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84篇
  9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20年来江苏省土壤pH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平原土区均有较严重的酸化出现.分析发现前两者主要受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土地利用及种植类型变化的影响,后两者除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另外在后两者和宜溧洞庭山地土区由于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建筑和道路的兴建,还导致了局部地区土壤pH有所上升.土类中潮土酸缓冲性能强、pH变化不大,水稻土pH下降严重,特别是里下河浅洼地土区水稻土,在现有的管理利用方式下,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2.
新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一种新的牛顿型算法来提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asonance imaging,fMRI)信号中的各种独立成分(包括与实验设计相关的成分以及各种噪声)。与fastICA相比,该算法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能够很好地分离出各个独立成分。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的fMRI信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3.
摘要:为了探讨石蒜属(Lycoris Herb.)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对石蒜属95个材料包括15种、4变种及2个人工杂种的叶绿体 DNA atpB-rbcL间隔区进行了测序,结合花部形态和核型特征,探讨了石蒜属种间系统关系及其可能的杂交起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树上亲缘关系近的材料聚在一起,其中矮小石蒜(L. radiata var. pumila)和换锦花(L. sprengeri)与2个人工杂交种(Hybrid 1、Hybrid 2)、麦秆石蒜(L. straminea)、江苏石蒜(L. houdyshelii)、短蕊石蒜(L. caldwellii)和乳白石蒜(L. albiflora)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atpB-rbcL序列揭示的石蒜属种间关系与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结果部分一致,主要表现在具有近端部着丝粒(A)染色体的种与具有中部(M)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各成一支,与形态和染色体分类结果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分散在两个主要分支内,进一步验证了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3种着丝粒类型染色体组的石蒜如麦秆石蒜、江苏石蒜、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等是杂交起源的假设,结合2个人工杂交种分析,揭示了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的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换锦花;麦秆石蒜和江苏石蒜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矮小石蒜。  相似文献   
44.
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改革模式,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形势,推进教学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急需建立一种适合于应用PBL教学法的课程考核体系。本文作者将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和PBL教学法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进程中对认知能力的各个层次进行全面的、连续性的考核,不但体现了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也有助于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5.
不同光强下高锰对黄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强下高锰对黄瓜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处理抑制了黄瓜植株的生长,与弱光处理相比强光下抑制幅度更加显著.强光下,高锰处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但降低光强却增加其含量.强光下,高锰处理显著降低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弱光下,高锰处理对Fv/FmqP无显著影响.高锰处理使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尤其是在强光下下降幅度更大.高锰处理使细胞间CO2浓度(Ci)在强光下升高,而在弱光下则下降.与Ci相反,高锰处理使气孔限制值(Ls)在强光下下降,而在弱光下上升.因此,强光下高锰胁迫使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弱光下高锰处理使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气孔因子限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荒漠地表甲虫的多样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明确其环境指示作用,评估沙漠工程对荒漠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作者于2010年5-7月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从沙漠腹地到沙漠绿洲交错区不同生境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沙漠腹地公路防护体系的干扰生境.结果如下:(1)共捕获地表甲虫54,527头,隶属于14...  相似文献   
47.
香蕉束顶病(BBT)是一种发生有蕉类作物的严重病害,从带有典型香蕉束顶病症状的香蕉植株中按照检测植原体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原体16SrDNA片段,证明香蕉束顶病中有植原体存在,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并与已知植原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片段与Gr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9.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缺铁和硝酸盐胁迫番茄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7 d后,缺铁使番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a、b、类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出现明显失绿症状;降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幼苗叶片和根中N、P、K、Ca、Mg、Fe含量比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硝酸盐和缺铁双重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加剧,叶绿素a、b、类萝卜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番茄幼苗叶片和根中N、P、Mg、Fe含量显著减少,而K、Ca含量显著增加. 与不添加处理相比,添加0.1 mmol·L-1 SNP处理使胁迫番茄幼苗的生长抑制明显缓解.添加0.1 mmol·L-1 SF(亚铁氰化钠)的处理在SOD、POD和CAT等指标上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缓解或促进作用,但其他生理指标没有表现出缓解或促进作用,原因是SF中也含有铁离子.  相似文献   
50.
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