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棉蚜的药剂防治,自从用六六六及E605替代了棉油皂及棉油乳剂之后,已经可以说基本上获得了解决。这两种药剂对棉蚜的毒性都极高;在适当的剂量及喷洒时,可以得到极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的关键,在施用这两种药剂时的适当时期和次数。由於这两种药的残效时间都比较短,因此,过了一定时期后,就必须再行喷洒。不能适期的防治,常会增加喷洒的次数;若能掌握虫情,在害虫发生关键时期加以防治,就可以在全年中只喷洒3次,害虫基本上可被抑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阳性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72例初次诊断CVA的患儿,根据血清MP抗体结果分为CVA合并MP抗体阳性(以下记CVA合并MP)组,CVA组。分别对两组进行支原体抗体及肺功能检测。结果纳入本研究的CVA患儿,MP抗体阳性占29%,且这部分患儿中女孩比男孩多。CVA患儿肺功能FVC、FEV1/FVC、PEF、MMEF75/25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合并MP组FVC、FEV1/FVC、P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75/25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合并MP组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极轻度、轻度为主(P〈0.05),而CVA组以中重度为主(P〈0.05);CVA合并MP组,在治疗一个月时FEV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同时间两组间FEV1%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的多种微生物间形成复杂而又互相联系的群落,MP使气道黏膜受到损害,影响呼吸系统局部微生态,这与哮喘的形成有某种联系。MP抗体阳性的CVA患儿气道高反应性较低,相比之下,小气道阻塞加重,且其对CVA治疗过程中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3.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arom基因已经被克隆、测序。该基因编码的AROM蛋白是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催化第二步到第六步的五功能多肽。为了对扩增的核盘菌arom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和探索大量获得AROM蛋白的成熟方法,克隆了arom基因的编码框序列,并将其与载体pYES2连接,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YES2-arom。用LiAc/SSDNA/PEG方法将该表达载体转入酿酒酵母H15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158)中。酶活测定、RT-PCR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核盘菌arom基因在酿酒酵母胞内获得了表达,转化子具有AROM蛋白结构域之一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的催化活性。不同培养时间取样样品的酶活检测结果表明,当转化子在30℃的条件下,在SC-U酵母尿嘧啶营养缺陷型选择培养基中以180r/min被振荡培养时,其外源AROM蛋白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酶活在培养72h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4.
拟南芥K+转运蛋白AtKup1基因的DNA改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源重组法制备钾离子转运蛋白TRK1和TRK2缺失的酿酒酵母钾营养缺陷型,通过RNA 反转录PCR方法从拟南芥幼根扩增获得片段长度为2139bp 的Atkup1基因,以此片段为模板,采用DNA 改组技术,经Dnase I降解,Primerless PCR , PrimerPCR,建立Atkup1 基因突变库。将突变库和未经DNA 重排处理的Atkup1基因分别构建酵母穿梭载体导入K+转运蛋白基因TRK1和TRK2缺失的酿酒酵母中,分别在低钾(5.0mM KCl)不含色氨酸的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子, 突变基因库酵母转化子中获得2株长势明显好于Atkup1 基因转化子的突变基因转化菌株,菌株质粒上的突变Atkup1基因核苷酸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基因Atkup1发生2个碱基的置换,造成2个氨基酸的改变,转化烟草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证实突变基因的吸钾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5.
鸻形目15种鸟类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首次获得鸻形目l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52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序列间末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有216个变异位点,种间序列差异为5.17%—19.92%。以白鹤为外群,用NJ法构建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鸻形目15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包括蒙古沙鸻、环颈鸻、灰斑鸻和反嘴鹬。第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其中鹬属的3个种和杓鹬属的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鹬科中的塍鹬属、鸻科中的斑鸻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反嘴鹬与鸻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组成一个单系,将其归入鸻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6.
猛禽类15种鸟类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PCR方法扩增13个猛禽类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IQM(tRNA^l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测序后结合GenBank已登陆的游隼和普通鵟相应序列探讨猛禽类共15种鸟类的分子系统进化。3个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12~214bp、353~362bp、205~208bp,通过比较这些tRNA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差异,发现可变核苷酸位点占47%,这些变异中67%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和(或)缺失。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夜鹰为外群分别构建了15个猛禽类物种共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和茎区序列的NJ树和MP树.其中基于全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具有较高的自引导值,因此该数据集所反映的猛禽类系统发育关系可能更接近真实水平。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隼形目鹰科更接近于鸱鹗科而不是隼科,而草鹗科的分类地位也与传统的形态学和DNA-DNA杂交数据的结论存在分歧。比较物种问tRNA基因二级结构发现,部分tRNA基因中的核苷酸插入和缺失特征在科水平具有共同衍征,提示这些特征对于猛禽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由于从常见放线菌中发现新化合物的几率越来越小,人们开始将目光集中于稀有放线菌。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胞外多糖胶与动孢溶液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再水化-离心法、极高频辐射法、噬菌体定向分离法和蔗糖梯度离心法等用于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以及这些稀有放线菌在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
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ip基因和霍乱弧菌ctxB基因,克隆入载体pcDNA3.1(+),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1-mip/ctxB.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mip、pcDNA3.1-mip/ctxB转染NIH3T3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发现:重组质粒成功转入细胞并获得短暂表达,稳定转染细胞分别在24 ku和35 ku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将pcDNA3.1-mip、pcDNA3.1-mip/ctxB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产生水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指标,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均检测到免疫原性,pcDNA3.1-mip/ctxB免疫组的免疫原性高于pcDNA3.1-mip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为mip/ctxB融合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与牛血清蛋白(BSA)的连接物AFB1-BSA注射免疫兔子获得抗AFB1抗血清,经(NH4)2SO4沉淀、酶切处理与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抗AFB1独特型抗体Ab1及其酶切片段Fab1,然后再将Fab1注射免疫BALB/c小鼠,得到抗(抗AFB1)独特型抗体Ab2及其酶切Fab2。研究了Ab2和Fab2的性质,结果表明,Ab2和其Fab2部仅与Ab1及其Fab1反应,而不和抗桔霉素等其他抗体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以AFB1与卵清蛋白(OV)的连接物AFB1-OV为包被抗原,Fab1为反应抗体,Ab2和Fab2为竞争抗原,达到50%的竞争抑制率时,Ab2和Fab2的浓度分别为3.98ug/ml和1.12ug/ml;而以Ab2和Fab2为包被抗原,Fab1为反应抗体,AFB1为竞争抗原,达到50%的竞争抑制率时,AFB1的浓度分别为44.67ug/L和6.31ug/L,这表明无论是Ab2还是Fab2都和AFB1有很好的内影像关系,可以作为AFB1的替代品用于AFB1的免疫学检测。但是相对而言,由于Fab2的分子量小,反应时的空间位阻小,所以Fab2更适合于用作AFB1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