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7篇
  5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门哥病毒(Mengo Virus)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其成为用于疫苗载体研究的良好候选株,该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其中包括啮齿类动物、猪、猴,很可能还有人类,并能特异地在感染细胞的胞浆中表达自己的基因。将其基因组5′端的非编码区部分缺失后,致弱病株可以稳定地复制。本文报道了一种致弱的门哥病毒重组体(vLCMG4),它含有编码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核蛋白的一种免疫显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位基因。经对BALB/c鼠小剂量一次性免疫后,以vLCMG4可使小鼠对致死量的LCMV的攻击产生保护性免疫,并可诱导出一种LCMV特异的CD8~ 细胞毒T淋巴细胞应答。表明重组门哥病毒疫苗是通过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而发挥其抗传染病的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50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 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响;燥红土植物叶片与凋落叶N、Mn含量和N∶P显著高于变性土,而燥红土植物叶片P、Ca、Mg、Fe、Cu、Zn和凋落叶P含量显著低于变性土.燥红土植物叶片N含量较变性土高34.8%,而P含量低40.0%;在叶片凋落时,N、P、K表现为重吸收,而其他元素呈富集状态.燥红土凋落叶Ca、Mg、Mn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变性土.物种仅对叶片N含量有显著影响,物种与土壤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和凋落叶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土壤类型对不同物种元素含量的影响方式较为一致.土壤类型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作用于干热河谷植物凋落物分解、植物-土壤的养分反馈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503.
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中多环芳烃的迁移与转化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3a定位研究数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携带的PAHs有10种,总含量为288.662μg.L-1;林内穿透水中PAHs有6种,总含量为101.901μg.L-1;树干茎流水中有5种,总含量为82.069μg.L-1;灌木层和草本层穿透水中只有4种,总含量分别为49.049μg.L-1和74.938μg.L-1。大气降水中的PAHs经过树冠、树干、灌木和草本层的吸收、淋溶和淋洗作用后,有的种类表现为完全被吸收而消失,有的种类浓度大幅度降低,而有的种类则浓度增大。随地表径流迁移水中PAHs有5种,总含量为36.866μg.L-1,与大气降水相比,PAHs种类减少50%,浓度降低87%。同时阐述了水文学过程中PAHs迁移转化机理和樟树林具有较高的净化效能。该项研究为城市森林的铲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4.
采取典型样地法,以三江源保护分区的麦秀林场、中铁林场的祁连圆柏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群落内物种盖度、多度、频度等,分析了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旨在对当地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经济作物的培育提供参考,同时为青海省柏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调查到植物72种,隶属27科58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21科48属61种,单子叶植物5科9属10种,并以菊科在群落里种类最多。(2)植物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以祁连圆柏占绝对优势,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则呈明显的“偏锋”格局,且均在海拔3 150 m处达到最大值。(3)随着海拔的上升,灌木层及草本层α多样性呈“波动”形变化趋势,均在海拔3 550 m处达到最低值。(4)灌木层的Cody指数在海拔2 950~3 150 m段达到峰值,草本层在海拔3 150~3 350 m处达到峰值;Sorenson指数灌木层在海拔2 950~3 150 m和3 350~3 550 m处均出现峰值,草本层在海拔2 950~3 150 m处出现峰值。研究认为,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在低海拔地区加强管护,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并加大当地经济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以增加农牧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505.
506.
心力衰竭是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传统的强心、利尿、扩张外周血管等治疗措施仅能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但无法逆转在心肌细胞中发生的分子变化。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包括神经-体液的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的肥大及凋亡等机制,其中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是心力衰竭进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心力衰竭中心肌细胞虽然发生代谢障碍,但仍然保持活性,且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因此,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不能局限在缓解症状,而应针对心力衰竭中潜在的分子机制,逆转损伤的心肌。研究线粒体在衰竭心肌中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逆转心肌的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线粒体的生物起源及其针对其起源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7.
作为最有潜力的第三代生物材料,新型可降解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骨骼相近的力学性能,可避免二次手 术带来的不良影响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镁合金在医学中的应用也受到其降解速度过快和随之引起机 械完整性丧失的影响。随着对镁合金研究的深入,在控制降解方面的研究已有显著成效。目前关于镁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 其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方面。本文将从镁合金降解产物对机体的影响,降解速度的控制和在医学中应用对其在当 今科研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08.
乳酸菌及其产生的发酵剂具有较大的抗氧化作用,而大多数生命有机体必需进行生物氧化,但是氧化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损害细胞和组织,因此作为益生菌的乳酸菌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资源。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的筛选情况、乳酸菌产生抗氧化物质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且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提高蔬菜的抗氧化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抗氧化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工作,综述了其作用机理,阐述了提高蔬菜抗氧化功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研究的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09.
开花植物性系统特征是植物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繁殖策略,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种的种群结构及其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 因此性系统特征一直是植物进化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于2012年和2020年在吉林省金川泥炭沼泽湿地, 通过样地调查取样的方法, 研究了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的性系统特征以及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比例、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 并探究了大花百合植株个体大小和其性别表达的联系, 比较了不同性别表型的花粉实际可育性和来源不同的花粉授粉处理结实后的种子活力。结果显示, 个体水平上, 大花百合具有雄花植株、两性花植株和雄花两性花同株(即雄全同株) 3种性表型; 种群水平上, 具有雄花的个体充当父本, 通过花粉向下一代传递基因, 而具有两性花的个体主要充当母本, 通过胚珠实现基因的传递。2020年大花百合雄花植株占种群内开花植株的39.14%, 相比2012年雄花植株比例增加了22.80%; 大花百合种群分布密度为0.06株/m2, 较2012年下降了0.09株/m2。从2012年到2020年, 总体表现为种群密度降低, 雄花植株相对比例增加的趋势。两性花植株和雄花植株在小尺度范围主要呈聚集分布, 随着尺度增大, 趋于随机分布。雄花植株显著小于两性花植株, 但鳞茎资源分配显著高于两性花植株。大花百合植株的性表达遵循大小依赖的性分配假说: 个体较小的植株表达为雄花植株, 而个体较大的植株则为两性花植株或雄全同株。在不同授粉处理下的结籽率和种子萌发结果表明, 大花百合自花授粉结籽率和坐果率显著低于异花授粉, 雄花植株和两性花植株花粉可育性以及对两性花植株授粉后所获得种子活力无显著差异。大花百合雄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对有限环境资源条件适应的结果, 反映了湿地条件下该植物在生长和繁殖资源之间的权衡策略, 在长期的湿地演变过程中, 这种性系统特征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意义。  相似文献   
510.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μ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μ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μ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μ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