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钙通透性阳离子通道蛋白(OSCA)在渗透胁迫感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辣椒(Capsicum an-nuum L.)全基因组信息,鉴定出14个OSCA基因(CaOSCA),染色体定位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分别位于1、2、4、6、7、8、9、12号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其编码产物均位于质膜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这...  相似文献   
72.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73.
在广西南宁对不同种质来源的棉花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越冬耐冷性鉴定,为多年生棉花耐冷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在开展最佳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筛选的基础上,采用5个耐冷生理生化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和露地越冬指标综合鉴定63份材料的越冬耐冷性,并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其聚为4大类,即耐冷型23份、中度耐冷型19份、中度冷敏型9份和冷敏型12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6.51%、30.16%、14.29%和19.05%。所有耐冷型材料均和多年生海岛棉种质有关,说明多年生海岛棉在越冬耐冷性育种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供试棉花材料越冬性的细胞质效应不显著,杂交后代的越冬性有向亲本的平均类型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茎段为转化受体材料,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Starch branching enzyme b,SBEⅡb)的过表达载体转化马铃薯,接种762个茎段,共获得35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了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一步进行GUS活性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转基因植株的茎段与试管薯均被染上蓝色,表明外源SBEⅡb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且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75.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人体肠道菌转化黄芩苷,探索转化方法及模型;用醇沉法提取了黄芩苷转化酶,即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并探讨了酶促影响因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黄芩素。经实验确定,黄芩苷转化培养液经超声波处理后,在转化液中有黄芩素检出。实验得知,转化酶为胞内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0,Ca2+、Mg2+和Cu2+对酶促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Fe2+则具有抑制作用,Zn2+浓度在l mmol/L时起促进作用,在5 mmol/L时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对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原品种大力及杂交后代F1三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包括抗氧化酶(SOD、POD、CAT)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等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RM10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大力的50%,F1为大力的72%;RM10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大力高125%,F1的比大力低3%;RM10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大力的56%,F1为大力的11%;RM109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为大力的60%,差异都极显著。揭示了基因突变后引发的生理生化的变化,从中探讨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78.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残存的锥连栎群落中植物种类组成较为简单,共发现68种植物,隶属于35科60属,其中,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唇形科等科植物占有较大优势;从植物生活型和功能型来看,群落内以草本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数量居多,分别占所有植物种类的58.8%和63.2%。不同类型群落中,除了扭黄茅始终为各群落中最为重要的优势种之外,同一草本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存在较大差异;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程度较为低下,其Shannon-Weiner指数在1.7~2.6之间,且与群落受干扰程度存在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4种进口紫花苜蓿在逆境条件下幼苗生理响应特点,并比较其对逆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以推测其抗逆性,便于指导在我国的因地制宜种植,发挥最大生产性能,特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用H2SO4、NaOH、土壤浸出液分别配制pH为3、4、5、6、7、8、9、10、11、12的试剂;当pH为7时,用土壤浸出液配制NaCl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的试剂;再配制pH分别为8、9、10、11、12,NaCl浓度分别相应为0.2%、0.3%、0.4%、0.5%、0.6%的试剂。分别种植4种苜蓿,检测生理指标,分析敏感性。结果:耐酸能力表现为:金皇后>飞马>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耐碱能力表现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耐盐能力表现为:飞马>金皇后>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耐盐碱能力表现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结论:根据4种紫花苜蓿的抗逆特点,分别选择合适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80.
罗汉松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罗汉松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2条(占88.97%),8个罗汉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9~0.80说明罗汉松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将8份罗汉松材料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见,利用SCoT分子标记可有效的分析罗汉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罗汉松种质亲缘关系的鉴别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