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miR-142下调甲基转移酶DNMT1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方法]过表达miR-142后通过蛋白质印迹和q PCR检测DNMT1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测定验证miR-142和DNMT1的3’UTR结合。[结果]在MDA-MB-231细胞中过量表达miR-142后,DNMT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同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敲降DNMT1,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下降。并且,miR-142可与DNMT1的3’UTR区域直接结合,抑制DNMT1的表达。[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miR-142可通过靶向DNMT1下调其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93.
鉴于中草药在抗菌、杀菌,抑制细胞分裂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中草药来抑制小麦穗发芽或许是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初步研究香附水提液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对幼苗生理活性酶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的香附水提液浸种后对小麦幼苗的α-淀粉酶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α-淀粉酶含量、叶绿素含量随水提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则随之递增,并且以香附水提液浓度为120 g/L和150 g/L的处理差异显著,此为研究开发抑制小麦穗发芽的中草药生物抑制剂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色胺酮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用3% DSS自由饮用7 d诱导昆明种小鼠UC模型,灌胃125 mg/kg柳氮磺胺吡啶作为阳性对照,色胺酮组以78 mg/kg水溶液灌胃给药,观察小鼠给药前后的体征,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 6、IL 8、IL 10、IL 1β和TNF α水平变化;每组收集5个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采用细菌的16S rRNA进行V4-V5区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色胺酮和阳性药干预后,DAI评分表明小鼠体征有所改善,HE染色显示UC小鼠结肠组织损伤有一定程度修复,炎性细胞减少;ELISA检测显示小鼠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 6、IL 8、IL 1β和TNF α水平下调,抑炎性细胞因子IL 10水平上升;测序后菌群物种注释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色胺酮干预后UC小鼠失调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菌群多样性有一定程度回调,菌群结构向正常状态恢复;肠道菌群LEfSe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_UCG_003、Sellimonas、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Tyzzerella丰度可能与色胺酮对UC治疗作用相关。 结论 色胺酮治疗UC小鼠后,小鼠体征、结肠组织病理结构、细胞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等结果均表明色胺酮对UC小鼠肠道微生态具有调节作用,为色胺酮抗UC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许多枝性状的变异受植株大小、枝龄或环境的影响, 但少有研究同时评估这些因素对枝性状种内变异的重要性。该研究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69株胸径(DBH) 0.3-100.0 cm范围内植株不同年龄枝的形态性状、化学性状和解剖性状, 探讨植株大小(DBH或树高)、枝龄与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及土壤含水率)对枝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 DBH与树高对枝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 木质密度(WD)、木质部面积占比(RXA)、韧皮部面积占比(RPHA)及髓面积占比(RPA)对DBH更敏感, 而树脂道总面积占比(RRC)和枝氮含量(WN)受树高影响更大; (2)枝龄是导致红松枝性状种内变异的最主要因素, 植株大小次之, 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 (3) WD、RPHA与DBH显著正相关, RPA与DBH显著负相关, RRC、WN与树高显著正相关; 除WN外, 其余枝性状与枝龄均显著相关, 且随着树木生长, RRC随枝龄增大而减小的速率加剧, 相反, RPA随枝龄增大而减小的速率减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局域尺度上枝性状种内变异的影响因素以及枝条应对环境变异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6.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而又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 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服务功能。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植物-传粉昆虫互作的研究进展, 强调植物-传粉昆虫互作网络结构和其时空演变的解析, 以及互作关系和功能性状重组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气温持续上升背景下对植物-传粉昆虫互作关系影响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植物和传粉昆虫分布区的变化, 包括部分种群可能灭绝; 二是物候的变化, 即植物花期和传粉昆虫活动期的改变。植物与传粉昆虫任何一方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改变, 都会导致传粉关系的错配或丢失。此外, 也可能导致植物-传粉昆虫双方的功能性状及其耦合的改变, 从而影响其互作关系的稳定。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 (1)覆盖生物多样性的多个尺度的研究; (2)对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长期监测; (3)重要指示物种繁殖适合度评价; (4)植物-传粉昆虫互作双方功能性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 及其互作关系的重组; (5)关键植物和传粉昆虫类群的评估和保护。 相似文献
97.
<正>前言 包谱方法是由俄国化学家Tswett首创的,本世纪初,他把植物色素渗透过一根填有吸附剂的柱管,成功地使其成分分离,这是最早的色谱例子。分离原理是在两相(在此例子中,一相为填充固体,另一相为液体试样)之间实现吸附平衡。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有人提出用气体作为流动相以及气液色谱(gas liquioa chromatography,GLC)的概念。GLC成为事实是对脂肪酸的分离,用硅油和硬脂酸作固定相,用氮气作流动相。在这一分离中,用滴定法检测所分开的各组分,随着检测器和色谱柱技术的 相似文献
9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均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且二者存在共同感染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和流感大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两种疫苗的作用效果、生产成本以及就诊人群的依从性考虑,流感-新冠混合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SARS-CoV-2与IAV的出现与发展以及流感-新冠混合疫苗的研究进展,包括疫苗的种类、免疫方法以及免疫效果,期望为流感-新冠混合疫苗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珠子参、羽叶三七和秀丽假人参3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该文以秦巴山区3种人参属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探讨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3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序列全长为 156 071~156 104 bp,总 GC 含量为 38.10%,基因组大小相似度较高。(2)均注释到 133 个基因,包括 88 个蛋白编码基因、37 个tRNA基因和 8 个 rRNA 基因。(3)3种人参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相似,密码子第 3 位碱基以 A/U 结尾为主,密码子使用模式在受到突变影响的同时,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4)系统发育结果显示,3种人参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秀丽假人参同羽叶三七亲缘关系更近。综上认为,秀丽假人参与珠子参基源植物之间存在近缘关系,这项发现对于珠子参中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分子鉴定,以及进一步研究人参属物种的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植被覆盖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可能具有尺度依赖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和地质结构复杂的西南喀斯特区开展研究较少。为此,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西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郁江、红水河、浔江和梧州4个流域,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4个流域年径流深、NDVI、降水量、潜在蒸散发和气温(1982—2015)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量化了流域径流深与植被和气候因子在不同尺度上的相关性,并预测了年径流深,旨在研究喀斯特流域径流对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多尺度响应。结果表明,径流深仅有红水河流域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郁江流域径流深主要表征尺度为3年和5年,红水河流域径流深主要表征尺度为10年和22年,浔江和梧州流域径流深主要表征尺度为3年和22年。径流深与植被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尺度依赖性,在不同尺度下,4个流域径流深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始终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径流深与NDVI和气温的多尺度关系在某些表征尺度上并不显著。利用MEMD法对径流深的预测效果(R2=0.81—0.86)要优于基于原始数据的多元逐步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