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莳萝蒿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菊科盐生植物,阐明莳萝蒿特殊的耐盐机制和生理特征有助于丰富植物抗盐性研究的内容。用0、100、200、300、400 mmol/L Na Cl处理莳萝蒿7 d后,比较莳萝蒿盐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在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Na+在莳萝蒿体内的积累水平和区域化方式。结果显示:莳萝蒿虽然能够耐受400 mmol/L Na Cl,但盐处理显著抑制了莳萝蒿的生长,整株鲜重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在水分生理方面,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莳萝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其叶片肉质化程度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析盐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发现,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而其PSⅡ光化学活性并未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甚至逐渐增大,说明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光合结构被破坏。莳萝蒿体内的Na+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400 mmol/L Na Cl条件下叶、茎、根中的Na+含量分别高达321.4、242.1和182.3μmol/g鲜重;莳萝蒿体内的Na+70%以上积累在叶片内,而叶片内98%左右的Na+积累在叶片原生质体中,叶片原生质体中的Na+平均浓度是质外体1.2—1.8倍,推测其叶片细胞内存在着有效的Na+区域化机制。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液泡膜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比对照增加了30%—50%,液泡膜Na+/H+逆向转运活性则增加至对照的4—7倍,进一步证实莳萝蒿叶片具有较强的液泡Na+区域化能力。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Na+在叶片中的分布比例相对减少,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增幅也减缓。这种Na+区域化能力使莳萝蒿获得了较强的耐盐性,有效保护了其光系统,降低了细胞汁液渗透势。但是盐处理后这种耐盐方式并不能阻止莳萝蒿叶片肉质化程度和光合活性下降,莳萝蒿生长仍然受盐抑制,说明Na+区域化是莳萝蒿适应盐渍环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42.
中国首次卫星跟踪黑颈鹤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被IUCN和CITES列为易危和附录Ⅰ物种,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于高原的鹤类。黑颈鹤夏季在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繁殖,冬季除在不丹北部有少量个体外,绝大部分种群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云贵高原越冬。作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稀鸟类,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3.
采用HPLC测定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中尿苷和麦角甾醇含量并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最佳分析条件为Waters HSST3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5 min,0%B; 5~15 min,0→4%B; 15~45 min,4%→100%B; 45~60 min,100%B),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0. 5μL。尿苷和麦角甾醇分别在质量浓度0. 003 4~0.34 mg/mL和0. 060 5~1. 21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31%(RSD 2. 98%)和102. 72%(RSD 2.84%)。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0批样品尿苷和麦角甾醇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0 mg/g和3.38~9. 10 mg/g。建立了10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共有峰模式,标记了6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4.
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0年,该研究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在鄱阳湖区64个湖泊开展了越冬白鹤种群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108±849)只,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004只;从2003年开始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共有46个湖泊被记录到有白鹤活动。其中,达到全球白鹤种群数量1%标准以上的湖泊达25个;白鹤数量接近或超过全球白鹤种群数量的40%,即1280只个体以上的湖泊包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池、蚌湖和蚕豆湖,以及保护区外的南湖。自然保护区涵盖了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湖泊。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总数量的(66±27.3)%。保护区外分布的白鹤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5.
萨能奶山羊是著名的奶用山羊品种,波尔山羊则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山羊品种.为了研究波尔山羊体细胞在奶山羊卵母细胞中的去分化,我们将成年波尔山羊的颗粒细胞或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供核细胞(试验组),移入奶山羊中Ⅱ期的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经电融合和离子霉素与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激活,直接移入同期发情奶山羊输卵管或经体内培养,将发育的重构胚移人同期发情羊子宫内.妊娠早期作B超诊断,确立妊娠的观察至足月.同时将奶山羊的35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供核细胞(对照组),按试验组同样方法处理,将重构胚直接移入同期发情的奶山羊输卵管内.结果试验组,波尔羊颗粒粒细胞与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分别为78.2%(115/147)、57.4%(116/202),重构胚卵裂率为85.8%(115/134),桑椹胚、囊胚的发育率38.8%(52/134),早期妊娠三头,分别于妊娠40、60、60日龄终止妊娠.对照组,融合率为89.5%(136/152),早期妊娠率为42.9%(6/14),四头受体足月分娩,产四头公羊羔,其中三头存活,一头分娩时死于肺不扩张,并体重过大,显示胎儿过大综合症.经基因型鉴定证实,这四头克隆羔羊均源于同一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以上结果表明,波尔羊体细胞核在奶山羊卵母细胞中能够去分化,并维持一定程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6.
147.
脑脊液(CSF)PCO2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在CSF酸碱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在CSF变化过程中,与PCO2无关的任何可检测到的的改变,一定同时伴有某种主要离子浓度的改变。本文系统介绍了CSF的离子组成、离子调节以及在各型酸碱紊乱中CSF的主要离子变化,展现了目前国外对CSF酸碱调节离子机制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8.
监护分子在线粒体蛋白质易位中的作用胡义德,钱桂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重庆630037)关键词监护分子,线粒体蛋白质易位线粒体蛋白质仅有少部分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大多数由核基因组编码并在胞液合成线粒体蛋白前体。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前体...  相似文献   
149.
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SAUR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够诱导一系列生长素早期响应基因的表达,包括Aux/IAA、GH3和SAUR。对拟南芥、水稻、高粱和茄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显示:大部分SAURs基因没有内含子,并且成簇坐落在染色体上;它们有特定的保守区,包含生长素响应元件AuxREs和促使mRNA降解的下游元件DST等。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对SAUR蛋白功能的研究,发现它们主要参与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从而影响细胞的膨大,但相关的机制并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生物信息学和功能两方面综述了植物SAUR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3,自引:8,他引:133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活力与恢复力三方面.生态安全评价的准则与指标体系应将生态风险与生态健康有机结合。同时兼容不同空间尺度并能体现动态变化,其中在EDI、REI和IRI分类基础上叠加暴露分析指标是较大空间尺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建立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表明暴露-响应综合评价模式在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生态模型法评价不同尺度的生态安全则是未来主要发展领域,并注重生态过程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需要与生态安全预测及预警研究相结合,并将生态安全的保障、维护与管理研究纳入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