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通过次级克隆我们组建了乳糖操纵子启动基因控制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片段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两种表达质粒,能在大肠杆菌中合成β-半乳糖苷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杂合蛋白,可被放射免疫分析和蛋白凝胶电泳所检测。  相似文献   
642.
纳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豆是日本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用以发酵纳豆的菌株即纳豆菌不仅具有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的性能,使发酵产品中富含氨基酸、有机酸、寡聚糖等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成分,而且纳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溶血栓、抗肿瘤、降血压、抗菌、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等。纳豆菌还能分泌各种酶和维生素,从而可促进小肠黏膜细胞的增殖,保证肠功能的正常。本研究是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的一部分。1 材料与方法 ①菌种:纳豆菌(Bacillussub tilisvar.natto)BN .0 30 1 ,本实验室保藏。②生物量测定:发酵完成后取1mL发酵液稀释2 0倍(活…  相似文献   
643.
羊抗人IgG的纯化及其在抗—HC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独或联合应用辛酸沉淀、饱和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等方法对羊抗人IgG进行纯化,对纯化前后抗体的纯度和免疫学活性进行比较,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作为二抗用于抗-HCV的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纯化的抗体其纯度和免疫学活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其中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纯化的抗体为最佳,凝胶扫描纯度为98.05%,比活性近1800,为纯化前的6.8倍。用痞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后,作为酶标二抗检测HCV阴性和阳性标准血清各40份,阴性符合率为97.5%,阳性符合率为95%,可用于抗-HCV的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644.
玉米花药培养中胚性细胞团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8年Seward等人用胡萝卜细胞培养获得胚状体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注意,胚状体比通过愈伤组织再生完整植株具有三个显著优点,即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因而,只要掌握诱导胚状体的条件,就可以大大提高组织培养和花药培养植株的诱导率。花药培养和组织培养中具有胚状体分化能力的种子植物已达117种,分属34科,75属,其中包括13种裸子植物(朱澂1978)。我国从事于花药培养的科学工作者,对于控制胚状体的发育做了不少的探索,  相似文献   
645.
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淋溶的影响及潜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淋溶控制一直是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增加土壤碳库储量、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作为一种外源输入的新型功能材料,生物质炭将直接或间接参与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并对土壤养分淋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针对生物质炭影响土壤养分淋溶的内在因素(如:生物质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生物质炭添加量、土壤类型、土层深度、施肥情况、时间动态变化等外在因素,对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磷等养分淋溶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淋溶的4种潜在影响机制:即通过微孔结构或表面电荷直接吸附养分、通过影响土壤持水能力影响养分淋溶、通过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养分循环、被吸附的养分优先通过细微生物质炭颗粒发生迁移.最后对生物质炭与土壤养分流失控制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6.
目的:初步评价马耳他布鲁菌M5疫苗株omp25c基因对其毒力及免疫保护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M5的omp25c(BMEI1829)基因,得到缺失突变株M5Δomp25c;分别用M5Δomp25c和M5免疫小鼠,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通过脾脏细菌计数分析缺失突变株在小鼠体内的毒力,通过检测IgG和IFN-γ的水平分析缺失突变株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通过攻毒实验评价突变株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与M5株相比,M5Δomp25c在小鼠脾脏内的存活时间较短,在第4周时未能检出;M5Δomp25c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IgG水平在第4周达到最高,第6周开始下降;M5Δomp25c免疫小鼠诱导分泌的IFN-γ水平在第4周达到最高为790pg/mL,第6周时浓度降至530pg/mL,整体趋势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接种了M5Δomp25c的小鼠用布鲁菌强毒株16M攻毒后,免疫保护效果也下降。结论:缺失omp25c的突变株毒力减弱,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及免疫保护效果下降,说明omp25c基因是马耳他布鲁菌M5疫苗株的毒力相关基因,对疫苗株M5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7.
二疣犀甲是危害椰子、油棕等木本油料作物的重要害虫,本文从形态学、生物学、分布及危害等不同方面对该虫进行了阐述,并对其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二疣犀甲的R值为2.0,属于高风险有害生物。同时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事操作及检验检疫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二疣犀甲的综合防控策略,为该虫的危害评价和防护技术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8.
4种茶菊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种茶菊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茶菊形态、生理生化及光合生长的响应特性,并对其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各茶菊幼苗叶片数增量、叶面积、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根冠比、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C)含量和叶绿素(Chl)含量增加;胞间CO2(Ci)浓度先降后升;乳荷、黄滁龙株高增量持续降低,而玉人面、繁白露株高增量先升后降;玉人面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它3个品种则持续升高。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不同茶菊品种耐旱性由高到低为乳荷黄滁龙繁白露玉人面。  相似文献   
649.
王鑫  郭平毅  原向阳  姚满生 《生态学报》2008,28(3):1098-1103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花蕾期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对植株进行处理,测定了4d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膜相对透性及保护酶(SOD、POD)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ml/L、2ml/L、4ml/L浓度处理下对罂粟叶片RWC影响不显著,8ml/L处理下的RWC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第4天比第1天下降了48.7%。在各处理下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ml/L、2ml/L、4ml/L处理前期下降,后期升高。8ml/L处理对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保护酶在处理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其活性有明显的变化:POD活性变化波动较大,除8 ml/L外其它处理在第2、第4天有两次上升峰,8 ml/L峰值出现在第2天,之后下降在第4天达最低。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都高于对照,所有处理SOD活性在第3d最低,第4天8 ml/L处理的活性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表明了高浓度(8 ml/L)的2,4-D能使膜脂过氧化而产生较大的损伤,其它浓度处理对膜脂过氧化及膜透性影响相对较小,表明8ml/L的2,4-D是灭杀罂粟的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650.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种质资源是龙眼育种研究的基础。种质资源的研究将为探讨龙眼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形态学、孢粉学、同工酶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龙眼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龙眼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了今后开展龙眼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