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探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不同温度下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设置1次添加ALA(ALA组)、每隔3d添加ALA(C-ALA组)和对照(CK组)3个处理,分别置于5℃、15℃和25℃条件下培养,并于对数生长期测定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在5℃和15℃时,斜生栅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表现为ALAC-ALACK,其中ALA组的μmax分别达到各自CK组的122.7%和126.8%。(2)在5℃低温时,一次添加ALA后斜生栅藻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下降幅度显著低于CK组(P0.05),放氧复合体(OEC)活性状态(Fo-k)、QA被还原能力(F_(k-J))、QB(含快还原PQ库)被还原能力(F_(j-i))和慢还原PQ库被还原的能力(F_(i-p))均显著升高(P0.05)。(3)JIP-test参数显示,ALA处理使得斜生栅藻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降低,热耗散也减少,更多的能量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研究表明,外源ALA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斜生栅藻的生长,且在5℃低温下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外源ALA使得斜生栅藻光合效率提高,QA、QB被还原的能力以及PQ库被慢还原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越低,ALA对斜生栅藻PSⅡ保护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2.
修枝对辣木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压力下树木在垂直和水平生长之间的权衡,了解修枝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环境压力对树木资源分配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研究了修枝对辣木生长以及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50%、修枝100%以及修枝100%+去顶对辣木株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测定后期(12和16周)修枝50%和对照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修枝50%和修枝100%的地径生长速率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辣木在修枝后可能存在生长补偿机制。一般线性模型(GLMs)和标准化主轴法模型(SMA)对株高-地径拟合的决定系数相同,但是前者计算出的异速生长系数低于后者(前者为后者的84.9%~91.9%)。辣木异速生长系数随着修枝程度加大而升高,去顶处理降低了系数,表明修枝会促进辣木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株高生长,而地径增粗受到限制,去顶则相反。生产中,推荐采用修枝50%的方式对辣木进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构建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65024的SOX6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与rs1065024位点区域相结合的mi RNA,为进一步研究此SNP位点的功能及mi RNA与SOX6基因3'UTR区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含SNP位点在内的SOX6基因3'UTR片段,经过胶回收纯化后,将回收的目的片段插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 MIR-REPORT中,再经DH5a转化扩增,挑单克隆进行菌落PCR并进行质粒提取,对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最后进行DNA测序鉴定。针对SNP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出与SNP位点相结合的mi RNA。结果:经单菌落质粒测序验证显示带有T碱基的SOX6基因3'UTR重组质粒p MIR-REPORT-3'UTR-T构建成功;经定点突变,成功将p MIR-REPORT-3'UTR-T质粒转变为p MIR-REPORT-3'UTR-C,经比对未引入任何其他突变;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rs1065024位点位于mi R-190b、mi R-190a-5p、mi R-451b、mi R-4791与SOX6基因3'UTR的结合区域,其多态的改变可以影响mi RNA与m RNA的结合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SNP位点rs1065024的p MIR-REPORT-SOX6-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为今后SOX6基因3'UTR的SNP位点的功能及mi RNA与SOX6基因3'UTR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并接受原发病灶切除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7.8%及50.3%;中位生存时间为(22.9±5.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N分期、原发病灶手术方式、肝转移时间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等6个临床因素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P0.05)。结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早期明确诊断与手术治疗,并对肝转移灶局部设定合理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5.
为明确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种子的休眠特性和地理变异特性,测定了云南省元谋县凉山乡(属北亚热带区)和坝区苴林乡(属南亚热带区)车桑子种子形态,观察了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两地的车桑子种子都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经热水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种子(P=0.001)。两地种子在长、宽、长/宽以及种子百粒重上十分接近,其萌发特征和幼苗生长特征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坝区苴林乡和凉山乡种子并未发生地理变异,两地均适合车桑子采种,但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休眠破除,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6.
魏滨  闫淑珍  陈双林 《广西植物》2016,36(2):137-144
为了揭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黏菌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生境的异同,该研究选择6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从中收集地面基物和树皮基物进行湿室培养,通过物种鉴定和发生数量统计分析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计获得6目8科18属49种黏菌,其中绒泡菌目(Physarales)最多(17种),其次为团毛菌目15种、发网菌目(Stemonitales)11种、无丝菌目(Lieeales)4种、鹅绒菌目(Ceratiomyxales)和刺轴菌目(Eehinosteliales)分别各1种。主要优势种为灰团网菌(Arcyria cinerea)(RA=27.03%)和垫形双皮菌(Diderma effusum)(RA=21.14%)。随着海拔的升高,黏菌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出现在海拔300 m处,为1.66±0.12;而其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为0.25±0.05。两个样地的海拔高度相距越大,共有的物种数越少相似性指数越低。雨季共获得黏菌33种,旱季共获得黏菌40种,共有种为22种,相似性系数为60.27%,旱季基物上发生的黏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雨季。地面基物上的黏菌物种数为39种,高于树皮基物的26种,且两者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黏菌对地面基物的偏好性大于树皮基物。  相似文献   
197.
曾蕾  闫瑞亚  张梅  许为斌  张林静  于胜祥 《广西植物》2016,36(10):1245-1252
棒凤仙亚属代表着凤仙花属最先分化出的一支,以多年生草本,多于5朵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4枚,3沟花粉,心皮四室且每室具1枚种子,果实棒锤状,种子椭圆形以及三沟花粉其极面观为三角形而区别于其它种类。该亚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少数种类辐射分布至华中和中南半岛地区。已有报道证实花粉的形态特征对凤仙花属植物的属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棒凤仙亚属的种类少有涉及。为了进一步探讨该亚属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国产棒凤仙亚属植物的14种以及凤仙花亚属的窄萼凤仙花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棒凤仙亚属的花粉以单粒存在,具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三角状圆形,花粉粒外壁具均匀的网状纹饰,网脊平滑或具波状边缘,网眼中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棒凤仙亚属的花粉形态与水角属的花粉形态相似,表现出了其原始性;其花粉形态特征与花部形态性状等相关性差,对该亚属的组级分类意义较小,但对于该亚属的种间界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其花粉的极面观形状、赤道面观形状以及网状纹饰等变异相对稳定,对于界定该亚属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8.
"不完全连锁基因"遗传系谱图的题型频繁出现在上海市生命科学高考试卷中,此类题型将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与遗传系谱图结合在一起考查,题型新颖。通过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和考查目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以"小家庭"为分析单元、分开思考和判定、合并推理和计算3种变式处理方法。通过此类题型的变式处理,不仅简化了解题思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9.
为探讨Ca2+与盐生植物耐盐性的关系,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唐古特白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盐浓度不高于300 mmol·L-1时,施加定浓度Ca2+(≤15 mmol·L-1)可增加唐古特白刺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叶片水势与根系活力,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MDA含量,增加脯氨酸的积累,同时提高SOD和POD活性,且这种趋势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高浓度Ca2+(>15 mmol·L-1)对唐古特白刺各生理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影响唐古特白刺的正常代谢活动。说明定浓度的Ca2+(≤15 mmol·L-1)能有效缓解盐胁迫(NaCl≤300mmol·L-1)对唐古特白刺造成的伤害,高盐胁迫下外施Ca2+缓解作用不明显,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0.
以弯齿盾果草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为材料,在体视显微镜解剖观察的基础上使用扫描电镜对弯齿盾果草花序、花及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弯齿盾果草的花序是由最初的一个球形花序原基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且花序发生式样符合蝎尾状聚伞花序结构,而非通常所描述的镰状或螺状聚伞花序;花序发生过程中无单一主轴,花序轴是由侧枝连接而成,每一朵花原基有其对应的1枚苞片,下一花原基是从相邻的上一枚苞腋里发生,相邻两花原基交错互生。(2)花器官的发生是按照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的顺序发育,但雄蕊原基的花药部分发育速度要比花冠原基快,所以花器官的发育是按照花萼、雄蕊、花冠和雌蕊的顺序发育。(3)子房四深裂结构是由4个原基分别发育,而后相互靠拢而成。(4)小坚果表面的附属结构发生于子房发育后期,其背面的内外层突起分别是由生长较快的外部组织的边缘通过上部内缩和下部向外环状生长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