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 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响;燥红土植物叶片与凋落叶N、Mn含量和N∶P显著高于变性土,而燥红土植物叶片P、Ca、Mg、Fe、Cu、Zn和凋落叶P含量显著低于变性土.燥红土植物叶片N含量较变性土高34.8%,而P含量低40.0%;在叶片凋落时,N、P、K表现为重吸收,而其他元素呈富集状态.燥红土凋落叶Ca、Mg、Mn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变性土.物种仅对叶片N含量有显著影响,物种与土壤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和凋落叶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土壤类型对不同物种元素含量的影响方式较为一致.土壤类型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作用于干热河谷植物凋落物分解、植物-土壤的养分反馈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412.
研究不同水势(SWP)对温室黄瓜花后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10和-30 kPa分别为黄瓜开始产生干旱胁迫和干旱胁迫由气孔限制转向非气孔限制的水势临界值.在无干旱胁迫阶段(-10 kPa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ε)、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Rubisco限制下的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TPU)、PSⅡ的潜在和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和Fv/Fm)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CO2补偿点(CCP)、气孔限制值(L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上升,气体交换参数随水势的变化速度快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非气孔限制阶段(-45 kPa≤SWP≤-30 kPa),随着SWP下降,光饱和点(LSP)、Rd、CE、Vc max、VTPU、Ls、WUEi、ΦPSII、Fv/Fm和qP下降,CCP、Ci和qN上升,叶绿素荧光参数随水势的变化速度快于气体交换参数,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设施黄瓜生产中,当土壤或基质的水势下降到-10 kPa时应及时灌溉,灌溉到水势上升为-5 kPa时停止;水势下降到-30 kPa之前的灌溉可有效恢复作物的气孔性限制,水势降到-30 kPa以下,干旱胁迫会对作物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相似文献   
413.
提高短棒状杆菌疫苗临床疗效,解决接种后局部硬结,发烧等不良副反应。在菌体菌苗的基础上,采用超声、破碎、离心、胰酶消化脱脂的方法提取细胞壁做脾激活抑瘤试验生物学检定。结果显示,纯化的短棒状杆菌细胞壁可使小鼠脾激活指数达到4.06。能抑制艾氏腹水瘤的生长,而菌体脾指数3.18。实验证实,纯化的短棒杆菌细胞壁菌苗的活性好于菌体菌苗。  相似文献   
414.
探讨紫菜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刺激作用。以不同浓度的紫菜多糖及生理盐水(NS)经BALB/C小鼠腹腔连续注射7 d(1次/d)后,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及Griess法分别测定小鼠的脾细胞分泌TNF-α、NO水平。0.15 g/kg紫菜多糖注射组小鼠脾细胞分泌TNF-α、NO的水平高于NS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适宜浓度的紫菜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415.
目的:优化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生长因子微包囊的制作参数,观察其释放规律,为更有效的利用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27组试验,采用不同组合因变量为制作参数,制作PLGA微包囊,检测相应情况下微包囊的包封率和粒径大小,制作多元回归方程。将包裹有BSA的PLGA微包囊置于恒温震荡培养箱震荡进行体外缓释试验研究。结果:各优化变量对微包囊的粒径及其包封率均有影响,包囊表面光滑,成球较好。体外能够在11天内缓慢释放。结论: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包囊制备的各项参数,回归方程对试验结果可较好的进行预测,PLGOA微包囊在体外能够长时间缓释。  相似文献   
416.
程继铭  闫兴富 《广西植物》2019,39(12):1691-1701
该文采用硅胶(快速脱水)和35℃电子恒温干燥箱中脱水(缓慢脱水)、冷藏(4℃)和冻藏(-4℃)的方法,研究了辽东栎种子的脱水和低温敏感性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种子成熟散落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96.0%)和萌发率(78.9%),无论是快速脱水还是缓慢脱水,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和含水量的降低呈现减小的趋势,至脱水96 h后(快速和缓慢脱水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6.0%和69.8%),种子全部失去活力。辽东栎种子活力与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轻度脱水可促进种子萌发,快速脱水种子比缓慢脱水种子具有更高的脱水耐性。辽东栎种子不能耐受低温贮藏,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在4℃下冷藏30 d或-4℃下冻藏6 h后均显著降低,冷藏90 d或冻藏48 h后种子全部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417.
研究玉米须总黄酮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优化其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7个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4个因素,并对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黄酮最佳条件为解析时间16min,解析剂浓度73%,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为61℃,总黄酮提取得率为4.75±0.69%;玉米须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467.90、73.07、151.04μg/mL。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0和0.87;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的天然产物抑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分异响应现象, 但是阿尔泰山优势针叶树种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稳定性还存在不确定性。该研究选择阿尔泰山中段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 并对年表特征及树木径向生长-气候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季初期和中期的气温是研究区树木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 树木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的气温显著负相关, 与当年6-7月的气温显著正相关; 研究区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和6-7月的气温发生了分异现象, 表现为随着气候变化, 树木径向生长对生长季初期由高温引起的干旱的响应敏感性越来越强, 而对生长季中期气温的敏感性表现出先减弱再增强的趋势。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 适合开展树木生长-气候变化的研究; 检验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分异响应为该区域基于树木年轮开展历史气候重建和提高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9.
植物的花期物候与花部综合特征均体现了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进化产生的结果。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野外种群中具有雄性植株和两性植株两种不同性别表型。该研究以人为干扰较弱的孤山屯湿地以及人为干扰较强的金川湿地的大花百合为材料, 通过对两种生境间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花期物候、花部综合特征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探究大花百合的开花及传粉特征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种群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均早于金川湿地。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的雄性植株在初开时花粉活力高于金川湿地, 而两种生境间的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粉活力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雄性植株初开时的花蜜含量较高, 而后缓慢下降; 而在金川湿地内则是先增长, 48 h后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蜜含量在开花24 h后开始下降, 金川湿地内则是48 h后才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无论是雄性植株还是两性植株, 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比金川湿地晚。两种生境中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柱头可授性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生境分布的大花百合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和老豹蛱蝶(Argyronome laodice)。孤山屯湿地内中华蜜蜂及蓝灰蝶对大花百合的访花频率均显著低于金川湿地, 但老豹蛱蝶的访花频率显著高于金川湿地。3种访花昆虫中, 中华蜜蜂的访花效率最高, 蓝灰蝶与老豹蛱蝶起到补充授粉的作用。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花期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化与当地小气候和传粉昆虫数量有关, 这种变化是大花百合经过长期适应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2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ND)病毒弱毒疫苗La Sota株的免疫增强作用及机理,为兽医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种不同剂量La Sota疫苗株分别单独、与TF联合免疫SPF鸡,14 d后以ND病毒(NDV)参考强毒F48E9株(104.7 ELD50)进行攻毒,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测定鸡外周血IL-6、IL-10、IL-16和IL-21浓度,并以血凝抑制(HI)试验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鸡ND HI抗体效价和F48E9株的病毒血症水平。【结果】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单独免疫105.17、104.17、103.17和102.17 EID50剂量时疫苗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55%、0%和0%,半数保护量(PD50)为12 023 EID50;对应剂量联合免疫时疫苗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