐肤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当铬浓度低于50 mg·kg–1 时,随浓度升高,盐肤木叶片的脯氨酸含量、SOD 和CAT 活性均升高。当铬浓度为80 mg·kg–1 时,其含量和活性相对下降,但对其正常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说明盐肤木耐受铬的能力较强,作为重金属污染地恢复的先锋植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Twist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Twist在87例胸腺上皮性肿瘤(胸腺瘤71例,胸腺癌16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wist蛋白在胸腺癌的阳性表达(81.3%)显著高于胸腺瘤组织(11.3%),其阳性表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其在胸腺瘤各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阳性表达与胸腺上皮性肿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低于Twist阴性表达患者(P<0.001)。结论:检测Twist蛋白表达情况对于鉴别胸腺瘤与胸腺癌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wist阳性表达可能与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53.
以两年生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盆栽苗为材料,正常浇水为对照,控水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0、25、50、75、100mg/L)5-氨基乙酰丙酸(ALA),测定各持续干旱胁迫时期(第0、4、8、12天)叶片的抗旱生理指标及光合荧光参数,研究ALA对干旱胁迫下山定子叶绿素荧光和抗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LA处理使得山定子叶片渗透调节物质(SS、SP、Pro)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积累减少。(2)ALA处理增大了干旱胁迫下山定子叶片的气孔开度,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减小,以及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4)的增大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研究认为,外喷ALA能够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山定子生理代谢功能的损伤,但干旱胁迫条件下山定子对不同浓度ALA响应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以75mg/L的ALA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4.
基于水文平衡的湿地退化驱动因子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开展湿地退化的定量评估分析研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得到1991年和2007年的湿地面积,基于湿地水量平衡理论和湿地水文方程方法,定量评估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和不同驱动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1991年相比,2007年北京湿地减少约6275.31 hm2,约占1991年北京湿地总面积的24.46%。显著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野鸭湖湿地和密云水库湿地,分别减少了约1377.69 hm2和4654.50 hm2。(2)引起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因子中,以降水减少、入境地表水减少和蒸发量增加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22%、14.05%和11.85%。引起湿地退化的人为驱动因子中,以城市扩展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为3.42%,而技术进步所采取的节水措施等有利于湿地保护,贡献率为25.55%。  相似文献   
55.
陈强  陈云浩  王萌杰  蒋卫国  侯鹏  李营 《生态学杂志》2014,25(10):2811-2818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利用CASA模型分析黄河流域2001—2010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河流域6种生态系统类型区域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并对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植被NPP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平均NPP年总量为108.53 Tg C,植被NPP的分布与生态系统类型呈现较高的相关性;2001—2010年,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55.4%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年际水平上,黄河流域植被NPP变化与气候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月际水平上呈现了较高的相关性,降水量和气温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作用相当;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气候因素呈现不同的相关性质以及时滞效应,草地对降水量的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效应,荒漠对气温存在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56.
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医学技术、放射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广泛应用,当今世界核武器、核电站泄漏等事故偶有发生,以及人类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各类肿瘤病人接受放疗,人类生活圈四周充满的是多种放射线。电离辐射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而且也对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因此对辐射的防治极为重要,加强对辐射的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辐射导致的免疫损伤及其引发的免疫功能障碍,是核辐射、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事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至今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探讨了辐射免疫损伤效应和机理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辐射免疫损伤防护措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和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有效地识别表达CD19+CD56-的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BD,FACSCalibur)检测44例MM患者浆细胞以及25例健康骨髓捐献者正常浆细胞膜上的抗原表达。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结果。细胞膜表面抗原表达率大于20%定义为表达阳性。阳性率为表达阳性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所占百分比。结果:44例MM患者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97.72%(43/44)、CD38+:100%(44/44)、CD56+:63.64%(28/44)、CD19-:84.09%(37/44)、CD200+:77.27%(34/44)、CD28+:38.64%(17/44);25例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100%(25/25)、CD38+:100%(25/25)、CD56-:100%(25/25)、CD19+:96%(24/25)、CD200+:0%(0/25)、CD28+:0%(0/25)。在44例MM患者中,9%(4/44)患者表达CD19+CD56-,利用CD200检测4例表达CD19+CD56-的患者,有3例患者伴有CD200阳性表达,可与正常浆细胞鉴别。结论:CD200有利于鉴别表达CD19+CD56-MM恶性浆细胞与正常浆细胞。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使上述疾病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人脑利钠肽(BNP)作为体内唯一天然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在诊断及治疗心力衰竭等方面均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在心衰状态下降解快且生物活性明显减弱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上补充外源性BNP成为了又一研究热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扩张血管、排钠利尿、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新近研究表明,rhBNP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将就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优化现有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离和检测方法,找到一个最有效的AFP-L3的提取方法,为今后的AFP-L3研究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应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通过改变亲和介质使用量和洗脱液体积的配伍梯度变化来优化实验流程,排除提取AFP-L3的影响因素,分离血清中的AFP-L3,并用罗氏公司的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分离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不改变亲和介质体积的情况下,随着洗脱液体积的减少AFP-L3回收浓度逐渐增加,且在75 ul洗脱液时能够获得最高AFP-L3回收浓度。结论:成功地优化了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及其配套试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Claudin5和MMP-1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laudin5和MMP-1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laudin5和MM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56%(77/90)和82.22%(74/90),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laudin5和MM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7/28)和21.43%(6/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的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MP-1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Ⅱ期组(P0.05)。MMP-13和claudin5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6356 P0.01)。结论 MMP-13和claudin5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MMP-13可能作为食管鳞癌临床判断预后的又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