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21.
铜-64(半衰期12.7小时)是PET上常用的一种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其不仅能够作为示踪剂同时还能够用于治疗,特别是对癌症的放射治疗,效果显著。以往~(64)Cu只有通过核研究反应堆快速中子通量捕获才能生产(即质子流轰击锌),反应周期长且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64)Cu的生产和应用。为实现~(64)Cu的大量生产、应用同时节约成本,国际上已开展医用回旋加速器~(64)Cu的高效制备研究,目前最常使用的是64Ni经质子束流轰击后发生核反应产生~(64)Cu。通过结合我中心实际操作经验,本文旨在阐述医用回旋加速器(能量16.5Me V)高效制备~(64)Cu的方法。以天然镍粉为电镀原材料。将其电镀成功后,利用30微安的质子束流开始轰靶,最后通过离子交换柱将~(64)Cu、64Ni和其他放射性产物快速分离,从而得到纯度高、放射性活度高的~(64)Cu。  相似文献   
2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它与自身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作为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受体蛋白,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激活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9是TLR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先天免疫系统中识别细菌和病毒Cp G DNA的重要受体,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研究发现,TLR9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内皮受损和泡沫化细胞形成)密切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TLR9在AS进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本文对Toll样受体9与动脉粥硬化疾病之间关系做一个简要的阐述,简明的总结了TLR9与树突细胞及自噬之间的联系,并为其作为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
创伤性脊髓损伤会导致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严重缺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目前主要集中于处理原发性创伤损伤以及通过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法,而对于神经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却未有有效方法.以干细胞及生物材料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为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的可能.再生医学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已逐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对干细胞或功能细胞以及生物材料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25.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 -ATPase、Mg2 -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的延伸而下降,并呈显著正相关;叶绿体Ca2 -ATPase和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相对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2 -ATPase热敏性高于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Ca2 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 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26.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8,自引:7,他引:101  
湿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被称为“自然之肾”。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不仅如此 ,湿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1] 。然而 ,近些年来一些地区的湿地状况令人担忧 ,具体表现城市化、工业化、路基建设、农业开发及废物处理等造成湿地面积的缩小 ;水利、灌溉、水库蒸发、河流及地下水过度提取 ,沼泽地排水、挖渠、土地开荒、筑堤造…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患17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 例。其 中,观察组施行Quadrant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施行经后入路开放性椎间融合术。评估和比较两组病 患术前和随访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一年时的VAS 评分与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 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其手术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0 例神 经根损伤(22.99%),3 例椎间隙感染(3.45%),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4%),而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出现3 例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减少对病患的创伤,控制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探讨好氧-厌氧混合污泥启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产电性能以及MFC对微生物群落的选择作用,【方法】以乳酸为底物,应用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单室MFC启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动态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MFC经过3个周期启动成功,最高输出电压230 m V。当MFC外电阻为1656Ω时,最大功率密度11.15 W/m3,电池运行稳定。混合污泥启动MFC以后,阳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同种泥差异较大,且多样性降低。生物膜中微生物类群按丰度依次为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24.9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30%、厚壁菌门(Firmicutes)9.70%、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8.50%、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7.90%、绿弯菌门(Chloroflexi)4.20%以及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3.60%。有利于生物膜形成与稳定的动胶菌属(Zoogloe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序列丰度分别占生物膜群落的5.00%和3.90%,与MFC产电能力直接相关的地杆菌属(Geobacter)序列由混合污泥中的0.60%上升至阳极生物膜中的2.60%。【结论】本研究表明,MFC阳极生物膜在驯化过程中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淘汰和选择,最终驯化形成了有利于生物膜形成与稳定、有机物厌氧发酵与产电的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29.
中国西藏黏菌记录(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双林  闫淑珍  李玉 《菌物学报》2010,29(6):845-851
报道和记录了中国西藏的黏菌75种1变种。研究标本中,225份由第一作者采自西藏的林芝(八一和鲁朗)、波密和米林,37份来自于树皮基物的湿室培养,8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26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通过对这些标本的鉴定和复核,明确了52种1变种为西藏新记录种,叶生钙丝菌Badhamia foliicola和齿孢团毛菌Trichia crenulata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常规的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了纯化的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的缺失信号肽的97kDa营养期杀蚊毒素(Mosquitocidal toxin 1,Mtx1)蛋白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7.3kDa的Cyt1Aa晶体蛋白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Mtx1和Cyt1Aa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比单独毒素蛋白高,经统计分析表明两毒素蛋白对目标蚊幼虫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LC98处理浓度下,Mtx1和Cyt1Aa按3∶1混合的混合物LT50值比单独Mtx1的提前了6.36h。表明Cyt1Aa和Mtx1对致倦库蚊具有协同毒杀作用,提高对目标蚊虫的毒力、缩短半致死时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Mtx1和Cyt1Aa的杀蚊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在蚊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