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4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定点突变后蛋白质稳定性的增加还是降低,是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基于蛋白质序列信息对蛋白质定点突变后的稳定性进行预测的方法,因其简易、适用面广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通过对编码策略(coding schemes)的探索,发现不同编码策略对预测准确率有较大影响,并发现基于进化信息的BLOSUM打分矩阵可以用于蛋白质定点突变稳定性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应用基于BLOSUM62打分矩阵的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可以改进蛋白质定点突变后稳定性的预测,而且ANN+ BLOSUM62在1623条序列的数据集上的实测结果优于目前国际通用的几款预测 软件。 相似文献
42.
43.
人类肠道中含有的多种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它们对宿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包括细菌、病毒和真核生物,已经被证明与宿主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其中的益生菌。益生菌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包括与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抵御病原菌的定殖、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产生相关代谢产物,在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神经系统中发挥有益作用。综述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讨论了近年来益生菌应用临床研究实例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疾病风险和健康可持续性的贡献,将为新的治疗干预和疾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45.
杉木人工林去除根系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挖壕法研究杉木人工林去除根系后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及其与5 cm土壤温、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去除根系与对照5 cm土壤温度的差异性不显著(P=0.987),5 cm土壤湿度差异显著(P=0.035)。杉木林去除根系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2007至2008两年实验期间去除根系与对照处理变化范围分别为0.19-2.01μmol.m-2s-1和0.26-2.61μmo.lm-2s-1,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90μmo.lm-2s-1和1.30μmol.m-2s-1。去除根系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幅度为9.4%-59.7%,平均降低了30.4%。去除根系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模拟方程分别为:y=0.120e0.094t(R2=0.882,P=0.000),y=0.291e0.069t(R2=0.858,P=0.000)。Q10值分别为2.56和2.01。 相似文献
46.
湖南会同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湖南会同不同年龄(7年生、17年生、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分别在317.06—398.56 mg/kg和0.82—1.38 mg/kg之间,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属低水平;杉木林土壤全磷含量从7年生幼龄林到25a近熟林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并且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分别增加了19.68%、15.75%,土壤有效磷含量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提高了45.55%左右;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均小于2.0%,这表明本研究区土壤全磷向速效磷转化较难,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较低,但该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出现增大的现象;无机磷含量分别为:7年生169.50 mg/kg、17年生182.03 mg/kg、25年生175.94 mg/kg,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增高,中龄林以后降低;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以O-P含量最高,其次是Fe-P,Ca-P,Al-P最少;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无机磷形态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幼龄林到中龄林阶段林木以吸收Al-P为主,近熟林阶段林木以吸收Fe-P和Ca-P为主;有机磷含量在全磷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变化来看,杉木生长过程中有部分的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土壤不同形态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效磷与有机磷相关系数为0.667,呈极显著相关性,是研究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7.
八名射击运动员(手枪2人,步枪6人),在实弹射击训练中,连续同步地记录了脑电、心电、心率、阻抗呼吸波。同时记录了受试者持枪稳定的程度。 分析表明,射击环数是五项独立无关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对射击时生理指标和射击环数进行系统辨识建模分析,求出每个人的系统参数_i值。找出了每人射击时最佳生理参数,为指导射击练习和反馈训练,提供了客观生理依据。 本文设计的激光光点录相方法,可反映持枪稳定的程度,简单、方便,可在射击训练中采用。 相似文献
48.
在海南文昌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15例(男为150例, 女为165例)和乡村汉族407例(男为216例, 女为191例)成人的73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25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 对海南文昌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1)文昌汉族有上眼睑皱褶, 蒙古褶欠发达,眼裂窄且多呈眼外角高, 鼻根高度中等, 直鼻梁, 鼻基部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鼻孔最大径斜位, 鼻翼宽, 耳垂多为圆形、三角形, 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 红唇较厚, 发色黑, 肤色、眼色较深。2)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男性还为中面型, 女性还为狭面型。3)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中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 男性还为中腿型, 女性还为亚短腿型。文昌汉族城市、乡村的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中等身材。4)文昌汉族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从体部指标来看。文昌汉族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49.
检测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的总IgE、特异性IgE和观察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进一步探讨抗体依赖的(肥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试验时,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分别动态检测总IgE和特异性IgE;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采用直接法;然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但以感染鼠的作用更强。肥大细胞在ADCC效应机制中对杀伤旋毛虫肌幼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