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biological agents against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is of prime importance for the elab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are environment-friendly, respectful of bio-diversity and safer to human health through reduced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 major goal to understand how Bt toxins work is to elucidate the functions of their three domains. Domains II and III are involved in binding specificity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but the function of Domain I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a Manduca sexta BBMV (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system, we analyzed its responses to Cry1Aa 15 single-point mutations with altered Domain I helix 4 residues. Light scattering assay showed that toxicity was almost lost in 3 mutants, and we observe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xicity in other 7 mutants. However, 5 mutants retained wild-type toxicity. Using computer software, we simula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helix 4. Both experimental and bioinform  相似文献   
42.
大亚湾水域原甲藻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998年至2000年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有8种原甲藻(Prorocentr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海洋原甲藻(P.micans)。三角棘原甲藻(P.triestinum)。具齿原甲藻(P.mexicanum)和原甲藻未知种(P.sp)。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3.
海三棱Lu草种群的物候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GSDS: 基因结构显示系统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郭安源  朱其慧  陈新  罗静初 《遗传》2007,29(8):1023-1026
构建了一个用于绘制基因结构示意图的网站系统(http://gsds.cbi.pku.edu.cn/)。用户可提交核酸序列、NCBI核酸序列号或基因外显子位置信息, 得到基因结构示意图; 并可指定在基因结构图上标注某些特定区域。系统允许用户同时输入多个基因, 并指定输出次序和标注区域。结果可用位图和矢量图两种图形格式显示。点击位图格式结果, 可以查看相应序列。系统提供中英文两种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45.
46.
先天性全身性多毛症(congenital hypertrichosis) 比较罕见,一家多例者国内尚未见正式 报告。1979年在广东省和平县发现一家4例 (简称“毛户"),我们对此家庭进行了调查。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载体材料表面的高度有组织的微生物群体,主要由菌体和微生物的胞外分泌物构成。与浮游细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微生物对抗菌剂、恶劣环境及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显著增加,还具有自增殖、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生物被膜在污水处理、工业发酵、食品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对生物被膜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因价廉、具有较轻的比重和密度、易于表面改性等特点,成为介导生物被膜构建的优选载体材料。本文对水凝胶、高分子分离膜、聚合物纤维膜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载体等几大类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生物被膜构建及其生物转化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以青稞、普洱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评定指标,对青稞与茶汤料液比、浸泡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方法,对普洱茶风味青稞茶进行4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最佳配方为青稞与茶汤料液比6.5 g/100 mL、浸泡时间15 min、烘烤温度207℃、烘烤时间10.6 min,为普洱茶风味青稞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68 d,获得野放普氏野马有效照片2 051张。研究发现,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春季远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而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野放普氏野马饮水频次春季极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普氏野马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钟形,13:00~17:00时达到高峰,20:00~次日5:00时快速下降,3:00~6:00时是一天中的低谷,在5:00~13:00时快速上升。不同月份野放普氏野马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8.364,df=7,P0.01)和昼行性指数β(t=19.519,df=7,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值为0.660.54,表明野放普氏野马活动以昼间为主。季节间活动差异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样本K-S检验,t=7.851,df=23,P0.01)。独立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值差异不显著(χ~2=0.162,df=2,P0.05)。通过在卡山保护区固定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初步明晰了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附近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水源地利用,从而为野放普氏野马的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GPATs主要负责将脂肪酰基从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或酰基辅酶A(acyl-CoA)上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Glycerol-3-phosphate, G3P) sn-1位置上。有些成员还具有sn-2酰基转移活性。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得到了GPAT基因。这些GPAT基因编码的酶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在细胞中分别定位于质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上。这些酶参与三酰甘油、几丁质和软木脂等多种脂质的生物合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GPAT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以及GPAT酶的亚细胞定位、sn-2酰基转移特异性、GPAT酶的底物选择性及其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