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医疗物资管理的现状,抓住医疗物资供应链关键节点,采用先进库存策略、网上申领、“采”、“购”分开、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重塑团队精神的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物资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直接影响神经支架微观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制备不同孔径仿真支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前期开发的神经支架制备工艺,应用不同浓度的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制备仿真神经支架,以扫描电镜观察神经支架结构特征,以确定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醋酸浓度为0mg/ml时,无法制备定向结构的神经支架,当醋酸浓度为1mg/ml、2mg/ml、3mg/ml和4mg/ml时,可制备轴定向仿真支架,并且神经支架的孔径随醋酸浓度增大而增大;当冷淋速度为1×10-5m/s、2×10-5m/s和5×10-5m/s时,所制备的仿真支架内部均呈明显的轴向微管结构,其中冷淋速度为2×10-5m/s时,其轴向微管结构排列最为有序、规律。当速度为1×10-6m/s,2×10-6m/s,5×10-6m/s以及1×10-4m/s时,所制备的材料内部微管结构走向无明显规律。结论: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是影响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改变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可制备不同孔径的仿真神经支架。  相似文献   
43.
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异毛纲纤毛虫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多源发生系.为进一步探讨纲中各科/属间的亲缘关系,新测定了隶属于异毛纲的2属4种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迄今所知该类群的基因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1)所涉及的9个科中,赭纤虫科Blepharismidae、喇叭纤虫科Stentoridae、瓶囊虫科Folliculinidae和缘棘虫科Peritromidae为单源发生,爽口虫科Climacostomidae、旋口虫科spirostomidae和突口虫科Condylostomatidae为非单源发生;2)环须虫属Peritromus与爽口虫属Climacostomum两个属为姐妹类群;3)旋口虫属跏Spirostomum先于其它异毛类分化出去,与格鲁博虫属Gruberia亲缘关系较远;4)突喇叭虫属Condylostentor与突口虫属Condylostoma聚在一起并与夏通属Chattonidium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喇叭虫属Stentor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供临床借鉴。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培养标本中所分离到的细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细菌239株,其中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131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G+c)99株,占39.8%(99/236),真菌占6.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检出率分别是54.2%和48.6%,只对亚胺培南、特治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超过85%,G+c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42.9%和89.2%,只对万古霉素敏感(100%),检出的肠球菌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复杂,产ESBLs菌和MRS菌株检出率高,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5.
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元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在对Woodbury化学诱导法作改良的基础上,加用全反式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预诱导。诱导3h后,细胞开始表现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细胞折光性增强,形成收缩的双极或多极胞体和细长突起。细胞可以维持神经元样存活72h以上。诱导5h后,对免疫染色的细胞用DAPI进行复染,(92.4±6.9)%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诱导24h后,(93.9±5.2)%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丝M H。在给予5-羟色胺刺激时可以产生与神经元相似的胞内钙离子峰,且免疫组化证实5-羟色胺1A受体在干细胞上表达微弱,但在分化后的神经元中表达较强。实验不仅从形态、细胞标志物而且从功能上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5-羟色胺敏感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46.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四组动物取结肠和盲肠分别进行H-E;酶组织化学和5-羟色胺细胞P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脾虚组结肠和盲肠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及淋巴集结也增多。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并有炎症细胞的增多。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减弱,乳酸脱氢酶(LDH)增强;结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碱性磷酸酶(AI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增强,而盲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AIP和ATPase减弱。结肠和盲肠5-HT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减弱。这些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酶的变化和5-HT细胞分泌活性的变化与脾虚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脾虚证原因之一。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此药对消化道粘膜上皮酶活性和5-HT细胞分泌活性恢复正常有明显效果,从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构建重组人IL-18-EGF肿瘤靶向分子双顺反子原核表达系统,研究重组人IL-18-EGF融合蛋白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构建重组人IL-18-EGF原核双顺反子表达系统pET28a(+)-proIL-18-EGF-Caspase-4/BL21,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用于NK细胞,应用CCK-8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和IFN-γ的分泌量。Cy3荧光标记IL-18-EGF检测融合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的结合情况。IL-18-EGF与NK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取培养上清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L-18-EGF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IL-18-EGF能加快NK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IL-18-EGF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特异性结合;细胞划痕实验中,重组人IL-18-EGF组空白区域的抗填充能力高于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实验中,12,24,48 h时IL-18-EGF组细胞穿膜数分别为94.6±2.9、101.8±4.0和116.2±4.5,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分别为128.6±8.5、133.0±7.5和138.8±5.4)(P〈0.05)。以上结果表明,IL-18-EGF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可能作为辅助药物运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48.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49.
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与确定龙须藤多糖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多糖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提取因素对龙须藤多糖含量的影响,得出龙须藤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3、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龙须藤多糖提取率理论值为3.12%,实测值为2.98%。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