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花萱草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花萱草的6个品种为试材,主要研究了其组织培养中的激素配比、外植体类型、基因型以及不定芽的生根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大花萱草紫蝶的最佳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出愈率、分化率和平均出芽数分别为63.33%、91.11%和5.86;但是,上述指标在基因型间表现出差异;花茎是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1/2MS+0.2 mg·L-1 NAA是紫蝶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81.11%,平均生根数6.08;本实验建立了3个品种的再生体系,平均出芽数均在4个以上,其中“金娃娃”最高,是6.88。  相似文献   
22.
山西南部地木耳群落特征及其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生境中地木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木耳的群落特征及其生物量,结果表明:(1)群落种类组成,共有38种,34属,21科,单科单种14种;(2)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只有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3)地木耳平均生物量为10kg/hm^2,干重7.3kg/hm^2,湿重140kg/hm;(4)地木耳的自然含水量42%,持水量一8.6%,在海拔600-800m之间,地木耳生物量最大;(5  相似文献   
23.
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的共性AFLP标记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与马铃薯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以马铃薯青桔病高抗性的原始栽培种Solanum phureja获得的二倍体群体为作图群体进行AFLP标记的初步筛选,另选一个与作图群体有较大亲缘关系和相近遗传背景的二倍体群体对所获标记进行验证。在标记鉴定过程中使用了共性AFLP标记(common AFLP marker)的方法。通过与已构建的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获得了4个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相关的4个AFLP标记ATG/CTC 307.0,ATG/CTC 246.0,ATG/CTC191.0和AAC/CAC 79.0.将其分别定位于染色体1和12上,可望应用于其它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4.
采用壳聚糖絮凝沉淀法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片多糖进行纯化研究,分别考察了壳聚糖用量、絮凝时间、絮凝温度及溶液酸碱度(pH)对吸附色素、沉降蛋白质和多糖损失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出壳聚糖絮凝法纯化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 mg/mL、溶液pH值=5、絮凝时间50~70 min、絮凝温度20~40℃。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色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69%左右和35%左右,多糖的纯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在秦岭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4个地段分别设置了4个样地,用样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进行了调查.共做样方2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的群落学特征、径级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编制了太白红杉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从多角度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和Ⅲ之间,高径级种群趋向于稳定,低径级种群则反之.幼年个体补充不足,严重影响着该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6.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的叶绿素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是集中分布于山西南部的一种珍稀油料木本植物。以生物化学手段测定了翅果油树三个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并用统计学方法,欧氏距离、Word’s聚类分析及主因子分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在三个种群间已有遗传分化,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也有明显差异,自然种群与其生境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翅果油树的选种育苗和森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丛枝菌根化翅果油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为供试植物,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 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翅果油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分4个组: 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单独接种组(GM)、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单独接种组(AD)、混合接种组(GM + AD)、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菌根侵染率、生物量、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及其对N、P营养的影响等指标。结果显示: 菌根真菌对3个接种组均有侵染, 其中, GM + AD的侵染率最大(90.5%), 生态学效应最好; 与对照组相比, 接种组的生物量均明显提高(p < 0.05), 其中GM + AD组生物量显著增加, 是CK组的2.2倍; AM菌根对根部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使根面上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 < 0.05); AM菌根使根际pH值降低, 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 接种组根际土壤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加, 根际土壤的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增加量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 < 0.01); 接种组的根际土壤中, 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 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相关关系(p < 0.05)。研究表明: 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翅果油树幼苗的微生态环境, 提高了根际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8.
翅果油树脱毒试管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翅果油树的无菌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继代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诱导、褐化现象及预防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无菌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继代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N2(MS BA0.5 NAA0.02)、N4(MS BA0.5 NAA0.04);植物激素类型及浓度配比是生根诱导的关键,NAA、GA、IBA为必需激素类型;用多种途径避免和预防了实验过程中的褐化现象,降低了褐化率;建立了翅果油树组织培养高效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29.
采用传统热浸提工艺,从马齿苋植株中提取多糖.以B1培养基为基础,通过添加0.15 g/L的抗褐变剂Vc及不同浓度的马齿苋多糖,研究了其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培养的抗褐变作用.结果显示:(1)马齿苋多糖对愈伤组织培养中的褐变有一定缓解作用.(2)经筛选,得到0.19 g/L为最适的多糖添加物浓度,子叶愈伤组织产生生物量最多,抗褐变效果与Vc的作用相似,愈伤组织生命周期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0.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辅助提取翅果油树叶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辅助法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和酶解温度对翅果油树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酶解能力,当酶用量为6.5 mg.g-1,酶解时间为1.5 h,pH4.7,温度为46℃时,总黄酮得率达到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