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哺乳仔猪中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感染伪狂犬病病毒阴性的健康仔猪 ,取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仔猪的咽部扁桃体、胸腺、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大脑、小脑、嗅球、三叉神经节等组织作样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DNA梯谱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等试验进行细胞凋亡分析 ,结果发现实验组仔猪的淋巴组织细胞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 ,而神经组织中无。这一结果表明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诱导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造成仔猪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大量死亡 ,这可能是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同时也证实伪狂犬病病毒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在神经组织中建立潜伏感染并终生带毒。  相似文献   
112.
分析了医院医疗设备利用率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医疗设备利用率管理的前期工作与实施方法。建立设备的性能价值评定标准以及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都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3.
玄参多糖成分抗疲劳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多糖类成分对小鼠抗疲劳的药理作用。取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2—27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香菇多糖阳性对照组、玄参多糖(低、中、高)剂量3组,经灌胃分别给予小鼠生理盐水、香菇多糖及玄参多糖类成分100、200、400mg·kg^-1·d^-1,连续灌胃21d。分别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玄参多糖类成分可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具有抗疲劳的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张博  郑岚  黄宇闻  莫琴  王迅  钱开诚 《病毒学报》2009,25(4):286-290
本研究探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Sindbis病毒经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后灭活效果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对Sindbis病毒进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并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对Sindbis病毒的cDNA进行扩增,同时以细胞病变法做平行对照以测定病毒残余滴度。结果显示在亚甲蓝光化学处理过程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病毒残余滴度由6.50 LgTCID50/mL逐渐降低至检测限以下,同时病毒核酸的拷贝数显著下降(P<0.05),并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呈线性相关(R2>0.98)。以上结果表明,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Sindbis病毒核酸有破坏作用,病毒核酸损伤程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且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存在相关性,提示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5.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抗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发酵液中分离鉴定9个环二肽和2个苯环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环(酪氨酸-脯氨酸)(1),环(酪氨酸-异亮氨酸)(2),环(苯丙氨酸-脯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异亮氨酸-脯氨酸)(5),环(亮氨酸-脯氨酸)(6),环(丙氨酸-脯氨酸)(7),环(缬氨酸-丙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对羟基苯甲醛(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其中化合物1~4对多种海洋细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6.
以3种不同倍性的Cucum is属种间杂交后代[异源四倍体C.hy tivus(2n=4x=38,HHCC)、异源三倍体(2n=3x=26,HCC)和正反交种间杂种F1(2n=2x=19,HC/CH)]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器官中的酶谱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花蕾中的POD和EST同工酶谱带都比叶片中的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相同器官的同一酶系统中,3种不同倍性种间杂交后代的酶谱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同时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酶带(POD4c和EST3b等),表明远缘杂交扩大了黄瓜的遗传基础.此外,在幼叶和花蕾的POD同工酶中,大部分酶带活性随染色体倍性增加而减弱,表明基因剂量与POD同工酶酶谱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7.
野黄瓜(Cucum is hystrix,2n=24)为短日照植物,因其与栽培黄瓜(C.sativus,2n=14)花期不遇等杂交障碍的存在而使种间杂交难以顺利进行。对野黄瓜短光照处理40 d以上,使得两者花期相遇,成功地进行了野黄瓜与3种不同基因型栽培黄瓜(“二早子”、“长春密刺”和“NC4406”)的正反杂交,从中获得了3种杂交组合的幼胚。采用改良的方法对这3种基因型杂种胚进行胚胎拯救,再生频率达80%以上,其杂种的真实性通过植物学性状观察、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同工酶分析得到了证实。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基因型杂种F1的育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C.hystrixדNC4406”育性最高,花粉可染率达23.3%,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育种利用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8.
我国拥有悠久的蜂、蚕养殖历史,其虫蛹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通过酶解等生物手段从虫蛹蛋白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和增强免疫等,同时可有效地提高虫蛹的利用率。基于此,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虫蛹多肽的制备、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虫蛹多肽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HBV感染者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值与Fibroscan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11例HBV感染者,按肝影像学Fibroscan检测值将患者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非肝硬化组患者再根据Fibroscan分期分为无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和重度肝纤维化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其相近时间内Fibroscan及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检测数据。结果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Ⅲ、C-Ⅳ、HA、LN检测值与Fibroscan检测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04、0.445、0.557、0.470,P0.01),其中以HA检测值与Fibroscan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557,P0.01)。结论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值与Fibroscan检测值之间相关性显著。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在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时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0.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和茶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肠道是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茶成分发挥生理调节作用和健康效应的主要作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几种重要茶成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茶成分主要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减轻炎症和肠道损伤,缓解情绪和记忆障碍以及调节昼夜节律,发挥其健康效应。阐明茶成分调控肠道菌群的内在作用机制将为更好地利用茶产品来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