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琼  钱法文 《生态学报》2015,35(21):7236-7243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秋季和春季迁徙停歇的以及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幼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鹤取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23.0%增加到越冬晚期时的82.7%,但春季迁徙期减少为61.9%;幼鹤乞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58.2%减少至春季迁徙时的1.2%;幼鹤警戒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1.0%增加至春季迁徙时的7.1%。幼鹤在春季迁徙期的理羽及静栖行为显著高于越冬期,这种行为的差异可能与食物的丰富度相关。环境因子中,风速对幼鹤静栖行为有显著影响,幼鹤取食及警戒行为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秋季迁徙及越冬晚期,幼鹤行为日节律在13:00—14:00时出现明显的取食低谷期,而春季迁徙期时则推后1小时。整个观察期间,幼鹤从雄鹤和雌鹤获得食物频次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时间段幼鹤从雄、雌成鹤处获得食物频次差异是显著的。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展示白鹤幼鹤的生长过程及不同性别成鹤对幼鹤生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Twist、Akt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Twist、Akt2表达的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Twist及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7%(49/60)及60.00%(36/60),结节性甲状腺肿Twist及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10)及10.00%(1/10),前者与后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及Akt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病人的年龄及原发肿瘤分期无关,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Akt2的表达在T3,4期肿瘤及T1,2期肿瘤相比也具有显著性(P<0.05);Twist及Akt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00)。结论在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上皮细胞中都存在Twist及Akt2的过表达,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Twist及Akt2过表达或功能的不正常可能有密切的关系;Twist与Akt2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
iCare眼压计测量小鼠眼压值与真实眼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房插管技术调节小鼠眼压,研究iCare眼压计测量小鼠眼压值与小鼠真实眼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20只12周龄的C57BL/6J小鼠,麻醉后行前房穿刺置管,通过改变BSS液瓶高度调节其眼压。使用iCare眼压计测量其眼压值。采用SPSS软件分析iCare眼压计测量值和小鼠真实眼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Care眼压计测量值与真实眼压之间相差较大,较真实眼压低约54%-71%,然而两者之间遵循如下线性回归方程:真实眼压(mmHg)=3.3988×(iCare眼压计测量值)-5.6292,rZ=0.9506,P<0.05。结论:iCare眼压计测量值较小鼠真实眼压低,然而在应用线性回归公式的情况下,iCare眼压计的测量修正值可以反映小鼠实际眼压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在大鼠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过程中微量失血对最终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按不同的放血比例分为三组,以Wigger改良法建立左肝外叶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严格标化放血前的各项手术操作和观测指标,比较三组大鼠最终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分别按2.4ml/100g(A组)、2.5ml/100g(B组)、2.6ml/100g(C组)比例定容失血的大鼠模型中,各组大鼠生存率分别为:A组66.67%,B组42.86%,C组7.69%,A、B两组与C组大鼠的生存率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使是0.1ml/100g的微量失血对于该模型大鼠的生存率也是有显著影响的,这一点在大鼠的定容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中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56.
木霉生物吸附重金属铬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霉(Trichoderma lhd)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六价铬进行生物吸附,借助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六价铬的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温度28 ℃以及酸性环境条件(pH 1)有利于Cr (VI) 的生物吸附,12小时内,Cr (VI) 的生物吸附去除效率达99 %。吸附机理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相比于对照实验,2350 cm^-1吸收峰的出现为吸附剂表面质子化的氨基如>NH2^+, NH^+, >C=NH^+―等基团吸附Cr (VI)所致。拉曼光谱中吸收峰2097 cm^-1强度显著增强进一步表明,Cr (VI)的生物吸附是吸附剂表面氨基基团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7.
Cdc7激酶抑制剂PHA-767491是最新发现的一类抗肿瘤新药.本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PHA-767491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HA-767491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通过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对比发现,PHA-767491只需较低剂量就能发挥出抑制肿瘤的作用,且疗效远高于5-氟尿嘧啶.研究进一步还发现,PHA-767491可通过促使PARP和casepase3蛋白的剪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PHA-767491还可以引起肿瘤细胞自噬.综上研究表明,PHA-767491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自噬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低.因此该实验研究为今后抗肿瘤新药PHA-767491的进一步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0年,该研究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在鄱阳湖区64个湖泊开展了越冬白鹤种群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108±849)只,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004只;从2003年开始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共有46个湖泊被记录到有白鹤活动。其中,达到全球白鹤种群数量1%标准以上的湖泊达25个;白鹤数量接近或超过全球白鹤种群数量的40%,即1280只个体以上的湖泊包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池、蚌湖和蚕豆湖,以及保护区外的南湖。自然保护区涵盖了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湖泊。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总数量的(66±27.3)%。保护区外分布的白鹤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相似文献   
59.
华南地区8种常见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南地区8种常见园林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设置盆栽控水试验,分组测定各参试植物的永久萎蔫率,叶片失水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植物的永久萎蔫率和叶片失水率以鹅掌藤、白蝴蝶相对较低,其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随着持续干旱时间的延长,8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3)3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鹅掌藤>红花龙船花>红背桂,5种草本植物依次为水鬼蕉>蚌兰>白蝴蝶>葱兰>大叶红草。研究表明,植物的永久萎蔫率、叶片失水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其实际抗旱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0.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D-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属于糖苷水解酶类,近年来,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以及纤维素酶结构的相似性,将其分成不同的家族.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与研究趋势,包括酶的作用机理、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酶的发酵生产以及在纺织、洗涤、能源等工业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