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Guanximiyou')汁胞进行APX活性测定及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汁胞的发育,APX活性增大;而柚子衰老腐烂时,APX活性迅速降低.APX同工酶随着汁胞发育而发生变化,花后150 d的APX同工酶增加了1个组分(迁移率0.66),且随着汁胞的成熟,其表达量增加.花后230 d时柚子开始衰老腐烂,花后242 d已难以看到大部分APX同工酶酶谱.粒化汁胞的APX活性比正常汁胞大,同工酶酶谱亮度和清晰度也大,推测琯溪蜜柚汁胞在粒化过程中APX可清除活性氧61由基,抵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32.
领春木(领春木科)导管穿孔板中纹孔膜残余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f.et Thoms.)次生木质导管穿孔板上穿孔中纹孔膜残留的观察表明,纹孔膜的残留非常丰富,类型多样,包括从接近具有完整的纹孔膜到基本完全消失的纹孔膜之间存在着连续的过渡类型。根据观察结果认为,领春木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可能代表了一种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原始或过渡状态,因此领春木科也应该是一个比较原始的木本双子叶类群。  相似文献   
533.
类叶升麻(毛茛科)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毛良科类叶升麻(Artaea asiaticaHara)根和根状茎次生木质部中的管状分子进行观察.发观其管状分子类型丰富,主要有:管胞、管胞状导管、纤维导管和典型的导管分子,其中管胞、管胞状导管和纤维导管为在该类群中首次报道;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梯状穿孔板、网状穿孔板、混合型穿孔板和单穿孔板.其中网状穿孔板和混合型穿孔板为在陔类群中的首次报道;对其导管分子上的侧壁穿孔板、多穿孔板和纹孔膜残余也进行了描述。根据类叶升麻次生木质部中多变的管状分子类型,认为以往积累的有关毛茛科植物管状分子类型及导管穿孔板类型是小个面的,因此以该性状为参考作出的有关某一个类群的原始性和进化性的推论也是不可靠的。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管状分子作类叶升麻不同器官的分布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将该植物作为毛莨科的代表类群.与其它基邴类群植物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34.
简述了蛋白质结构预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蛋白质分子力场的一种模型即联合残基力场,然后利用这种模型对一种多肽和葡萄球菌蛋白的部分段进行试验,使它们的能量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最小化,其中前者的初始能量为-71.50461kcal/mol,最小化后为-73.32767kcal/mol.  相似文献   
535.
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微生物学教学资源网站,并对网络微生物教学资源的查找与下载方法以及在多媒体教学应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6.
我国新石器考古研究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磨制石器上,如近年兴起的对磨制石器的制作过程实验性研究及功能探讨,但对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很少给予足够地重视。本文通过对地处晋西黄土高原龙山时期的碧村遗址2015年来发现的打制石器和部分磨制石器的观察与初步研究发现,打制石器虽是碧村遗址众多手工业中的一个小项,但其存在表明了石器文化传统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时期,狩猎采集也是龙山时期晋西黄土高原人类的辅助性生计方式。  相似文献   
537.
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对照,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无经营、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3种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密度-粒径联合分组以及化学、生物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含量,分配比例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无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氮、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氮的含量。无经营毛竹林虽然显著增大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氮的分配比例,但其与黏土矿物结合的有机碳依然是土壤有机碳的最大贮存库(67.6%)。集约经营导致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的贮量及各组分有机碳、氮含量下降,但明显增大了DOC/TOC、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比值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微生物商)。经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也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无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土壤有机碳中酚醇-OH、脂肪族-CH、芳香族C=C和羰基C=O吸收峰相对强度增强,土壤疏水性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脂肪碳、芳香碳和疏水性与土壤碳氮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商呈显著负相关。在人为干扰减少的情况下,毛竹林凋落物、根系等有机质残体输入量的增多引起土壤难分解化合物的相对积累,使有机碳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同时,土壤黏土矿物质对土壤有机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矿物-有机碳复合使土壤碳储存稳定性更高,进而有利于土壤碳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38.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已成为近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常绿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内甜槠、青冈、枳椇以及青榨槭4树种主要叶结构型性状的调查与测定,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扩张不会显著改变乔木层4树种总体叶结构型性状特征。(2)不同生活型阔叶树种对毛竹扩张的响应策略不同。受毛竹扩张影响,常绿阔叶树种叶组织密度(LTD,leaf tissue density)显著减小;落叶阔叶树种叶宽(LW,leaf width)显著减小,叶形态指数(LMI,leaf morphology index)则显著增大。(3)毛竹扩张会使乔木层4树种间部分叶结构型性状差异特征发生改变,竹阔混交林中乔木层4树种间LMI、LTD、比叶面积(SLA,specific leaf area)及叶干物质含量(LDMC,leaf dry matter content)的差异特征不同于常绿阔叶林;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后,甜槠叶长(LL,leaf length)、LW及叶面积(LA,leaf area)显著增大;青冈LMI显著增大,LDMC和LTD显著减小;枳椇的LMI显著增大,LW、LTD显著减小;青榨槭的LW显著减小。(4)毛竹扩张会造成乔木层树种部分叶结构型性状间关系发生改变,使林木的LL与LW、LA与LW间的截距减小,造成林木LL与LW、LA与LW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39.
干扰素调节免疫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国内自主产权的基因工程I类新药,通过多年研究,研制出儿童和成人应用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喷雾剂等多种剂型,完成治疗冠状病毒等肺炎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相关临床研究,形成了多个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性文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些研究为国家卫健委将干扰素α雾化吸入作为首推抗病毒药物试用方案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国家诊疗方案》提供了基础。经过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作为可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医护人员等高暴露人群的生物防护,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对国民健康和国家生物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40.
目的:构建一株表达TNF-α Fab'抗体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并设计一种高效实用的策略以促进大肠杆菌周质空间的可溶性Fab'抗体表达。方法:首先,通过更换不同表达载体,改变轻链和重链顺序,更换信号肽,共表达分子伴侣(Skp)、二硫键合成酶(Dsbc)、肽基辅氨酰顺反异构酶(PPIB)、二硫键异构酶(hPDI)、核酸酶(Nuclease),以评估对Fab'抗体表达量的改善。其次,纯化表达的Fab'抗体。通过周质提取、Q阴离子交换柱净化、苯基柱捕获、Protein L柱亲和三步纯化方案得到高纯度的Fab'抗体。最终将纯化后的Fab'抗体进行亲和力测定。结果:提高正确组装的Fab'抗体表达量的策略有——将目的蛋白构建至pET-30a载体;重链在前、轻链在后;轻、重链采用相异的信号肽;共表达hPDI。周质提取液中的Fab'抗体浓度达到588.0mg/L提取液,纯化后产量可达28.2mg/L发酵液,总回收率为32.0%,纯度为90.9%。Fab'抗体亲和力为(5.8±3.0)×10-9mol/L,体外细胞学活性IC50为(5.2±2.4)×10-11mol/L。结论:通过大肠杆菌工程菌分子构建方式的优化,得到了一株高效表达可溶性Fab'抗体的工程菌株,为可溶性小分子抗体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