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樟树内生细菌EBS05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胞杆菌EBS05是从樟树中分离的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以小麦纹枯病菌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EBS0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主要营养成分的组成和配比分别为可溶性淀粉3%、蛋白胨2%、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5~9,最适温度34℃,装液量25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82.
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生长及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下宁夏枸杞生长及果实糖分积累的变化规律,为宁夏枸杞在干旱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灌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植株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及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抑制宁夏枸杞新稍、果实、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随着干旱程度加剧,根和茎中干物质分配率逐渐升高,而枝条、叶和果实中干物质分配率大幅降低;轻度干旱有利于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的积累,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则不利于成熟期果糖和蔗糖积累;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成熟期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的含量与SPS和转化酶活性存在极显著相关。可见,在果实发育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55%以上,能促进宁夏枸杞果实中糖分积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3.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在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下丘脑弓状核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信息,观察其变化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ACh、DA、NA、AD的表达。结果:在一次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ACh变化不明显(P>0.05),DA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运动后3 h下降(P<0.05),NA变化表现不一(P>0.05),AD运动后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ACh有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P>0.05),DA变化不明显(P>0.05),AD先增加而后逐渐回降(P<0.05),NA可能与AD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一次负荷运动中,下丘脑弓状核ACh、NA、AD与运动应激HPA轴的兴奋有密切关系,AD是促进HPA轴兴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HPA应激轴的兴奋可能在运动适应初期由NA、AD,后期由ACh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韦莉  韩志刚  吴登虎  姚勇  杨金龙  潘永全 《四川动物》2012,31(2):266-268,338
重庆动物园亚洲象普遍发生一种皮肤病,表现为臀部、腰部或脖颈部等处皮肤不同程度的白斑、脱屑、皲裂、瘙痒和结痂等,严重妨碍动物生长发育,在应用特比萘芬等化学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于2008年经分离鉴定推测为小孢子菌真菌性皮肤病,自2009~2011年采用艾叶水剂外洗治疗,并以艾叶混合饲料饲喂动物,配合艾叶环境熏蒸消毒,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初步表明艾叶为一种具有推广前景的防治动物皮肤病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86.
本文采用96微孔板法,首次对河南鼠尾草抑制酵母和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研究。河南鼠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28.73μg/mL)和正丁醇提取物(IC50=73.90μg/mL)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远高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但只有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366.79μg/mL)具有抑制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阳性对照Acarbose未检测出其IC50。结果表明,河南鼠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酵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但只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7.
总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和分发利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0年来,新增麻类种质697份,保存资源数量增至9764份,居世界第1位;繁殖更新麻类资源5343份次,基本解决了麻类资源安全保存和供种等问题;完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特性鉴定6543份次,筛选出麻类优异种质296份;向全国50家单位分发种质4296份次,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GFP基因导入对BALB/c荧光裸鼠脾脏组织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日龄(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BALB/c荧光裸鼠及BALB/c普通裸鼠各32只,雌雄各半,处死取脾脏,对脾脏的绝对重量、脾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对脾脏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对脾脏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28日龄荧光裸鼠脾脏指数明显较高(P〈0.05)。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49日龄、70日龄荧光裸鼠淋巴细胞数明显变少(P〈0.05)。与普通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相比较,相同日龄荧光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GFP基因对不同日龄荧光裸鼠的脾脏发育及其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为了克服保护地栽培作物的连作障碍,针对筛选的拮抗引起土传病害的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混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测定了制备菌剂中的菌体数量和抑菌活性;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研究了制备菌剂的生防效果;在保护地中试验了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制备的单菌剂中含有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8 cfu/g以上,混合菌剂中每个菌种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5 cfu/g,并且菌剂的粗提物中存在明显的抑制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抑菌物质。在人工接种盆栽试验中单菌剂和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混合菌剂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混合菌剂田间实验对枯萎病和疫霉病防效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