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乳酸菌及其产生的发酵剂具有较大的抗氧化作用,而大多数生命有机体必需进行生物氧化,但是氧化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损害细胞和组织,因此作为益生菌的乳酸菌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资源。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乳酸菌的筛选情况、乳酸菌产生抗氧化物质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且利用抗氧化活性乳酸菌提高蔬菜的抗氧化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文章概述了抗氧化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工作,综述了其作用机理,阐述了提高蔬菜抗氧化功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研究的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2.
为了探讨游泳加速模式对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游泳性能及运动代谢的影响, 评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爆发游泳速度(Uburst)和最大代谢率(MMR)的适宜测定方法, 在4种加速模式条件下, 检测了实验鱼的最大游泳速度(Vmax), 以及鱼体在运动过程中及其力竭后代谢恢复期的耗氧率(MO2)。结果显示: 在速度增量(ΔV)为20 cm/s, 加速持续时间(Δt)为2min的加速模式条件下, 团头鲂和南方鲇的Vmax及游泳过程的无氧代谢占比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3种加速模式(P< 0.05), 呈爆发运动(Uburst)状态。在ΔV为10 cm/s, Δt分别为20、40和60min 的加速模式下, 两种鱼的无氧代谢占比均在12%以下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 其中团头鲂在这3种加速模式下的Vmax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南方鲇在ΔV为10 cm/s、Δt为20min条件下的Vmax显著高于另2种加速模式的测定值(P< 0.05)。两种鱼的MO2在各加速模式下均随着游泳速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在爆发游泳过程中, 两种鱼的MO2随游泳速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团头鲂的MO2随速度的变化曲线在接近100 cm/s的时候出现拐点, 此后MO2随速度的增幅变小; 而南方鲇的该曲线在速度为20 cm/s时就出现拐点, MO2的变化进入“平台期”。在所有加速模式下, 两种鱼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耗氧率(AMO2)均显著高于力竭后代谢恢复期的最大值(DMO2, P< 0.05)。用Ucrit法测得团头鲂的AMO2高于Uburst法的测得值, 而南方鲇则相反。由研究结果得出, 测定团头鲂的Ucrit采用ΔV为10 cm/s、Δt在20—60min的加速模式是适宜的, 测定南方鲇Ucrit的适宜加速模式是ΔV为10 cm/s、Δt为20min。两种鱼均应采用在运动阶段测得的最大MO2作为MMR; 测定团头鲂的MMR适用于Ucrit法, 测定南方鲇的MMR适用于Uburst法。团头鲂持续游泳的能力较强, 爆发游泳的加速能力相对较弱; 而南方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该差异反映了物种适应其生态习性的权衡效应。  相似文献   
953.
954.
解析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获得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鸟类物种多样性,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设置8条总长17km的鸟类调查样线,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片区24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进行辅助调查。为了重点研究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机制,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内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4种生境共30个样点进行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调查。利用15个鸟类功能性状计算群落功能丰富度(FRic)和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MNND),并构建零模型,探讨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作用对越冬期鸟类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共记录13目42科114种鸟类,与该区域前期野外记录相比新增了74个野外记录鸟种。该片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物种组成差异明显,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物种组成相似,但未完全重合。在该区域高原湖泊和高山草甸越冬的16种鸟类显著扩大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功能空间,但同时显著减小了功能空间中物种的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4种生境鸟类群落功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