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然而,快速的城市扩张在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同时,伴随着资源供求矛盾加深、耕地被侵占、生态退化,以及水、大气环境污染等众多突出问题,如何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目标的协同优化是京津冀规划管理与决策的关键。从土地覆盖/利用数量和空间布局两个重点方面出发,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和CLUE-S模型的构建,提出了多目标权衡下的土地扩张优化情景预案,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扩张布局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一方面,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其与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等多目标的定量化求解,为决策人提供满足不同权衡目标的多种选择,并通过与CLUE-S模型相结合,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优化配置情景模拟;另一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优化方案中,林地的增加可以相对满足政策要求,增幅较大,耕地较未优化方案减幅放缓,符合耕地保有量的要求,同时,也从空间上减少了对重要生态用地的侵占。本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可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2.
城市化对空气污染人群暴露贡献的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快速城市化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_(2.5))为代表的城市与区域空气污染问题。人群的污染暴露一方面是因为污染区范围的扩张,另外一方面则归因于城市化引发的人口迁移,目前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前者的贡献,而忽略了后者的贡献。因此,建立了城市化对空气污染人群暴露贡献的定量方法,并选取我国PM_(2.5)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城市群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利用2000、2005、2010、2015年PM_(2.5)浓度和人口栅格数据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定量评估了城市化引发的人口迁移对空气污染人群暴露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地区受污染影响面积和人口变化显著,造成大量的人口暴露于PM_(2.5)污染。(2)城市化引发的人口迁移与自然增长贡献率方面:总体上,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总的人口迁移贡献率为48%,北京市和天津市总的人口迁移贡献率分别为94%和88%,而河北省污染总的人口迁移贡献率为-32%。其中在污染保持区,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口迁移贡献率均接近100%,而河北省的迁移贡献率为-26%,尤其在2010—2015年,河北省衡水市的人口迁移贡献率达到-6613%;在污染新增区,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口迁移贡献率分别为86%和84%,而河北省污染的人口迁移贡献率为-757%。本研究建立了定量化的方法揭示了城市化在空气污染人群暴露中的定量贡献,为科学引导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定量的手段,为合理规划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的人口流动与空气污染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检查在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裸眼眼震、视频眼震,结合查体、已有的或者后续的双温试验、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评估视频眼震检查的应用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主诉持续头昏沉感患者10例、飘飘感23例;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50例;或者上述动作引起瞬间旋转感35例。以上患者均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和位置试验,裸眼下观察到眼震的患者有19例(19/118,16.1%),均得到临床诊断;视频下记录到眼震67例(67/118,56.8%),其中60例(60/118,50.8%)得出临床诊断。两种方法的眼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眼震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裸眼下观察。结论:视频眼震检查所采用的眼罩有暗室诱发的效果,方便快捷,较裸眼观察,可显著地增加以下几种主诉非典型(转头时飘飘感,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或者瞬间旋转感)眩晕患者眼震的临床诱发率,提供进一步的诊查方向,提高临床上对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4.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RNA,通过裂解互补的mRNA或抑制mRNA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croRNA不仅可以调节IL-1β、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反过来也可以被这些炎症因子调控,形成复杂的信号通路网,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icroRNA与IL-1β、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对免疫、炎症反应和癌症等疾病的影响,以期能为相关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
人溶菌酶工程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溶菌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最近发现它在癌症的继承性免疫治疗上也有作用。为使人溶菌酶达到工业化生产,我们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厂人溶菌酶基因,并构建了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工程菌株。为提高该工程菌人溶菌酶的表达水平,我们对影响该工程菌表达人溶菌酶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6.
从皖北盐碱地土样中分离到 0 1 1菌株 ,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以及胞外碱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0 1 1菌株符合地衣芽孢杆菌种的特征 ,但该菌芽孢端生、孢囊膨大、中度耐盐、高度耐碱 ,可在NaCl浓度为 1 3%和pH1 1的培养基中生长 ,这些特征又不同于该种几个模式株 ,因而将 0 1 1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Bacilluslicheniformissubsp .dangshanensis)。该菌在发酵培养基中能产生较高产量的胞外碱性蛋白酶 ( 72 5u/mL)。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60℃、pH9.0 ,该酶在pH6.0~ 1 1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77.
桂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又称刚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为一种散生竹。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笋期3—5月,闽南地区称为“草笋”。桂竹笋富含粗纤维、蛋白质、糖、脂肪、淀粉及磷、钾、硅、钙、镁、铁、硫、硼等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类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由于它生长在不受到污染的林地上,因此又是一种“无公害森林蔬菜”。竹笋中的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和吸收,竹笋中的纤维和脂肪酸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因此被认…  相似文献   
78.
氟氏链霉菌离子束注入突变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转谷氨酰胺酶产生菌氟氏链霉菌后,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注入的效应曲线,获得了一系列突变菌株。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菌株的DNA,采用PCR反应分段扩增出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并将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的鉴定,分析离子束注入引起链霉菌基因的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结果显示:碱基变异的类型包括转换、颠换和缺失。在检测到的24个碱基突变中,主要是碱基的置换(87.5%),碱基缺失的比例比较小(12.5%)。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58.3%)高于颠换的频率(29.2%)。转换主要以C→T,A→G为主,颠换以G→T,C→G为主。此外构成DNA的4种碱基均可以被离子束辐照诱发变异,其中胞嘧啶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唾液酸(NANA)是一族神经氨酸类衍生物,它处于许多糖蛋白的寡糖链的非还原末端,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由于唾液酸的常规化学合成分离方法复杂,难以大量制备,因此价格很贵。而用酶法合成唾液酸,即在唾液酸醛缩酶(ALD)作用下,以丙酮酸钠和NI乙酰甘露糖胺为底物合成唾液酸.则原料便宜,步骤简单、产率高,且适合工业化生产。但唾液酸醛缩酶是一个诱导酶,只能在以唾液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下才能生成,这就大大影响了它的应用。因此,我们构建了产该酶的工程菌,为唾液酸作为药物和原料药的大量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Z6/陕7859胚培养再生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与易位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志珊  钱幼婷 《遗传学报》1999,26(4):377-383
二体附加系Z6携带抗大麦黄矮病毒病基因,为了将其抗性导入小麦,将Z6与普通小麦陕7859杂交,杂种F1经幼胚培养诱导形成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及后代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对SC2部分抗病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SC2不同单株间存在染色体数目,结构的变异。(2)同一再生植株后代的不同单株,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但染色体组成及减数分裂期行为可心不同,致使后代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