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探讨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1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治疗)和观察2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苍砂白芥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中医临床疗效、肌瘤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6.67%,观察1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肌瘤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1组、观察2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可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2.
李建章  王莉  范准  杨树才  李鑫磊  马晶 《生物磁学》2013,(35):6860-6863,688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4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5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TGF-β1和Smad4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情况并分析其与TGF-β1和Smad4的表达的关系。结果:TGF.B1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Smad4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5)。Smad4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管数密度(L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P=0.037)。TGF-p1的表达与Smad4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结论: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Smad4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CXC亚族CXCR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PCR方法获取CXCR4基因编码区片段,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EGFP-CXCR4与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用相同滴度的慢病毒转导等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后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CXCR4 mRN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结果:PCR、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CXCR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同时用该慢病毒载体转染MSCs后可有效地增加MSCs中CXCR4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XCR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能在MSCs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4.
195.
目的:建立人颈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颈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并行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及CK8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结果:原代髓核细胞凋亡率6.1±1.4%,S期细胞比例7.3±0.5%。贴壁后形态为多角形或短楔形,传代后生长加速。细胞呈甲苯胺蓝异染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只有少量椭圆形大细胞CK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人颈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证实成年后髓核内仍有少量细胞保持脊索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96.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生化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指导其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0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常规生化和干式生化的检验项目达到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66.6%和58.4%,达到5~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达到4~5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4.达到3~4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16.7%,在3西格玛水平以下分别占19%和8.3%,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分别为9.33和6.95。在12个6σ值<6的检验项目中有50%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5%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其余则两者都要改进。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化学检测性能评价,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7.
根据已经克隆到的小黑麦碳酸酐酶基因序列,将其概念地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4.1、DNAStar5.02、SOPMA、Swiss-Model Workspace和NCBI-VAST等在线软件和服务器对该小黑麦碳酸酐酶(C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进行了分子结构模型预测,并对其三维结构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小黑麦碳酸酐酶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具有β类碳酸酐酶所特有的保守性基序C-[SA]-D-S-R-[LIVM]-x-[AP];SOPMA预测的二级结构显示,该酶含有α-螺旋(38.61%)、随机卷曲(54.44%)和β-折叠(6.95%)。通过VAST矢量比对工具将小黑麦碳酸酐酶与模板(lekjA)三维结构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小黑麦碳酸酐酶与豌豆β碳酸酐酶同型八聚体中的一个单体(lekjA)具有很好的匹配,故推测小黑麦碳酸酐酶全酶也可能是同型八聚体。  相似文献   
198.
Spin蛋白家族是具有Spin/Ssty保守结构域并在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分子。研究利用简并引物PCR,从斑马鱼成熟卵母细胞SMART cDNA文库中筛选到260 bp的DrSpin-1和DrSpin-2部分序列,经序列同源性比对,斑马鱼DrSpin-1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与银鲫CagSpin一致性高达81%。利用RACEPCR从该cDNA文库中获得斑马鱼DrSpin-1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DrSpin-1全长cDNA为1082 bp,开放阅读框771 bp,编码257个氨基酸,具有三个Spin/Ssty保守域,8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初步确定斑马鱼DrSpin-1是Spin基因家族成员。斑马鱼DrSpin-1蛋白与已报道的鱼类Spin蛋白多重序列比对表明,DrSpin-1蛋白与银鲫CagSpin蛋白同源性最高。可以推测克隆得到的斑马鱼DrSpin-1与已知功能的银鲫CagSpin具有相近的表达谱和生物学功能,可能在配子发生和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9.
以天津1999、2003、2007年的3期TM影像为数据源,获得天津湿地类型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湿地总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面积从1999年的3120.89 km2增加到2007年的3281.34 km2;2015年增加到3297.43 km2;从2015年到2023年减少到3285.78 km2.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一直减少,从2007年的33.0%减少到2023年的30.2%,人工湿地比重则增加到69.9%.选取20个变量指标归纳为两大类建立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对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GDP、人均GDP、全市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有较大正相关性,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耕地面积等有较大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